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20102195)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4
- 相关作者:吴朝霞金楠张敏张旋黄姗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胡桃醌对大肠杆菌氧化损伤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胡桃醌作用下大肠杆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来研究胡桃醌对其氧化损伤的影响,为探究胡桃醌的抑菌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各测定组中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4 h的SOD,CA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胡桃醌浓度的增加,诱导程度发生相应变化,这表明胡桃醌的加入使得大肠杆菌清除脂质过氧化物、过氧化氢和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可能对大肠杆菌菌体产生一定的氧化损伤。
- 吴朝霞黄姗高跃金子鑫张琦徐亚平
- 关键词:胡桃醌大肠杆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
- 胡桃醌对大肠杆菌呼吸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胡桃醌对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对细菌的抑菌机理尚不明确。文章从胡桃醌对大肠杆菌呼吸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来揭示其抑菌机理。分别对培养基中溶氧量、葡萄糖含量、细胞内ATP含量及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最低抑菌浓度(MIC)下,培养基中的溶氧量略微下降,8h后趋于恒定,溶氧量共下降了24.2%,而乙醇对照(CK2)下降了39.4%;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葡萄糖含量增加9.1%,而CK2则下降6.4%;菌体内的ATP含量先是剧烈下降,然后缓慢上升,4h后趋于恒定,MIC时下降最少;ATP酶活性起先略有下降,随后上升,MIC时上升的最少,而后又略有下降,显示出一定的波动性。以上结果说明随着时间增大,不同浓度的胡桃醌对大肠杆菌的呼吸和能量代谢均有一定影响。
- 吴朝霞张敏金楠张旋
- 关键词:胡桃醌大肠杆菌能量代谢
- 胡桃醌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通过考察胡桃醌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作用来研究胡桃醌的抑菌机理。采用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胡桃醌作用于大肠杆菌后,测定培养液中的相对电导率、蛋白质质量浓度和细胞内外K+、Na+含量的变化,并结合透射电镜图来分析胡桃醌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桃醌能够改变大肠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大量带电离子和蛋白质外漏;菌体细胞内外K+、N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透射电镜观察,经胡桃醌作用后菌体细胞被破坏,细胞膜变薄,细胞个体之间界限变模糊,内容物流出。并且,随胡桃醌质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破坏越显著。显示胡桃醌的抑菌活性与其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破坏有直接关系。
- 吴朝霞高跃黄姗张琦徐亚平
- 关键词:胡桃醌大肠杆菌细胞膜
- 胡桃醌抑制细菌生长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探讨胡桃醌对微生物不同阶段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为胡桃醌抑菌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平板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大肠杆菌的迟缓期和对数期受到胡桃醌的抑制作用明显;处于对数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胡桃醌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透射电镜的结果表明,最低抑菌浓度下的胡桃醌作用大肠杆菌2h,菌体即出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细胞质分布不均匀;8h后,细胞壁破坏严重,内溶物流出。胡桃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4h,菌体细胞吸水膨胀,部分细胞隔膜已被破坏。8h后,菌体互相粘连,细胞与细胞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结论:胡桃醌的抑菌效果主要表现在细菌生长的对数期,并可能通过破坏菌体的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 吴朝霞金楠张敏张旋
- 关键词:胡桃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