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GK201002015)

作品数:17 被引量:113H指数:6
相关作者:殷淑燕彭维英鲍小娟孟婵黄春长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汉江上游
  • 6篇灾害
  • 6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5篇降水
  • 3篇气温
  • 3篇物候期
  • 3篇历史时期
  • 3篇降水量
  • 3篇洪水
  • 3篇干旱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2篇降水变化
  • 2篇旱灾
  • 2篇干旱灾害
  • 2篇暴雨洪水
  • 2篇Z指数
  • 1篇灾害类型
  • 1篇灾害特征

机构

  • 17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陕西省经济作...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殷淑燕
  • 7篇彭维英
  • 6篇鲍小娟
  • 4篇孟婵
  • 3篇李美荣
  • 3篇任利利
  • 3篇黄春长
  • 3篇张钰敏
  • 2篇王海燕
  • 1篇查小春
  • 1篇王德丽
  • 1篇常俊杰
  • 1篇刘晓玲
  • 1篇梁灿盛

传媒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康地区历史时期水旱灾害与城市迁移重建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对历史文献记载的安康地区水旱灾害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灾害的时间和等级进行了研究,并将水旱灾害与安康城市迁移重建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影响安康城市迁移重建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结果表明,安康地区自500BC-2000AD的2 500a中,共发生旱灾79次,平均31.65a发生一次;洪灾140次,平均每17.86a发生一次。500BC-1000AD间水旱灾害较少,此后增加,至1400AD后,水旱灾害发生频繁。特大洪灾是影响安康城市迁移重建的主要因素;多次迁回旧城,则是受到水运、农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张钰敏殷淑燕
关键词:水旱灾害历史时期
陕西省彬县近53年来气温及降水变化对白梨物候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对陕西省气象局1957—2009年气温与降雨资料及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2001—2009年白梨物候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来彬县气温呈极显著线性上升趋势,平均上升0.178℃/10a,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平均减少8.57 mm/10a,气候趋向暖干化;气温是影响白梨物候变化的主要因子,气候变暖,白梨成熟前物候期提前,成熟需要时间缩短,落叶期延迟,使得整个生长发育期变长;气候趋向暖干化增加了白梨生长需要的热量,减少白梨在春季花期冻害;7—8月是白梨生长需水期,降雨呈减少趋势,应注意补水灌溉。
梁灿盛殷淑燕李美荣张钰敏
关键词:白梨物候期气候变化
陕北高原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普通克里格插值、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北高原1960—2009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北高原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明显增温趋势,分别为0.3℃/10a和0.32℃/l0a;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存在季节差异,最高气温在春季增温幅度最大,最低气温在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最高、最低气温增温的地区差异也较显著,最高气温增温趋势从北向南呈间隔分布,最低气温增温趋势从西向东逐渐递减;最高、最低气温升温突变显著,分别为1994年和1993年;最低气温突变早于最高气温,说明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敏感。
鲍小娟殷淑燕彭维英
关键词:陕北高原克里格插值
气候变化对洛川苹果物候期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根据洛川近55a来的气候资料及近10a来的物候实测资料,对洛川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对物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变化与苹果物候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洛川近55a来气温有极显著的线性升高,尤其是春季气温升温快,春季芽开绽期、花期和幼果出现期都随春季温度升高而明显提前;温度提高1.2℃,物候期会提前约5d;提高2.5℃,物候期提前约10d.由于4月份温度升温较3月快,导致初花期和终花期之间的时间有缩短趋势,开花时间短,进而导致幼果数量减少;秋季果实成熟期受7、8月份气温影响明显.近55a来,洛川7、8月份温度变化较小,因此秋季果实成熟期不会明显提前.幼果出现早,成熟晚,对果实存储有机质有利,有助于提高苹果品质.
殷淑燕张钰敏李美荣王海燕
关键词:气候变化苹果物候期
陕西渭北旱塬气候暖干化及干旱灾害趋势判断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1961-2009年气象数据,利用区域旱涝指数Xi和Mann-Kendall气候突变检验法对陕西渭北旱塬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气温以0.246℃/10a的速率呈现明显增温,气候呈暖干化趋势,且在1991年和1994年发生了变干旱和增温的突变。近49年来,出现了5年偏旱、3年大旱、2年重旱。干旱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和冬季干旱趋势减轻,春季和秋季干旱趋势增加。季节性连旱时有发生,冬春季连旱次数最多。夏季大旱和四季连旱是造成渭北旱塬严重干旱年份形成的重要原因。
彭维英殷淑燕鲍小娟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指标Z指数渭北旱塬
