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102A213081)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知平张曙李恒昌付晓东索琨更多>>
- 相关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8周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远隔缺血后处理组(P组)、依达拉奉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组(EP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8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E组和EP组再灌注前1rain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mg/kg;P组和EP组左冠状动脉结扎20min时实施远隔后处理:用止血带结扎大鼠双后肢,持续10min。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记录左心室峰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与S组比较,其它各组再灌注期间LVSP、+dp/dtmax、-dp/dtmax降低,LVEDP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组、P组及EP组再灌注期间LVSP、+dp/dtmax、-dp/dtmax升高,LVEDP降低(P〈0.05);与E组和P组比较,EP组再灌注期间LVSP、+dp/dtmax、-dp/dtmax升高,LVEDP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效果强于两者单独应用。
- 李恒昌许立新李知平张曙索琨佘守章付晓东
- 关键词:自由基清除剂心肌再灌注损伤缺血后处理
- 依达拉奉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8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远隔缺血后处理组(P组)、依达拉奉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组(EP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80 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E组和EP组再灌注前1 min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P组和EP组左冠状动脉结扎20 min时实施远隔后处理(即用止血带结扎大鼠双后肢,持续10 min)。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末记录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与S组相比,其他各组灌注后CK-MB和小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I/R组灌注后SOD活力降低而MDA的水平增高,EP组灌注后SOD活力增加(P<0.05);与I/R组相比,E组、P组和EP组灌注后和小肌梗死面积减小,CK-MB、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SOD活力增加(P<0.05);EP组与E组、P组比较,CK-MB和MDA水平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依达拉奉后处理组和远隔缺血后处理都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效果明显强于两者单独应用。
- 李知平张曙李恒昌林永锋谢海辉
- 关键词:依达拉奉缺血再灌注损伤远隔缺血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