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09K03-03)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高小丽王鹏科冯佰利高金锋宋慧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苦荞
  • 2篇小豆
  • 1篇地方种
  • 1篇地方种质
  • 1篇地方种质资源
  • 1篇性状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衰老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秩次分析法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适应性
  • 1篇衰老
  • 1篇水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篇高小丽
  • 5篇王鹏科
  • 5篇冯佰利
  • 4篇高金锋
  • 3篇蒋树怀
  • 3篇宋慧
  • 2篇屈洋
  • 2篇张盼盼
  • 2篇柴岩
  • 1篇徐芦
  • 1篇陈佳
  • 1篇代惠萍
  • 1篇王颖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种子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灰色关联分析在苦荞区试产量性状上的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8年苦荞区域试验(2个组)的参试品种6个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误差变异系数(CEV)低于12%的平均值为9.60%,试验误差控制较好;北方组苦荞与南方组苦荞的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部分一致,北方组苦荞产量与性状关联度大小前3位为生育日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南方组苦荞产量与性状关联度大小前3位为主茎分枝数、千粒重、单株粒重。
徐芦高金锋王鹏科高小丽冯佰利
关键词:苦荞灰色关联度分析产量性状
高产苦荞品种筛选及其在北方种植区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选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的14个苦荞品种(品系)在40个试验环境点的数据资料,运用秩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对参试品种中高产稳产品种(品系)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苦荞品种中,KQ08-05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优势种植区生育期内有效积温1 870.0℃,有效降水量247.68 mm,宁夏西吉是该品种的优势种植区。
屈洋冯佰利高金锋高小丽王鹏科陈佳蒋树怀王颖
关键词:苦荞秩次分析法生态适应性
苦荞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0
2010年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苦荞主产区陕西、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的82份苦荞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揭示中国特有的作物种质——苦荞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促进苦荞优良品种的选育。结果显示:(1)所用25个SSR引物中有13个引物在苦荞地方品种中具有多态性,且扩增条带的稳定性较好,共扩增出20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00条,占总数的96.2%;(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2份苦荞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分布于0.52-0.85之间,平均值为0.69,在GS值为0.722的水平上,82份材料被聚为10大类群。研究表明82份苦荞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
莫日更朝格图王鹏科高金锋高小丽柴岩
关键词:苦荞SSR
不同品种小豆根系活力与叶片衰老的关系被引量:9
2011年
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测定小豆开花至成熟期,根系与始花节位叶片生长指标、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变化,分析其根系与始花叶协同衰老的相关性,以揭示小豆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叶片衰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品种(系)开花后,植株根系伤流强度随着花后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单峰增长趋势,但根系活力的衰老起始期晚于叶片功能的衰退开始期。(2)从开花至成熟期,小豆根系活力与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叶片净光合速率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关系。(3)与低产品种相比,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和‘冀红9218’的根系活力强,叶片功能期持续时间长,叶绿素含量下降速度慢,保护性酶含量高,使花后小豆的功能叶捕获光能的能力增强,从而形成较高光合能力的小豆群体,最终获得高产。
宋慧冯佰利高小丽代惠萍张盼盼
关键词:小豆衰老根系活力活性氧代谢光合速率
旱作农田绿豆微集水技术及其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在陕北神木,设置带型150 cm(DX1)、带型120 cm(DX2)、带型80 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观测各模式对绿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0~40 cm)含水量高,绿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DX4)集水效果最为明显,绿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24.5%和32.88%,DX5、DX3、DX2、DX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绿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蒋树怀王鹏科高小丽刘建平屈洋宋慧冯佰利
关键词:绿豆微集水种植技术土壤水分生理指标
不同品种(系)小豆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小豆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方法】2008-2009年,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小豆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植株茎秆、叶片、幼壳、籽粒等的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小豆开花后,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呈近"S"型变化趋势,花后7~14d是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产品种"2000-75"和"冀红9218"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明显较低产品种"湾选1号"和"红宝1号"快;主茎上部开花节位叶片是籽粒充实的主要源器官,其转运率高达17.23%~22.31%,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品种小豆间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差异显著,高产品种"2000-75"和"冀红9218"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尤其是主茎上部开花节位叶片干物质积累较多,为后期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结论】在小豆生产实践中,提高籽粒产量的关键是选用库容大的多荚、大粒型品种;加强花后田间管理,以延缓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采用去除无效分枝等措施,增强源库间的物质运输与分配。
宋慧冯佰利高小丽高金锋王鹏科柴岩张盼盼蒋树怀
关键词:小豆干物质积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