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2SJB630070)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宇刘伟忠刘宇轩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网络媒体:公民政策参与有序性增量的新载体被引量:10
- 2015年
- 公民政策参与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有序性,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在公民政策参与有序性方面具备了丰富有序性存量的特质,具体体现有三:一是在参与性政治文化中形成公民身份认同,改善公民政治品格;通过多样性政治社会化渠道强化公民政策认知,形塑公共精神,进而对公民赋权使能,孕育公民政策有序参与的能力内核。二是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特质的改变增强政策共识的可达成性、保证公共信息的可获得性、推动公民公共论坛的可进入性,进而创设公民有序政策参与的理性前提。三是网络媒体能够给予各传播主体合理地位,实现原子化个体的聚集;聚焦公共兴趣,产生离散民意的黏性;激发议程设置,推动政策议题网络的融合,进而推动民意聚合,生成公民有序政策参与的动力来源。
- 张宇
- 关键词:网络媒体公民政策参与公共政策
- 公共政策活动中的网络民意表达途径:理应是一种补充被引量:7
- 2014年
- 由于网络表达具有快速、便捷和低门槛的特征,社会公众较为依赖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政策意见。但是这种倾向性已经使政治体制中预设的主流表达途径边缘化,并引发了关于"替代性"还是"补充性"的思考。网络途径的多样化表达载体选择在显现其草根民主特质的同时,也有着相当的负面效用,并造成了网络民意表达途径难以逾越的困境,因此需要重新对网络民意表达途径进行理性思考及重新定位。网络民意表达途径理应充分发挥其正面效用,发展为其他途径的补充,推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连接,共同组成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将利益诉求自下而上地传输进公共政策系统,提升公共政策的民主性。
- 张宇
- 关键词:网络民意公共政策网络
- 公民教育:公民政策参与的能力建构途径被引量:3
- 2012年
- 公民政策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过程的必要程序,其前提是公民对自己身份和责任的认知以及公共精神的培养。公民教育有助于加强公民的时代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基本技能训练、公民关系的和谐度以及参与式公民文化的营造,因此包含着公民参与的意蕴,进而成为建构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转型期中国尚不成熟的公民教育不足以推动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建构,如固有文化的模式、教育形式欠多元化、教育内容过于虚化以及公民缺乏主流的信仰;需要通过权利意识的培养、公民演说能力提升、公共精神植入等层面推进和完善未来的公民教育,使公民在拥有政策参与机会的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民意性。
- 刘伟忠
- 关键词:公民教育公共精神公民政策参与公民
- 基层官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伦理准则思考
- 2015年
-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基层官僚因其居于政府与公民之间、高中层管理者与底层公众之间的角色,具备了可接触性特征,能够在执行过程中适度使用自由裁量权,他们的执行结果也能够被公众及时感知。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层官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行为选择,需要制定一定的伦理准则,而伦理准则的设立需要首先确定何为"正确",然后选择恰当的理论依据加以支撑,再提出伦理准则的设计原则,包括共识性、可验证性及遵从性、困境选择的法外争议仲裁等。由此,基层官僚政策的伦理准则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秉承宪法精神、强化公民中心观念;遵从利他主义,平衡个体群体冲突;恪守诚信底线,建构和谐政府公民关系;尊重生态发展,倡导资源可持续性。
- 刘宇轩
- 关键词:伦理准则
- 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关系及其实现路径探究被引量:6
- 2013年
- 从政治学意义上看,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等关系的体现。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关系演进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政府与市场功能的发挥所呈现出的"拉锯式"的反复运动,其原因在于政府与市场都存有永久的且不可根除的功能性或领域性失灵,而政府与市场功能的互补性,决定了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既存在内在的原生性,也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审慎选择并推进公共部门的民营化进程、规范并逐步扩大公共服务的契约外包范围、有序开放更为广阔的公共事业特许经营领域,是实现我国政府与市场有效协同的主要路径。
- 张宇
- 关键词: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