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WJTU11ZT11)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翁杰鲁雄姚宁段可肖东琴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淮阴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自组装
  • 2篇祖细胞
  • 2篇羟基磷灰石
  • 2篇微球
  • 2篇细胞相容性
  • 2篇肝素
  • 2篇TI
  • 1篇型胶原
  • 1篇水热
  • 1篇水热合成
  • 1篇水热合成法
  • 1篇铜掺杂
  • 1篇热合成
  • 1篇羟基磷灰石微...
  • 1篇微米
  • 1篇微米结构
  • 1篇细胞行为
  • 1篇相关细胞
  • 1篇内皮

机构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翁杰
  • 2篇陈俊英
  • 2篇肖东琴
  • 2篇段可
  • 2篇黄楠
  • 2篇邓坤
  • 2篇鲁雄
  • 2篇王雪
  • 2篇张琨
  • 2篇姚宁
  • 1篇匙峰
  • 1篇冷扬
  • 1篇李敬安
  • 1篇张成栋
  • 1篇郑晓彤
  • 1篇刘涛
  • 1篇冯波
  • 1篇王东微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肝素和Ⅳ胶原在Ti表面组装及不同组装层数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带有相反电荷的肝素和Ⅳ型胶原交替组装到材料表面,研究了组装前后及不同组装层数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Ti通过碱活化处理后,表面带上羟基,与多聚赖氨酸中的羧基结合,使材料形成带正电荷的氨基表面,接着将带有异种电荷的肝素和Ⅳ型胶原交替滴加到材料表面形成多层自组装层。通过傅立叶红外掠射检测各步处理后材料表面基团的变化,通过甲苯胺蓝定量表征材料表面肝素组装量,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组装前后材料表面形貌变化,通过水接触角的测定跟踪组装过程中材料表面亲疏水性能变化。结果显示肝素和Ⅳ型胶原成功地组装到材料表面,修饰后的表面较Ti表面内皮祖细胞的粘附数量多,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细胞在材料表面粘附数量也逐渐增加,且其生长与增殖逐步加快。
邓坤张琨王雪刘涛陈俊英黄楠
关键词:TI层层自组装肝素细胞相容性
模板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构微球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羟基磷灰石作为人体和动物骨骼的主要无机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人体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而羟基磷灰石微球因具有比表面积大、流动性好等优点,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重点论述了采用软/硬模板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构微球的方法、原理,以及微球和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构微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肖东琴匙峰姚宁张成栋段可翁杰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微球自组装
Ti表面构建Ⅳ型胶原/肝素生物层提高细胞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支架表面内皮化成为最终实现支架与血液及组织长期相容的良好途径,内皮祖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集聚、生长与增殖使快速内皮化成为可能。利用静电结合作用将抗凝血药物肝素和内皮细胞基膜中重要组成的Ⅳ型胶原结合到Ti表面,使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Ti通过碱活化和硅烷化处理后,形成带正电荷的氨基表面,与有残留负电荷的肝素/Ⅳ型胶原复合物静电结合,形成生物化层。通过傅立叶红外掠射检测了材料表面特征基团的变化,通过水接触角的测定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跟踪表面亲疏水性能以及表面形貌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对Ⅳ型胶原进行定性表征。结果显示仿生层构建成功,修饰后的表面较Ti表面能够粘附更多的内皮祖细胞,细胞生长与增殖较快,且细胞形态良好,细胞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Ⅳ型胶原的引入对于心血管植入器械的表面改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琨邓坤李敬安王雪陈俊英黄楠
关键词:TI静电作用肝素内皮祖细胞
掺铜羟基磷灰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6
2014年
铜作为人体含量第二的必需微量元素,不仅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菌性。因此,合成掺铜羟基磷灰石(Cu-HA)可望获得具有优良生物学性能兼具抗菌性能的生物陶瓷。本研究以硝酸钙、硝酸铜和磷酸氢二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铜HA。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和原子吸收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液体系中加入Cu2+后,Cu取代部分Ca进入HA晶格,使其形貌由带状转变为花瓣状微球;但Cu的掺入,并不影响HA晶体结构;当溶液中Cu/(Cu+Ca)摩尔比高于0.05时,HA产物的热稳定性下降。
肖东琴王东微任俊臣段可姚宁鲁雄郑晓彤翁杰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铜掺杂微球水热合成法
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对成骨相关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性能,包括表面形貌与化学组成,对诱导骨组织形成并形成骨整合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行为对基底表面形貌和组成的依赖性决定了设计不同功能表面的重要性。作者小组多年来从事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相关研究。在微图形方面,结合微加工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的羟基磷灰石微沟槽;采用溶胶-凝胶与复制微模塑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TiO2微图形;采用掩模曝光电化学微加工技术和喷射电化学微加工技术,在钛基底上制备多孔微图形;通过转移微模塑法与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得到壳聚糖与牛血清蛋白复合微图形。在纳米结构方面,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获得一定管径和管长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在微纳多级结构方面,结合高压微弧氧化和低压阳极氧化制备了微纳多级结构钛表面。除了考虑微纳结构单独效应之外,还考虑了微纳结构化与生物功能化的协同效应,即在具有微纳结构的生物材料表面通过层层自组装等手段进行生物化学修饰。最后通过成骨相关细胞培养实验及体内植入实验,考察各试样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微米尺度表面促进骨细胞粘附、增殖、分化等,而纳米尺寸结构以及微纳多级结构对细胞功能具有进一步促进作用。微纳结构化与表面功能化修饰存在有协同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微纳米技术应用于人体植入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鲁雄冯波翁杰冷扬
关键词:细胞行为微米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