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5Z136)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夏保佳杨辉郑丹张熙贵袁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电催化
  • 2篇电催化性能
  • 2篇质子交换
  • 2篇质子交换膜
  • 2篇质子交换膜燃...
  • 2篇质子交换膜燃...
  • 2篇燃料电池
  • 2篇催化
  • 2篇催化性
  • 1篇电极
  • 1篇多孔硅
  • 1篇循环伏安
  • 1篇循环伏安法
  • 1篇氧还原
  • 1篇氧还原反应
  • 1篇质子
  • 1篇微型质子交换...
  • 1篇流场
  • 1篇流场结构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篇杨辉
  • 2篇郑丹
  • 2篇夏保佳
  • 1篇张熙贵
  • 1篇邹志清
  • 1篇董瑾
  • 1篇李晓伟
  • 1篇杜翀
  • 1篇袁联群
  • 1篇郭强
  • 1篇李文琼
  • 1篇王文明
  • 1篇袁婷

传媒

  • 1篇化学世界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碳载Pd-Co-Au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并进一步热处理制备碳载Pd-Co-Au(Pd-Co-Au/C)三元合金纳米电催化剂,通过旋转圆盘和环盘电极等技术评价催化剂对氧气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并分析氧气还原的机理。结果表明:合成Pd-Co-Au/C催化剂中Pd和Au两相面心立方(fcc)结构共存,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对应于Au的衍射峰强度减弱,而Pd衍射峰强度增强;当温度高于800℃时,形成具有Pd单相fcc结构的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氧气还原反应的动力学表明:氧气在Pd-Co-Au/C三元合金催化剂上按4e路径还原为水。电化学表征表明,在酸性介质中,经800℃热处理的Pd7Co2Au1/C催化剂对氧气还原的电催化活性最高,接近于商业化Pt/C的性能;而在含甲醇的酸性介质中,Pd-Co-Au/C催化剂电催化氧气还原的活性显著高于Pt/C。因此,Pd-Co-Au/C是一种高抗甲醇的新型氧气还原反应电催化剂。
王文明李晓伟邹志清袁婷杜翀夏保佳杨辉
关键词:氧还原反应电催化
自呼吸式MEMS微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其性能
2009年
利用MEMS技术设计并制作了有效面积为1.2cm×1.2cm的不同阳极和阴极结构,将它们组成电池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阳极采用点-蛇形混合流场,电池峰值功率密度为比点状流场的电池可提高10.4%;阴极采用双层镂空流场,峰值功率密度比单层镂空流场电池增加15.7%。最优结构电池在30%~50%相对湿度下性能良好,200mA恒流放电近610h,电池电压比较稳定。
郑丹李晨忱袁联群李文琼董瑾郭强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MEMS技术
Pt纳米粒子修饰的多孔硅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循环伏安法电沉积使直径约为7nm的Pt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于多孔硅表面,拟用作微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催化电极.与刷涂法相比较,电沉积Pt纳米粒子的多孔硅电极(Pt/Si)呈现出高的Pt利用率和增强的电催化活性.当Pt载量为0.38mg·cm-2时,其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高达148cm2·mg-1,是刷涂相近质量的纳米Pt/C催化剂的多孔硅电极Pt-C/Si的2倍多;该修饰电极对甲醇氧化也呈现了增强的催化性能和好的稳定性,在0.5V(vsSCE)极化1h后电流密度为4.52mA·cm-2,而刷涂了相近Pt量的Pt-C/Si电极的电流密度只有0.36mA·cm-2.
田娟郑丹张熙贵张宝宏夏保佳杨辉
关键词:多孔硅PT纳米粒子循环伏安法微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