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2010-JZ-005)

作品数:17 被引量:105H指数:7
相关作者:吴晓王慧王承慧左为陈薇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城市
  • 4篇流动人口
  • 4篇居住
  • 4篇大城市
  • 3篇就业
  • 3篇就业空间
  • 2篇性别
  • 2篇人口
  • 2篇实证
  • 2篇农民
  • 2篇外来务工
  • 2篇外来务工人员
  • 2篇务工
  • 2篇务工人员
  • 2篇民国
  • 2篇居住空间
  • 2篇聚居
  • 2篇空间分异
  • 2篇发型
  • 2篇城市规划

机构

  • 19篇东南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作者

  • 17篇吴晓
  • 9篇王慧
  • 4篇左为
  • 2篇王承慧
  • 1篇陈薇
  • 1篇任帅
  • 1篇徐华林
  • 1篇孙世界
  • 1篇魏羽力
  • 1篇孙倩文
  • 1篇郑浩
  • 1篇任帅

传媒

  • 6篇城市规划
  • 2篇经济地理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2017中国...
  • 1篇规划师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华中建筑
  • 1篇南方人口
  • 1篇2015中国...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学渗透下的城市规划泛论——兼论现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被引量:4
2011年
当前城市规划工作及其学科范畴已大大突破了其传统内涵,并在某些情境下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一种社会规划的特质.这就需要将空间问题置于更为全面的社会生产条件中加以考量,实现城市规划与社会学的双向渗透与多层面耦合。本文主要聚焦于社会学渗透下的城市规划工作梳理其带来的多层面影响:理论层面上为城市规划架构社会学基础,运作层面上为城市规划接入社会学过程,技术层面上则为城市规划引介社会学方法;进而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的总体审视。
吴晓魏羽力
关键词:社会学城市规划
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集聚性和城市就业空间的关联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以南京市主城区为实证,运用集聚指数、空间网络关联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拟合等方法,围绕着"流动人口—城市人口"之间的"局部—整体"关系,从就业集聚分区、就业网络分析和就业中心识别三方面比较和解析"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空间集聚性同城市就业空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索其影响因素。
王慧吴晓郑浩
关键词:流动人口城市就业空间
性别视角下南京流动人口的职住关系
职住关系一直是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的重要考量和规划界重要研究议题。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借鉴已有的研究基础,通过职住平衡性以及职住自足性的测度,对比分析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的职住平衡性和分离性状况。男性和女性流动人...
左为吴晓邹晖
关键词:性别流动人口
文献传递
民国时期南京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初探
本文基于1929-1947年南京城市人口密度数据,采用ArcGIS 和空间统计法,以分析1929年、1936年和1947年三个时间节点南京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演化特征;并重点以1936年的人口数据为基准,结合地统计法和城市...
强欢欢吴晓王慧
关键词:人口密度空间结构民国
大城市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空间探析——以南京市房屋工程建筑业和建筑装饰业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建筑业作为吸纳外来务工人员的主流产业之一,关于其外来工居住空间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因此本文以南京市为例,以房源供给模式为主线,从中遴选工棚型、宿舍型和自租型三类主导居住方式作为典型代表,展开多层面的居住空间比较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旨在形成对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空间的系统认知。
吴晓任帅任帅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建筑业居住空间
大运河(常州段)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联探析被引量:4
2013年
在运河水系、城市格局和产业布局的长期演化与变迁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动态关联?这是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在开展之前、所必须面对和破解的一项课题。本文聚焦于在历史视野下运河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联,通过"三脉并重"的研究策略和"历史性地图"解析发现:常州的城市格局、产业布局和运河水系的关系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前运河时期、大运河时期、后运河时期和新运河时期4个阶段;其中运河水系经历了从形态演变到功能演替的变迁,城市格局经历了从内生式发展到外延式扩展的变迁,产业布局则经历了从运河指向到综合指向的变迁,而三者之间互动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最初形成,互动单一"到"内在关联,面临挑战"的过程。
吴晓王承慧徐华林孙倩文
进城农民聚居空间和城市居住空间的关联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实证被引量:3
2015年
进城农民是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研究的特殊群体和典型样本之一。进城农民在城市中大规模的集聚,形成了特定的聚居区,也给其所在城市的空间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本文以南京主城区为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分别探究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的集聚特征和所在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拟合、对比手段深层的把握和发掘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王慧吴晓强欢欢
关键词: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空间分异
南京市主城区就业空间布局初探被引量:17
2014年
依据2008年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就业人口数据和2007年南京市用地现状图,修正匹配得到南京市主城区各街道统计单元服务业、制造业及总的就业密度值,对城市就业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就业集聚指数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主城区总体和分行业的就业空间集聚区分布,并结合地统计方法和城市空间结构模型识别其就业中心。结果显示:南京市服务业就业集聚区集中于主城中心区域,呈"单核+扇形放射"分布,形成了强集聚的单中心就业结构;制造业就业集聚区集中分布于主城南、北部边缘区域,呈现出较明显的"圈层+环带"结构,且主城范围内无就业中心;总体就业集聚区集中于主城中心区域,呈"单核放射+散点"分布,形成了单中心主导的就业结构,其分布格局与服务业类似,且拥有共同的就业中心,但相较于服务业,总体就业中心影响力较小;历史因素、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相互作用,是影响就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王慧吴晓强欢欢
关键词:就业空间就业密度
2000年以来全国流动人口空间集聚性初探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从动静结合的研究视角出发,以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手法,初步解析了2000年以来全国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程度、集聚特征、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年以来全国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程度较高且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特征;(2)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分区、网络分析、人口重心中基本均表现出向东部地带集中的特征与趋势,其中西部的部分省(市/区)在网络关联中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进一步分析其集聚类型,发现绝大多数省(市/区)的流动人口属同一类且主导社会特征为流动原因;(3)吸引流动人口空间集聚变化的因素仍以经济水平、交通优势、消费能力和投资空间等为主。
强欢欢吴晓王慧
关键词:流动人口影响因素
基于GIS的民国南京城市居住空间分析
以1936年南京城区常住人口数据为基础,采用居住密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居住空间结构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民国南京城市居住空间呈现出散点式集聚、组团式拓展、带状发展不显著的特征。与《首都计划》中的住区规划进行...
强欢欢吴晓王慧
关键词:民国南京居住密度GIS空间分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