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A07007)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志雄路鹏吴婷李圣强陶本藻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4篇地震非均匀度
  • 4篇地震预测
  • 3篇震前
  • 3篇前兆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预报
  • 2篇强震
  • 2篇强震前
  • 1篇地震大形势
  • 1篇地震活动状态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震例
  • 1篇震例研究
  • 1篇时空演化特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前兆观测
  • 1篇前兆群体异常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防灾科技学院
  • 4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天津地震局

作者

  • 6篇路鹏
  • 6篇李志雄
  • 4篇吴婷
  • 3篇泽仁志玛
  • 3篇赵晓燕
  • 3篇陶本藻
  • 3篇李圣强
  • 2篇段玉石
  • 2篇陈章立
  • 2篇刘学领
  • 1篇崔子健
  • 1篇杨林章
  • 1篇焦明若
  • 1篇江在森
  • 1篇林玮
  • 1篇和平

传媒

  • 4篇地震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对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考(二)--前兆观测研究及加强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被引量:12
2008年
根据浅源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和孕震物理过程的主要特征,把地震前兆观测的努力方向概括为"把握实质,优选项目;靠近震源,合理布局",并把地震前兆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直接前兆",主要包括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和地下流体等;第二类为"次生前兆",主要包括地电阻率、地磁和动物习性行为等。文中认为,为推进地震预报研究的深入和预报水平的提高,必须牢牢把握浅源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推进地震预报理论、方法的创新;必须推进地震和前兆观测技术,尤其传感技术的创新,并调整、优化地震监测台网;必须正确认识预报经验的科学性与局限性,重视地震预报经验正确的继承与发展。
陈章立李志雄
关键词:地震预报前兆观测
强震前地震非均匀度异常与前兆群体异常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比研究华北地区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地震非均匀度异常与区域地震前兆观测群体异常的变化过程,发现两者在地震前的异常时空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时间上,部分地震震前的地震非均匀度异常出现后,半年左右前兆观测异常在数量上将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增加;在空间上,前兆异常展布范围与地震非均匀度异常范围大体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地震非均匀度(GL值)在强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从震例的角度,表明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变化有关。地震非均匀度和前兆群体异常的这种准同步变化,可能对判定地震孕育进入中短期阶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李志雄陶本藻路鹏李圣强泽仁志玛吴婷和平
关键词:地震非均匀度前兆群体异常地震预测
地震大形势预测方法的预测效能与应用研究
2007年
采用地震非均匀度(GL值)预测方法,在震例回朔性检验研究、室内岩石破裂实验及GPS观测结果等三种途径对该方法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中国大陆未来1~3年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和危险性预测工作。效能评价结果表明,地震非均匀度(GL值)可以较好地刻画岩石失稳前因破裂成核导致的声发射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状态变化,这种状态变化可能与强地震孕育进入末期、强地震即将发生有关。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未来1~3年中国大陆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将集中在青藏块体中北部及新疆南天山地区,上述区域在未来一个时期发生多次6.5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李志雄陶本藻吴婷路鹏李圣强江在森杨林章泽仁志玛赵晓燕
关键词:地震大形势地震非均匀度
中国东部不同构造区强震前地震非均匀度时间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基于中国活动地块划分结果,采用地震非均匀度(GL值)预测方法对中国东部(105°E以东)不同构造区自1975年以来的62次4.7级以上地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其中大部分地震前1~3年地震非均匀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变化,显示出强震前震中及其临近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均匀-非均匀的转换,这种变化的出现时间和结束时间与地震所在构造部位有关,区域中小地震活动状态的变化可能是地震孕育到中期或短期阶段震源局部应力场发生变化的一种表象。
路鹏李志雄吴婷赵晓燕刘学领
关键词:活动地块地震非均匀度区域地震活动地震预测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演化特征
2008年
本文利用地震非均匀度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开展了震例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非均匀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在震中及附近地区存在明显的地震非均匀度中短期异常,2001年2月23日雅江6.3级地震可能是汶川地震前的首发地震,具有前震指示意义;根据近期GL值时空演化图像,探讨了我国西南地区的震情发展趋势。
路鹏赵晓燕崔子健刘学领段玉石
关键词:地震预测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演化特征
岩石非均匀性对地震活动状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2007年
地震的孕育、发生与震源位置及其岩石力学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借助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岩石均质度在岩样变形直至破裂过程中对声发射事件活动状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非均匀性对岩样声发射活动状态的时间演化过程有着较大影响,所得结论进一步支持了分区研究强地震前兆异常的必要性。
李志雄陶本藻焦明若路鹏李圣强吴婷泽仁志玛
关键词:地震活动状态数值模拟地震预测
对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考(一)--地震预报某些经验与做法的再认识及思考地震预报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被引量:7
2008年
地震预报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科学性和社会性。该文着重对地震预报科学性的问题做了评述,强调地震预报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观测资料为基础,以预报经验为借鉴。文中对当前中国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以及根据地震前兆持续时间将地震孕育过程划分"长、中、短、临"四个阶段和相应的地震"渐近式"预报程式,和"以场求源"的预报思路做了简要的评论。此外,强调论及地震预报必须以浅源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及对孕震物理过程的基本认识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陈章立李志雄
关键词:地震预报浅源地震
震级频度偏离G-R关系前兆含义的震例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采用拟合优度参量方法,对华北地区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区域中小地震震级频度偏离G-R关系开展了震例研究,得出华北地区部分地震前拟合优度参量时空变化特征,对探求地震前兆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一定时期,地震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震级频度偏离G-R关系的现象,震级越大,震前偏离G-R关系越明显,这种偏离与地震发生所处地块无关联。
段玉石路鹏林玮
关键词:G-R关系地震前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