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5SJD750001)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余晓明吴雨平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江苏警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仪式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政治
  • 1篇视像
  • 1篇土改小说
  • 1篇戏剧
  • 1篇小说
  • 1篇后现代
  • 1篇《夜宴》
  • 1篇残酷
  • 1篇残酷戏剧

机构

  • 2篇江苏警官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余晓明
  • 1篇吴雨平

传媒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夜宴》:古典政治的后现代视像被引量:1
2009年
《夜宴》与其说回到了古代政治,不如说借助电影视像重构了后现代的政治图景。它把权力还原为欲望,颠覆了政治合法性;慢镜头的血戏展现了暴力自行其是的美学特征;面具的运用反映了身体与权力的矛盾。
余晓明
关键词:《夜宴》政治视像
土改小说:意识形态与仪式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借鉴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理论,以著名的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为例,讨论了意识形态是如何经由文本与实践进行再生产的,同时还探讨了文本中各种意识形态的纠合与冲突关系。
余晓明
关键词:土改小说意识形态仪式
回到巴厘岛——残酷戏剧的启发被引量:2
2008年
文学与宗教在早期都是一种身体技术,它们的重叠区域即是仪式—戏剧。在象征的意义上,文学也是萨满。巴厘岛的戏剧表演保持了戏剧的仪式性,因而具有神秘的效果,打通乃至颠覆了"心理戏剧"与仪式之间的藩篱,使观众和演出者神灵附体,处于狂喜中。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离弃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美学,因为艺术不是对生命的模仿,但生命却是对某种超越原则的模仿,而这种超越原则则通过艺术使我们彼此相通。
余晓明吴雨平
关键词:仪式残酷戏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