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1-4003-05)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水云于钦军孙欣罗明尧胡盛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8篇心肌病
  • 8篇肌病
  • 8篇梗阻
  • 8篇梗阻性
  • 8篇肥厚
  • 7篇肥厚型
  • 7篇肥厚型梗阻性...
  • 6篇外科
  • 4篇心脏
  • 4篇手术
  • 4篇外科手术
  • 3篇心脏外科
  • 3篇心脏外科手
  • 3篇心脏外科手术
  • 3篇外科治疗
  • 2篇动脉
  • 2篇肥厚性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王水云
  • 4篇于钦军
  • 3篇宋云虎
  • 3篇尹朝华
  • 3篇孙宏涛
  • 3篇张燕搏
  • 3篇胡盛寿
  • 3篇孙欣
  • 3篇罗明尧
  • 2篇蒙延海
  • 2篇常硕
  • 2篇王巍
  • 2篇肖明虎
  • 2篇黄海波
  • 2篇朱昌盛
  • 2篇陈海波
  • 1篇许建屏
  • 1篇徐楠
  • 1篇张茗卉
  • 1篇郑哲

传媒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探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扩大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扩大Morrow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特点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3—60(45.4±15.8)岁,左心室流出道(1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峰值压差为68~149(105.1±25.9)mmHg(1mmHg=0.133kPa),术前心电图示5例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合并其他异常,如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ST—T段波形改变、异常Q波等。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切口行扩大Morrow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术2例。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出院后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围术期死亡2例,死因均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8例中,4例行二尖瓣行换瓣术,其余4例的二尖瓣为无反流(2例)、微少量反流(2例),SAM征均消失,术后LVOT压差为0~31(13.6±9.7)mmHg。该8例患者于扩大Morrow术后6d~7个月置人永久起搏器,未合并其他并发症。随访4~72(19.4±22.1)个月,1例于术后71个月因起搏器电压低,返院更换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I一Ⅱ级,无远期死亡。结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扩大Morrow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须重视术前心电图异常改变,尤其是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一旦发生,应及时安装永久起搏器。
罗明尧王水云孙宏涛尹朝华孙欣宋云虎胡盛寿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心脏外科手术心脏传导阻滞
11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经验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11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治疗的118例HOCM患者,其中男69例,女49例,平均年龄(464-13)岁,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扩大Morrow手术,术前、术后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常规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术前查明的心脏合并疾病,必要时同期施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室间隔最大厚度为(254-7)mm,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阳性率100%。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30d病死率0.8%(1/118),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前后LVOT峰值压差平均为(924-22)和(134-10)mmHg(1mmHg=0.133kPa,P=0.000),心功能NYHA分级分别为2.9±0.6和1.24-0.4(P=0.000)。术后除1例患者仍存在轻度SAM现象外,余均消失;二尖瓣均为无反流、微量或者少量反流。同期进行其他心脏手术45例(38.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1例,室内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26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一过性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2例。本组术后随访1~27个月,平均(74-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均为I~Ⅱ级,无死亡或再次手术。结论外科手术治疗HOCM安全有效。根据其解剖特点,严格实施各部位的外科操作,能够有效地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可重复性好。
罗明尧王水云宋云虎尹朝华孙宏涛孙欣徐楠许建屏王巍胡盛寿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心脏外科手术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术后合并症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总结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术后主要合并症,探讨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至2014-07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由单一术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39例,男性87例、女性52例,年龄10~67(43.45±14.65)岁,体重26~105(66.46±13.94) kg,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4.48±44.75)mmHg(1 mmHg=0.133 kPa)。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根据术前已知的心脏合并疾病,必要时同期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随访1~24个月。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或远期死亡。本组单纯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73例(73/139,53%),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合并其他手术66例(66/139,47.5%),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二尖瓣成形术15例,二尖瓣置换术7例,三尖瓣成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经胸心脏射频改良迷宫术3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2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全组机械通气时间8~396(24.05±36.74)h,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27(2.85±3.18)d,术后住院时间5~35(10.11±4.57)d,术后心律失常108例,胸腔积液25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二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3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基本消失。重症监护病房延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55岁,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合并心律失常以及合并右心功能不全。远期随访患者症
张燕搏常硕王水云于钦军黄海波史晨蒙延海杨秋蓝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发症预后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围术期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由单一术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75例,男性47例(47/75,63%),女性28例(28/75,37%),年龄10-66(42.92±15.07)岁,术前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6.98±42.69)mmHg(1mmHg=0.133kPa)。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4,二尖瓣成形术9,主动脉瓣置换术2,三尖瓣成形术3,先心病2例。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或远期死亡。全组体外循环时间66-258(133.00±39.83)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5-157(84.71±25.85)分钟,机械通气时间8-396(24.47±44.78)小时,术后住ICU时间1-27(2.99±3.23)天,术后住院时间6-35(10.20±5.31)天,术后胸腔积液12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左心房内径(37.31±4.34 mm vs 43.50±5.89 mm,P=0.000),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12.31±7.00 mmHg vs 86.98±42.69 mmHg,P=0.000),室间隔厚度(15.41±5.00 mm vs 22.34±6.20 mm,P=0.000)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术后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等。远期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动能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I-II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能够安全有效地解除左室流出道的梗阻,消除二尖瓣SAM征,改善临床症状。术后�
