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3YJA820047)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春梅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法律
  • 2篇事主
  • 2篇民事
  • 2篇民事主体
  • 2篇民事主体制度
  • 2篇法律移植
  • 1篇植入
  • 1篇审视
  • 1篇苏联范式
  • 1篇自然人
  • 1篇裂变
  • 1篇民法
  • 1篇公民
  • 1篇俄罗斯法
  • 1篇法律表达
  • 1篇博弈
  • 1篇传统民法

机构

  • 3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3篇王春梅

传媒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苏联范式植入中国民事主体制度的历史基础审视
2015年
20世纪50年代,苏联民法范式全面植入中国法,从而使中国民事立法、民法理论和民事法律制度走上了全面移植苏联法之路。但正如立法和法律与作为其基础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处于互动状态一样,中国民事主体制度对苏联法的移植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内生与外生基础之上的。应该说,与中国传统法在废与立传承上的断裂迫使中国民事主体制度走上法律移植之路,而政治信仰与法律观的高度趋同、计划经济的体制同构、市民社会的基础缺失以及专制主义的文化同质等因素,则共同促成了中国民事主体制度对苏联法的全面移植。但是,在历史基础已然改变的情势下,我国现行民事主体制度中仍然残留的诸多苏联法痕迹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王春梅
关键词:民事主体制度法律移植
走过历史:“公民”与“自然人”的博弈与启示被引量:7
2015年
法律语言和法律表达不仅是专业学习与学术交流的工具,也是法律历史文化及其观念认知的展现与反映。"公民"作为民事主体的法律表达,不仅与"自然人"在内涵上存在差异,而且与传统民法所崇扬的理性、自由、人文主义精神也大异其旨。回溯"公民"表达之起源可以发现,从苏联民法到俄罗斯民法,民事主体的立法表达经历了由"公民"向"自然人"的转变。而我国民事立法仍然充斥着"公民"之表达,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是否应当在"公民"与"自然人"之间做出选择与取舍,以契合民法观念的当代发展。
王春梅
关键词:俄罗斯法公民自然人法律表达
归入与裂变:中国民事主体制度法律移植的路径转向
2014年
纵观整个中华法制的发展历程,除中华法系时期曾经对他国法律发生过影响之外,移植他国法律应该是中国法律制度创建与发展的主要路径与模式。但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民事主体制度基本上仍然以西方大陆法传统为依归,在结构与内容上都呈现出对大陆法系传统民法的归入。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苏联法的全面引入不仅使中国民事主体制度发生了路径转向,而且与民法的大陆法传统发生了裂变。围绕民事主体表达、所有制话语、法人分类、国家特殊主体定位及其机关全面法人地位等内容进行的分析具体展现了中国民事主体制度对大陆法传统的归入及其裂变,为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当代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与历史启示。
王春梅
关键词:民事主体法律移植传统民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