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42045)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郝大江姜莉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主体功能区
  • 2篇功能区
  • 1篇新经济
  • 1篇新经济地理
  • 1篇新经济地理学
  • 1篇要素适宜度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协调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向度
  • 1篇向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经济地理学
  • 1篇经济协调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空间经济
  • 1篇宏观调控
  • 1篇宏观调控机制

机构

  • 3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作者

  • 3篇郝大江
  • 1篇姜莉

传媒

  • 1篇黑龙江对外经...
  • 1篇财经研究
  • 1篇经济学家
  • 1篇商业经济

年份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与新型区域经济协调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要素禀赋的空间维度视角,通过经济集聚、集聚外部性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演化的动力分析,揭示出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内在机制根源于要素的空间维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要素匹配。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在区域性要素禀赋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内在机制根源于要素的空间维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要素匹配。从空间维度探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机制这个角度上说,继续沿用空间思维,运用空间分析范式来研究主体功能区必然会有更多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研究成果,从而真正实现主体功能区对于现有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理论的创新作用。
郝大江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
文化向度与空间经济增长被引量:20
2010年
根源于以均质文化为暗含前提条件,以往经济增长理论对现实经济的指导作用显得模糊而难以把握。事实上,地域文化特征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文化特征所表现出的较强空间差异,使得地域文化特征成为经济活动空间维度的重要向度,因此研究文化特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也就成为探寻经济增长本质的一条可行路径。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地域文化向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深刻揭示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也足以澄清区域经济增长非连续性的本质。
姜莉
关键词:经济增长文化向度新经济地理学
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与制度设计——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0年
从经济活动的空间维度视角出发,论证了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其实质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促使特定区域非区域性要素与区域性要素之间的相互匹配、相互协调。同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技术,构建了要素匹配测度模型,并通过要素匹配与约束层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路径与实施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应以各种要素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科学合理配置为设计重点,确保非区域性要素在各区域性要素之间不再具有进一步提高效益的余地,使得区域经济达到要素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郝大江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空间经济协调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在经济增长与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传统区域协调理论在现实经济中的指导性越来越难以把握。将区域经济的空间维度附载于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的统一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表现为非平衡发展的特征,这取决于区域间固有要素禀赋的不同,以及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揭示:要素适宜度在区域经济协调中的机理研究不仅足以澄清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本质,而且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协调基准。
郝大江
关键词:要素适宜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