常硕王水云于钦军黄海波孟颖刘小希张燕搏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发症
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处理策略及早中期结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术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处理策略及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阜外医院住院二部实施手术治疗的HOCM合并冠心病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37~67(53.7±8.7)岁;术前出现胸闷症状者24例,胸痛症状者14例,晕厥史6例。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核磁共振检查,评价心功能、左室流出道及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接受改良扩大Morrow术联合CABG,术前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为40~152(79.6±28.7)mm Hg,同期行心肌桥松解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3例,改良迷宫手术2例。全组无术中死亡及术后30 d内死亡。患者合并行CABG的分支包括前降支26例,对角支16例,回旋支8例,右冠状动脉11例。合并行CABG搭桥1支的患者15例,合并行CABG搭桥2支的患者5例,合并行CABG搭桥3支的患者12例,平均CABG支数(1.9±0.6)支。术后住ICU时间1~13(4.1±2.8)d,术后住院时间6~30(12.6±5.5)d,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术后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术后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79.6±28.7) mm Hg vs.(10.8±5.9)mm Hg,P<0.001],室间隔厚度[(1.9±0.4)cm vs.(1.3±0.5)cm,P<0.001]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P<0.001),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本组术后随访6~68 (38.8±20.6)个月,随访患者症状均消失,心功能(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Ⅰ~Ⅱ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对于HOCM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术时同时行CABG是安全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症状,起到协同作用,不增加患者的手术并发症。
蒙延海王水云张燕搏于钦军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手术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青少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早期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至2015年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29例青少年(≤21岁)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早期手术疗效。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征和二尖瓣反流分级变化,同时抽血检测术前、术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变化,采用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评估心功能。结果:本组患者中,接受单纯改良扩大Morrow手术者17例(58.6%),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8例(27.6%)。与术前比较,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后患者的室间隔厚度显著减小[(24.6±6.8)mm vs(16.9±7.1)mm,P<0.01],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明显降低[(68.8±15.7)mm Hg(1 mm Hg=0.133 k Pa)vs(10.7±4.2)mm Hg,P<0.01],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1.7±1.3)级vs(0.2±0.4)级,P<0.01],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3.4±0.8)级vs(1.4±0.5)级,P<0.01],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显著下降[(1957.6±392.5)ng/ml vs(458.7±161.0)ng/ml,P<0.01]。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第12、24、36个月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86.7%和86.7%。结论: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是治疗青少年HOCM安全、有效的手段,术中充分暴露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朱昌盛陈海波王水云于钦军王婧金肖明虎崔颢
超声心动图分层应变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改良扩大Morrow术后左心室游离壁逆重构及预测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分层应变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改良扩大Morrow术后左心室游离壁逆重构及其预测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人选我院2014—06到2014—12期间成功接受改良扩大Morrow术式的HOCM患者60例(HOCM组),男性41例(68.3%),平均年龄(39.1±15.2)岁,采集术前和术后6~24个月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同期选取健康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超声分层应变技术分析术前和术后左心室游离壁三层心肌的(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和环形应变的变化,用线性回归法识别左心室游离壁逆重构的影响因素。左心室游离壁厚度≥15mm的节段定义为增厚左心室游离壁节段。结果:HOCM组患者术后左心室游离壁的前壁、侧壁、后壁和下壁厚度与术前比较均变薄;术后游离壁纵向应变[(-13.8±4.8)%vs(-17.0±5.2)%]和环形应变[(-23.7±3.8)%vs(-25.4±3.7)%]均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术前值-术后值)超声左心室质量指数大于外科切除质量指数[(13.5±30.9)g/m^2 vs(3.4±2.0)g/m^2,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左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的独立因素是术前增厚左心室游离壁节段数(r=-0.680,P〈0.001)和年龄(r=0.638,P〈0.001),影响术后左心室游离壁环形应变的因素是△左心室流出道(LVOT)压差(r=0.386,P=0.005)。结论:对于HOCM患者,(1)改良扩大Morrow术后,LVOT梗阻解除引起左心室游离壁的逆重构(室壁厚度变薄,质量减低,功能改善);(2)左心室游离壁的三层心肌均发生逆重构;(3)LVOT压差缓解越好、增厚左心室游离壁节段数越小、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逆重构较好。
王婧金肖明虎孙欣张茗卉张金萍陈海波朱昌盛王水云王浩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心脏外科手术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室功能障碍
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采用扩大Morrow手术+心内赘生物清除术+受累心瓣膜置换术治疗7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55(39.80±13.60)岁。术后观察手术疗效,比较手术前后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峰值压差、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无死亡。细菌性赘生物位于二尖瓣瓣叶7例、主动脉瓣瓣叶4例、室间隔1例;均为多发性,赘生物直径2~19 mm。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3例、松鼠葡萄球菌生长1例。术后发生Ⅰ°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未予特殊处理。术后LVOT峰值压差、左心房内径均低于或小于术前;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9(13.00±17.19)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无再次手术或死亡。结论扩大Morrow手术+受累心瓣膜置换术治疗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HOCM患者,其早中期疗效满意。
罗明尧王水云尹朝华孙宏涛宋云虎于存涛钱向阳郑哲王巍胡盛寿
关键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