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8640)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董庆利熊成姚远党维鑫顾晓颋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单胞菌
  • 2篇乳酸
  • 2篇乳酸钠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假单胞菌
  • 1篇单增李斯特菌
  • 1篇失活
  • 1篇食品
  • 1篇损伤型
  • 1篇气单胞菌
  • 1篇猪肉
  • 1篇李斯特菌
  • 1篇模型构建
  • 1篇即食
  • 1篇即食食品
  • 1篇防腐剂
  • 1篇PH值
  • 1篇ATP

机构

  • 4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董庆利
  • 2篇姚远
  • 2篇熊成
  • 1篇曾静
  • 1篇郑丽敏
  • 1篇梁娜
  • 1篇顾晓颋
  • 1篇党维鑫
  • 1篇张浩博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4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乳酸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机理被引量:6
2012年
为探索乳酸钠(NaL)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长的机理,从NaL影响目标菌细胞膜(壁)结构完整性和胞内ATP的合成两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0.02 g/mL NaL显著破坏了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对照组破坏程度较小,两者差异显著(P<0.05);另一方面,0.02 g/mL NaL抑制了胞内ATP合成,而对照组中ATP含量明显高于NaL试验组(P<0.05)。试验结果为合理、高效利用乳酸钠为新型肉类防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姚远董庆利熊成
关键词:乳酸钠铜绿假单胞菌ATP
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被引量:22
2012年
开展某市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参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程序,对单增李斯特菌开展了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通过剂量反应关系推测易感人群和非易感人群由于摄入即食食品导致单增李斯特菌病的每年发病概率分别为3.71×10-7和3.39×10-9。基于2008-2011年监测各类生食蔬菜、生食水产品、菜肴(沙拉)等即食食品942组数据,构建了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矩阵,由风险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度计算得到易感人群通过摄入即食食品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等级属于五级风险等级中较小的一级,表明当地居民通过摄入即食食品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病的风险较小。本文可为构建完整单增李斯特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董庆利郑丽敏党维鑫顾晓颋
关键词:即食食品单增李斯特菌
乳酸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探讨乳酸钠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特定抑制作用,揭示乳酸钠质量浓度与介质pH值水平影响乳酸钠抑菌效果的规律,以营养肉汤培养基为介质,按照乳酸钠质量浓度(0、0.2、0.5、1.0、1.5、2.0g/100mL)单因素试验及乳酸质量浓度与介质pH值(4.0~6.2)的两因素交互试验设计,25℃恒温培养。结果表明:在适当的pH值范围内,乳酸钠(NaL)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当介质pH值小于NaL质量浓度的抑菌临界pH值时,NaL抑菌效果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介质pH4.8,抑菌效果2.0g/100mL NaL>1.0g/100mL NaL>0.5g/100mL NaL。NaL质量浓度一定,其抑菌效果与介质pH值成反比。
熊成董庆利姚远
关键词:防腐剂铜绿假单胞菌乳酸钠PH值
猪肉解冻过程中损伤型气单胞菌的检测及失活模型构建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猪肉在解冻过程中其表面的损伤型气单胞菌检测和生长模型的构建。以含质量分数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琼脂(TSAYE)为选择培养基,气单胞菌的损伤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1.0%、1.5%、2.0%、2.5%、3.0%的NaCl,经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TSAYE+1.5%NaCl作为合适损伤培养基并用于后续研究。损伤型气单胞菌的数量采用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与损伤培养基的菌落数之差来计数。猪肉在25℃解冻过程中,损伤型气单胞菌的修复时间大约为75min,其失活符合Polynomial模型(R2=0.9937)及Boltzmann模型(R2=0.9884),通过模型的检验选择Polynomial模型拟合损伤型气单胞菌的失活过程。
董庆利梁娜曾静张浩博
关键词:气单胞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