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2JCZDJC26900)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贾光一刘昌龙许蓉刘晓雨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核科学技术更多>>
- Ti离子注入SiO_2合成TiO_2纳米颗粒及其光学性质
- 2016年
- 将105 keV的Ti离子注入到SiO_2玻璃至1×10^(17)、2×10^(17) cm^(-2),并在氧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掠入射X射线衍射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多种测试仪器,详细研究了Ti O2纳米颗粒的形成、结构、分布及其光吸收和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高注量Ti离子注入结合氧气气氛热处理可以在SiO_2基底中形成TiO_2纳米颗粒,并以金红石相为主。合成的TiO_2纳米颗粒的形貌明显依赖于离子的注量,随离子注量增加,形状不规则且分散排列的TiO_2纳米颗粒会转变成尺寸较为均匀、分布致密的纳米颗粒,进而形成了TiO_2类颗粒膜结构。另外,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颗粒对罗丹明B溶液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 刘晓雨穆晓宇贾光一刘昌龙
- 关键词:离子注入TIO2纳米颗粒热退火
- Cu,Zn离子注入SiO_2纳米颗粒合成及氧气氛围下的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45 keV,1.0×1017cm-2的Cu离子注入SiO2基底合成了嵌入式的Cu纳米颗粒,采用不同剂量的50 keV Zn离子对Cu纳米颗粒进行后续辐照,详细研究了Zn离子后续辐照对Cu纳米颗粒结构、光学性质的影响及其氧气气氛下的热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u和0.5×1017cm-2的Zn离子顺次注入可在SiO2基底中形成Cu-Zn合金纳米颗粒,它们可以在516 nm附近引起独特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吸收峰.后续O2气氛中450?C退火可以导致Cu-Zn合金纳米颗粒分解,并在基体中形成了ZnO和Cu纳米颗粒.研究结果还表明后续Zn离子的辐照可以有效地提高Cu纳米颗粒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基体中Cu的存在也会加速Zn向样品表面的扩散,从而促进了ZnO的形成.
- 许蓉贾光一刘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