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0630643)
- 作品数:30 被引量:261H指数:9
- 相关作者:乔守怡皮妍林娟郭滨明凤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植物园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真菌接合孢子囊的形成及特征观察实验的改进探索
- 2010年
- 真菌接合孢子囊的形成及特征观察是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之一。采用蓝色犁头霉"+"和"-"菌株为实验菌种(取代以往常用的匍枝根霉),并以"八"字型划线接种,同时拍摄了该菌种形成接合孢子囊的5个生长阶段典型特征的显微镜照片用于实验教学,不但减轻了以往匍枝根霉孢囊孢子等易污染实验室环境的现象,也避免了该菌种对培养温度较敏感、常易引起实验结果不理想的状况。同时使学生知识学得更活、更扎实,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而提高了该实验教学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 徐德强王英明肖义平
- 关键词:真菌蓝色犁头霉接合孢子囊
- 测菌管在微生物学野外实习中的应用
- 2010年
- 测菌管是一种适用于水、化妆品和涂料等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分析的产品。测菌管具有简便、快速、较为准确等优点。在国内首次将测菌管应用于学生的微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不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野外环境水体中微生物数量分析的较新方法,并且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徐德强肖义平王英明高江远王丰董欣然辛竞一
- 关键词:微生物学野外实习
- 茶叶最适冲泡条件的生物化学实验论证被引量:6
- 2008年
- 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冲泡条件,使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浸出量最大,我们以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三类不同加工方式的四种茶叶,以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冲泡,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加工的红茶和不发酵的绿茶相比较,后者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从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值来看,三类不同加工方式的四种茶叶的最适冲泡条件都应为85~90℃,4小时左右;冲泡过夜的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冲泡后放置过夜的茶水中三种成分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
- 谈彧君何正平陆红吴殷徐旻范星江培翃
- 关键词:茶叶维生素茶多酚氨基酸
- 西天目山低山地区人工与自然生境夏季鸟类群落比较被引量:5
- 2008年
- 为了研究西天目山低山地区人类活动对鸟类群落的影响,于2007年7月对该地区两种自然生境(常绿乔木林和灌丛)与两种人工生境(苗圃和公园)中鸟类的种类、数量及鸟类群落的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绿乔木林与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最多,常绿乔木林中的鸟类密度显著高于灌丛中的鸟类密度。苗圃和公园中鸟类物种数及密度都显著低于常绿乔木林和灌丛。两种人工生境中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广性分布物种是这两种生境中鸟类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狭性分布物种仅在常绿乔木林和灌丛中分布。以上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境改变对鸟类多样性有不利影响。
- 蔡音亭王强张颖张奕彬刘天悦唐仕敏马志军
- 关键词:鸟类群落生境
- 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被引量:6
- 2010年
- 动物学实验以往教学模式通常关注教材内容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作者所介绍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为突破点,增强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从实验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及考核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重构和创新尝试,让学生成为实验课中的主角,推动授课内容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屈铭志吴纪华董慧琴
-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能动性教学模式
- 植物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真核生物的表观遗传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SET结构域蛋白质可以特异地甲基化修饰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进而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表达.有关SET结构域蛋白质和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研究为深入了解染色质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文中综述了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在植物中的最新进展,探讨了SET结构域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 俞瑜卜中元沈文辉董爱武
- 关键词:组蛋白植物
- 水稻OsFAD2、OsFAD6的克隆及其家族成员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0
- 2010年
- 植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由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合成,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植物非生物胁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RT-PCR方法,从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中克隆了分别与FAD2、FAD6同源的脂肪酸脱氢酶序列,命名为OsFAD2和OsFAD6。OsFAD2的ORF为1 167 bp,推测其编码蛋白含有388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17,分子量为52.24 kDa,C端有内质网定位序列;OsFAD6的ORF长度为1 365 bp,推测编码45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序列,分子量44.35 kDa,等电点为9.24,推测N端38个氨基酸为叶绿体导肽。两者都具有膜整合脂肪酸去饱和酶特有的3个组氨酸簇。RT-PCR分析表明,OsFAD2和OsFAD6在水稻所有器官中都表达,在叶中表达量为最高。在水稻FAD基因家族中,叶中OsFAD2、OsFAD6的mRNA对低温不响应,而OsFAD7和OsFAD8的mRNA在低温下上升。水稻叶中OsFAD2、OsFAD6、OsFAD3和OsFAD7的mRNA表达具有昼夜节律性,在光照下表达量低,而在随后的黑暗中表达量高,OsFAD6和OsFAD7 mRNA表达的昼夜节律性可能与水稻幼苗叶片中NADPH量的改变有关。
- 曹英萍石金磊李钟明凤
- 关键词:水稻脂肪酸去饱和酶非生物胁迫昼夜节律表达谱
- 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16个蝴蝶兰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从DNA提取、退火温度、扩增循环数、镁离子浓度等方面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出8个引物,共扩增出193条片段(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2.2%),所扩增的条带数分布范围为300-2 500bp,表明供试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域的16个品种在遗传距离L=0.222 5处可分为2个类群;来源于日本、台湾的品种分别聚类为一簇,公司新育成的品种为一簇。根据分子标记确定的亲缘性远近提出了可能的杂交组合。蝴蝶兰ISSR分子标记优化体系的建立为兰科类观赏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敏王尧峰明凤
- 关键词:ISSR亲缘关系分子育种
- 植物的异黄酮合酶(IFS)被引量:3
- 2010年
- 植物异黄酮是在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多酚混合物。其对植物自身防御病虫害和诱导根瘤形成以及人类预防或治疗激素相关的多种疾病都有作用。异黄酮合成的关键酶是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本文就异黄酮的代谢途径、IFS催化机制、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的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并讨论了IFS基因与根瘤菌之间可能的关系。
- 郑晓宣徐荣艳陈家宽南蓬
- 关键词:异黄酮代谢途径
- 国内高校遗传学教材发展研究被引量:22
- 2009年
-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遗传学教学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崎岖曲折的,与生命科学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对国内遗传学教材从解放前到21世纪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希望能为组编出更符合大学本科生教学特点,贴近国内外遗传学发展前沿的教材,培养具有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和研究型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皮妍林娟侯嵘沈大棱蒋科技乔守怡
- 关键词:遗传学教学研究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