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5011-44031)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勇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文学生活
  • 1篇研究范式
  • 1篇审美主义
  • 1篇批判性考察
  • 1篇作者之死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文学研究
  • 1篇文艺
  • 1篇文艺学
  • 1篇罗兰·巴特
  • 1篇范式
  • 1篇范式转型
  • 1篇福柯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李勇

传媒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艺术广角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作者的复活——对罗兰·巴特和福柯的作者理论的批判性考察被引量:10
2010年
罗兰·巴特宣布作者之死虽然消解了作者的权威,但也遗留下了不同作者之间的差异被忽视、读者对作者的期待无着落,以及文本意义生产体制与机制难以解释等问题。福柯对"什么是作者?"的追问从作者—功能体的角度为作者保留了一席之地,但仍没有解决巴特留下的问题,他们对于作者的轻视是一致的,忽略作者为文本提供意义的可能性问题在福柯的理论中也仍然存在,他也像巴特一样没有建立起从读者的群体想象角度来理解作者形象的观念。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使作者复活,不是要重新恢复他的权威地位,而是要通过恢复对作者的考察,解释文本意义生产的机制,为揭示文本意义的生产过程建构起完整的解释框架。作者复活的理由在于作者是一个以身体感受为存在基础的鲜活的个体;被语言系统建构出来的作者在文学活动中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在各种力量共同塑造作者形象的时候,具体的作者个体也仍在发挥着作用,并没有完全消失;读者也为作者设定了一个公共的形象,一个运用共享代码进行编码的主体形象。
李勇
关键词:罗兰·巴特作者之死福柯
文学生活: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交叉的领域被引量:8
2009年
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都要研究文学生活,它们在文学生活研究中形成了交叉的研究领域。文学生活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与文学接触而进入了文学所描绘的世界,沉浸于其中,受其影响并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感受的一种生活实践活动。文学生活是主体参与文学活动的经历构成的,主体的情感、想象、现实境遇等因素都一起参与进来,形成一个以主体感受为中心的文学场域或时空体。这就改变了文学形式研究范式中对"文学性"的语言学分析,避免了用科学方法解剖文学时对文学造成的致命伤害。在文化研究中,文学是以文学生活的形态存在的。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参与文学生活,在文学生活中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与愿望。文化研究者对文学生活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完成从平民视角分析现实的任务。
李勇
关键词:文学生活文化研究
从文学性到文学生活——文化研究范式中的文艺学基本范畴被引量:10
2008年
文艺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具体体现为基本范畴的变化。当审美主义范式向文化研究范式转变时,文艺学的基本范畴就要从文学性转变为文学生活。因为文学性范畴本身具有本质主义、精英主义以及封闭性、机械性等不足之处,而文学生活则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以及历史性等特点,可以克服文学性范畴的缺陷。审美主义范式向文化研究范式转变也是一个必然选择,因为大众文化的影响力导致了文学研究立场的改变。同时,理论本身的创新也要求突破已有的范式。
李勇
关键词:文学生活审美主义范式转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