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05188)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彭颖郑晓群黄燕燕吕建新申宝玲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腺病
  • 5篇腺病毒
  • 3篇7型腺病毒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序列同源性
  • 1篇荧光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实时荧光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免疫
  • 1篇同源性
  • 1篇脾细胞
  • 1篇细胞培养
  • 1篇流式细胞
  • 1篇流式细胞术

机构

  • 5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彭颖
  • 3篇黄燕燕
  • 3篇郑晓群
  • 2篇姜招嫦
  • 2篇申宝玲
  • 2篇吕建新
  • 2篇赵娜
  • 1篇华科
  • 1篇沈鑫烽
  • 1篇林新新
  • 1篇余雪娇
  • 1篇余雪姣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7型腺病毒温州株基因组主要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2010年
目的:克隆和分析7型腺病毒温州株(Ad7wz1)基因组主要序列ITR、E1A261R、E1B55kDa、Hexon和E3。方法:分离并提取了Ad7wz1基因组DNA,PCR扩增得到各基因后利用PMD18 simple T载体进行克隆,并测序分析。结果:获得Ad7wz1 ITR-L、E1A261R、E1B55kDa、Hexon、E3和ITR-R六个基因的克隆,并测得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Ad7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达到93.2%~100%和97.8%~100%。结论:初步确定本次分离的Ad7wz1毒株为Ad7d2型,Ad7wz1与已经发表的Ad7病毒株序列有高度同源性,为研究Ad7的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姜招嫦赵娜黄燕燕余雪姣彭颖
关键词:7型腺病毒序列同源性
7型腺病毒E1A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研究7型腺病毒(Ad7)E1A在感染中的致病机制,分离了Ad7d2病毒株,构建了Ad7E1A基因的真核表达体系。用A549细胞分离培养痰液标本中的腺病毒,应用重叠延伸PCR扩增Ad7E1A基因外显子,产物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构建重组子pIRES-Neo-Ad7E1A并转染A549细胞,利用Western印迹对其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克隆测序显示扩增的Ad7E1A基因外显子包含了完整的编码区基因,pIRES-Neo-Ad7E1A转染A549细胞的表达产物经Western印迹鉴定与设计相符。成功建立了Ad7E1A基因的真核表达体系。
沈鑫烽申宝玲黄燕燕余雪娇彭颖吕建新
关键词:7型腺病毒E1A基因克隆真核表达
腺病毒介导的体外免疫方法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体外免疫方法。方法:本实验中主要通过建立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在此基础上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转导树突状细胞(DC),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GFP平均荧光强度表达以检测腺病毒转导效率。穿刺法制备小鼠脾单细胞悬液,腺病毒转导树突状细胞与脾细胞以1:10比例进行混合细胞培养后,经多肽(HYLSTQSAL)刺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结果:经多肽刺激后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T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结论:成功建立腺病毒介导树突状细胞(DC)抗原呈递的体外免疫方法。
赵娜郑晓群姜招嫦彭颖
关键词:腺病毒树突状细胞脾细胞流式细胞术
细胞培养结合实时荧光RT-PCR法快速检测7型腺病毒感染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细胞培养与实时荧光RT-PCR相结合的检测7型腺病毒(ADV7)感染的技术。方法A549细胞分离培养鼻咽分泌物中的腺病毒纯化后,以感染复数(MOI)为0.1、0.5、5.0和10.0的纯化病毒感染A549细胞,分别在感染后3、6、12和24h提取总RNA进行ADV7E1A基因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并测序验证;最后用该法直接检测鼻咽分泌物标本中的7型腺病毒。结果实时荧光RT-PCR最快可在感染后3h检测出0.5MOI病毒感染的早期转录物;感染后6h可检测出0.1MOI病毒感染的早期转录物;鼻咽分泌物标本直接感染后6h即可检测到病毒的早期转录物。结论细胞培养结合实时荧光RT-PCR法能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感染性的7型腺病毒,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尚定昆申宝玲郑晓群彭颖林新新
关键词:腺病毒细胞培养RT-PCR
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腺病毒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腺病毒,并分析浙江省温州地区散发性婴幼儿腹泻患者不同型别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根据GenBank中腺病毒六邻体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建立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婴幼儿腹泻标本中腺病毒DNA,并与免疫层析法比较;同时对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PCR产物测序和病毒分离培养及酶切鉴定。结果建立快速、特异检测婴幼儿腹泻标本中腺病毒DNA的Real-time PCR技术。157份婴幼儿腹泻标本中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3份,阳性率为1.91%;Real-time PCR检测阳性5份,阳性率为3.18%(5/157);154份免疫层析法检测阴性标本中,有2份Real-time PCR法检测为阳性。5份Real-time PCR检测阳性标本经测序鉴定,Ad3型占1.91%(3/157),Ad7型占1.27%(2/157);经病毒分离培养检出阳性2例,酶切鉴定为Ad3型。结论Real-time PCR技术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具有敏感、特异等优点,适用于腹泻标本中腺病毒的检测及分型。2008年2—4月浙江省温州地区散发性婴幼儿腹泻的腺病毒主要为Ad3型和Ad7型。
郑晓群黄燕燕彭颖华科吕建新
关键词:腺病毒腹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