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0ZLZLZF05000)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3
相关作者:顾静戚安邦张洁熊琴琴陈丽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晓庄学院南开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企业
  • 2篇企业孵化
  • 2篇企业孵化器
  • 2篇科技企业孵化
  • 2篇科技企业孵化...
  • 2篇孵化器
  • 1篇信息熵
  • 1篇因变量
  • 1篇知识管理
  • 1篇中介
  • 1篇中介变量
  • 1篇生命周期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企业创新绩效
  • 1篇前因变量
  • 1篇全生命周期
  • 1篇资源型
  • 1篇熵权
  • 1篇项目经理

机构

  • 4篇南京晓庄学院
  • 3篇南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作者

  • 4篇顾静
  • 3篇戚安邦
  • 1篇陈丽兰
  • 1篇熊琴琴
  • 1篇张洁

传媒

  • 2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中国市场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项目管理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协同度评价研究——以河北省国家级孵化系统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系统回顾科技企业孵化系统协同发展现状,发现有关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协同发展的研究比较匮乏。基于协同理论,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协同度模型。以河北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系统为案例,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的协同度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从组织结构与部门职能关系、资源保障和管理机制等三个方面给出了提升两者协同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顾静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筛选体系构建被引量:14
2013年
目前,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筛选的研究多集中于入孵阶段,缺乏从入孵到出孵全过程中对孵化企业进行跟踪筛选。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筛选体系,可以及时淘汰没有发展潜力的在孵科技企业,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源的使用效率。按照科技企业发展规律将孵化企业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按阶段建立筛选指标;根据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筛选体系。提出了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陈丽兰戚安邦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生命周期
资源型项目经理与我国高技术企业战略变革
2016年
基于战略变革内容学派和过程学派两大理论框架的融合,对企业文化、组织学习、知识结构、管理认知、组织绩效与战略变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对变革组织类型等情境参数以及战略变革过程本身的关注不够。文章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出发,分析其创新战略变革的触发和发展动力机制,提出创新能力、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组织规模关系的二元矩阵模型,以及战略变革过程中从职能式、弱矩阵向强矩阵和项目式组织结构的演进是重要环境基础。资源型项目经理包括:行政权力资源、社交网络资源、技术能力资源、企业家能力资源、非正式组织资源等不同类型,在组织演变的不同阶段发挥其资源优势,实现项目绩效最大化,促进利于项目机制组织环境变更的发生,进而为高技术企业从技术模仿、跟随战略向技术领先、创新战略的变革提供一套更完善的管理逻辑。
顾静戚安邦
关键词:项目经理项目型组织
基于熵权和TOPSIS方法的多项目投资优选决策研究
2015年
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成败和企业的利润。为了提高多项目投资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把信息熵与TOPSIS方法科学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信息熵方法确定权重,采用TOPSIS方法对多项目投资进行决策分析,为多项目投资优选决策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最后进行了实证分析。
顾静
关键词:信息熵TOPSIS
基于资源配置的竞争型R&D项目组合选择方法研究
2015年
R&D项目组合选择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战略目标和最佳收益的实现。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把竞争型R&D项目组合的选择过程划分为初步筛选和详细选择两个阶段,并从项目间的搭接关系角度确定出了各项目的合理人员配备数量,运用0-1整数规划法构建了竞争型R&D项目组合选择模型;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顾静
吸收能力形成的前因变量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1
2012年
研究利用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27家企业的数据开展分析,结果显示,组织结构柔性、创新战略作为前因变量影响吸收能力,根据"组织结构—战略"匹配理论,两者的交互作用也能促进吸收能力形成;同时,吸收能力提升创新绩效,吸收能力在前因变量和创新绩效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了企业"战略—结构—能力"与绩效的关系:企业需要以创新战略为导向,构建柔性化、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并有效开展内外部知识获取评估、应用吸收和商业化,从而提升创新绩效。
张洁戚安邦熊琴琴
关键词:创新绩效知识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