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280)

作品数:1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雷安民刘明兰安鹏张亚伟张德锋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母细胞
  • 3篇细胞
  • 3篇卵母细胞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培养
  • 2篇牛卵母细胞
  • 2篇小鼠
  • 1篇第一极体
  • 1篇动物
  • 1篇多糖
  • 1篇直径
  • 1篇体外成熟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病毒
  • 1篇逆转录病毒载...
  • 1篇迁移
  • 1篇转录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学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雷安民
  • 2篇安鹏
  • 1篇刘明兰
  • 1篇胡蓉
  • 1篇袁苏娅
  • 1篇卿素珠
  • 1篇许荣
  • 1篇许荣
  • 1篇张德锋
  • 1篇盛洁
  • 1篇史芸安
  • 1篇张为民
  • 1篇赵贵民
  • 1篇张亚伟
  • 1篇杨文琳
  • 1篇杨萌
  • 1篇宋成艳
  • 1篇宁静
  • 1篇李建
  • 1篇闫学花

传媒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遗传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芪多糖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2016年
采集未成熟小鼠卵母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PS)进行体外成熟(IVM)培养,统计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发生率以及第一极体(first polarbody,PB1)排出率,并通过卵母细胞JC-1染色方法进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进一步在卵母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丙酮醛(MG)与黄芪多糖共培养,统计GVBD发生率及PB1排出率,检测活性氧(ROS)产生情况,探讨黄芪多糖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及体外成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包括GVBD发生率和PB1排出率无显著影响。添加丙酮醛与黄芪多糖共培养结果显示,10mg/mL+APS+MG试验组PB1排出率显著降低,相应的卵母细胞ROS产生量显著升高,但对GVBD发生率则无显著影响。
闫学花王丽丽张锐文杨李科瑛杨萌雷安民张为民
关键词:小鼠卵母细胞黄芪多糖体外培养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不对称分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过程需要进行两次连续的不对称分裂,最终形成体积差异巨大的子细胞:大体积的卵母细胞和两种体积较小的极体。不对称分裂现象是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典型特征,不对称分裂后的卵母细胞是高度极化的细胞。精卵结合后,细胞重新恢复了对称分裂,但是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极性特征却得以保留并影响早期胚胎的极性。本文对近年来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不对称分裂方面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从细胞质不对称分裂和细胞核不对称分裂两个方面对染色体、细胞骨架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不对称分裂中的作用、细胞器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重组分配、染色体非随机分离等过程进行介绍,旨在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述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不对称分裂的主要机制。
张俊玉吕珊牛慧敏雷安民
AQP3对体外培养的牛卵母细胞胞质直径的影响
2013年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技术与显微实时摄影技术相互结合,使得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成熟过程的全程记录监控成为可能。本研究利用这一技术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测并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用以监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过程,初步探索掌握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的形态学变化规律,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在CO2培养箱内、外分别进行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在确定环境对卵成熟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显微实时摄像系统监控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与第一极体排出率。结果表明,在CO2培养箱内、外的不同环境下培养,牛卵母细胞成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实时监测卵母细胞成熟过程,发现部分卵母细胞存在一个短时间的胞质膨涨并随之恢复原体积的过程,而且这类卵母细胞最终死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推测是与卵子中一种叫做AQP3的水通道蛋白有关。
安鹏张亚伟张德锋刘明兰雷安民
关键词:卵母细胞体外培养AQP3
小鼠H1foo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2015年
【目的】构建小鼠pMX-H1foo逆转录病毒载体,并使其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中异位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1foo在重编程方面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小鼠H1foo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小鼠卵巢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小鼠H1foo CDS序列,并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MX上。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比对正确后,利用磷酸钙转染包装细胞plat-E的方法制备H1foo病毒液并感染MEF细胞,进一步收集感染的细胞进行半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析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得到915bp的H1foo基因,构建得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MX-H1foo。该载体制备的病毒能够感染MEF细胞,并且H1foo在MEF细胞中与细胞核共定位,而对照组绿色荧光蛋白(GFP)遍布整个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pMX-H1foo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在MEF中进行表达。
许荣许荣宁静李建雷安民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载体
超表达Cdc20基因不影响牛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被引量:1
2012年
CDC20(cell division cycle 20)是后期促进复合物(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APC)的共激活剂之一,也是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SAC)的靶点,在细胞周期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探讨Cdc20在第一极体排出(first polar body extrusion,PBE I)中的作用,Cdc20基因被成功克隆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c20-Venus,随后用T7 Mmessage Mmachine Kit(Ambion)以线性化pCdc20-Venus为模板体外转录(in vitro transcription)获得带帽的Cdc20-Venus mRNA,将Ccdc20-Venus mRNA显微注射到体外培养的牛卵母细胞胞质中进行超量表达.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Cdc20-Venus转染HeLa细胞后能够正常表达,绿色荧光在细胞核周围呈弥散状分布;将Cdc20-Venus mRNA注射到牛卵母细胞胞质后,胞质内有绿色荧光出现.Cdc20-Venus mRNA注射组卵母细胞的PBE I率(48.9%)与Venus mRNA注射组卵母细胞的PBE I率(50.9%)和未注射组卵母细胞的PBE I率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Cdc20在牛卵母细胞内的超量表达,结果显示,超量表达Cdc20基因对牛卵母细胞PBE I没有显著影响(P>0.05).
杨文琳安鹏李伟赵贵民赵贵民史芸安
关键词:卵母细胞超表达减数分裂
小鼠H1foo基因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卵母细胞特异性连接组蛋白H1foo(Linker histone H1foo)是连接组蛋白H1(Histone 1)在卵母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1个亚型,H1foo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成熟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H1foo也参与了重编程过程。为了在体细胞中进一步研究H1foo的功能,本试验通过采用四环素诱导表达载体系统,用PCR的方法扩增了小鼠的H1foo基因和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Tet-on)的启动子区。用双酶切和连接等方法将上述元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Venus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Venus-tet-CMV-H1foo。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片段连接正确,且全长测序正确。本试验所构建的四环素诱导的小鼠H1foo真核表达系统有助于人们在体细胞中更好地探讨H1foo在特定时间的作用和功能。
李建宁静陈西锐宋成艳雷安民
关键词:小鼠
猪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点及糖组织化学被引量:1
2014年
运用组织学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方法,分别对3日龄及165日龄育成猪卵巢组织结构、各级卵泡的发育变化特点及其黏多糖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日龄的猪卵巢皮质、髓质界限模糊,皮质部分由外向内依次分布着密集的卵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巢、共质体样的卵原细胞群,皮质深层与髓质相邻处分布着合胞体样的卵母细胞簇状结构和卵泡。育成猪卵巢中,皮、髓质界限明显,能观察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及近成熟卵泡,但是很少能见到黄体的结构。PAS染色结果表明,3日龄的猪卵巢中PAS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卵原细胞周围的基质、卵原细胞巢和合胞体的外膜上,以及原始卵泡周围的基质、初级卵泡的卵泡膜及刚形成的透明带上,此外卵巢的白膜、髓质的结缔组织、血管壁及卵巢网周围也可见到广泛的阳性着色。育成猪卵巢中,PAS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基质、生长卵泡的卵泡膜、卵泡的透明带、次级卵泡的卵泡液、黄体被膜及髓质的结缔组织和血管壁。
盛洁胡蓉袁苏娅文依信杨懿张龙祥卿素珠
关键词:卵巢卵泡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