汉江上游近50年降水序列变化及其干旱预测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本文通过对汉江上游9个主要水文站49年(1961-2009)的月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并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其进行了降水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汉江上游49年来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有加大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选择40年(1961-2000)的降水数据分别对这9个水文站建立灾变预测模型GM(1,1),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通过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检验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对研究区抗旱减灾及其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作用。
孟婵殷淑燕
关键词:降水量干旱预测汉江上游
汉江上游历史时期寒冻灾害特征及其社会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对汉江上游历史时期(877B.C.-2010A.D.)以来寒冻灾害的等级、发生时间(阶段、季节变化和周期等)和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历史时期以来共发生寒冻灾害118次,平均每24.46年发生1次。将寒冻灾害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16.1%,62.71%和21.19%;小波分析显示,各等级的寒冻灾害依次存在5-8a、20-23a、55a的周期变化。汉江上游历史时期以来寒冻灾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阶段性特征明显,经历了频次较少-波动增加-快速增加三个阶段;春季寒冻灾害发生频次最高,且以霜灾为主。寒冻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稳定、人口数量变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初步确定汉江上游历史时期发生了两次寒冷气候事件,时间在公元1640-1700年和1840-1870年;现代寒冷气候事件需进一步考究。
彭维英殷淑燕鲍小娟任利利
关键词:小波分析历史时期汉江上游
历史时期汉江上游旱灾统计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对汉江上游193BC—2000AD近2 200a干旱灾害的等级、发生频率、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在193BC—2000AD,共发生旱灾431次,平均每5.09a发生1次。其中,干旱灾害以中度旱灾为主,占旱灾总数的42.5%;其次是轻度旱灾,占旱灾总数的35.0%;特大旱灾和大旱灾发生的频率较低,各占旱灾总数的12.3%和10.2%。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并且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在波动中有上升的趋势,清代后期到现代,是汉江上游旱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气侯变化、降水、地形以及人为因素是导致汉江上游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
任利利殷淑燕彭维英
关键词:历史时期干旱灾害汉江上游
论极端性洪水灾害与全球气候变化——以汉江和渭河洪水灾害为例被引量:22
2012年
对古洪水、历史洪水及现代洪水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洪水的发生,并不是在气候湿润时期频率最大,而是在气候转型期,以及气候突变期频率最大。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化,或由冷干向暖湿、暖干转化期间,大洪水都会明显增加。气候的异常波动变化导致降水量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匀,是造成极端性暴雨洪水及大洪灾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导致大洪水在气候转型期、突变期出现频率高,气候平稳期出现频率较低。在气候转型期,洪水、干旱、寒冻等极端性气候灾害频发,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自然现象。
殷淑燕黄春长查小春
关键词:洪水气候灾害
汉江上游近50多年来气温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被引量:5
2013年
依据1960-2011年汉江上游29个气象站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空间插值法及Matlab软件小波分析法对汉江上游近52a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1960-2011年间汉江上游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温的增温速率为0.104℃/10a;年均温距平在1997年之后以正值为主,尤其在2000-2007年间气温上升趋势更明显。(2)汉江上游年均温突变点出现在1997年。(3)汉江上游年均温具有明显的周期性,29a左右的周期振荡最强,为第一主周期。(4)汉江上游多年年均温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北低中间高,大致呈纬线方向分布。1997年后与1997年前相比,所有县域年均温整体都有上升,但冷暖中心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1997年之后暖中心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加深,而冷中心范围在不断减小,强度在不断减弱。(5)温度变率方面,年均温较高的中间河谷盆地增温较少或略有降温,而年均温较低的河谷两侧低山区增温明显,增温幅度较大。且1997年前后,增温中心明显由气温较高的汉江上游东部向气温较低的西部移动。
任利利殷淑燕
关键词:气温汉江上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