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C094)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吴舒洁朱双一张晓婉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启蒙的遗产与失败者的再出发——从《雪盲》看保钓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被引量:4
- 2014年
- 郭松棻的小说《雪盲》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浓厚的自传性色彩,小说深入刻画了知识分子主体与家国历史之间的关系,在与鲁迅文本的互文书写中表达了一代保钓知识分子对于革命、启蒙与理想的认知与反思。这篇小说通过三位知识分子在"立志"与"沉沦"之间的复杂命运关联,为我们呈现了一种鲁迅式的寂寞,正是这种失败者的寂寞使写作主体得以摆脱宿命式的自叹自怜,向熙攘的人间求得重新出发的可能性。
- 吴舒洁
- 关键词:保钓运动启蒙
- “大众化”的文学与政治——1930年代台湾普罗文学运动的展开被引量:1
- 2016年
- 1930年代前期,台湾文学进入了普罗文学运动的高涨期。本文从1927年文化协会改组谈起,通过文协、台湾作家协会、台湾文艺作家协会等几个标志性组织团体的理论与活动,探讨文艺的大众化问题在台湾的发生与转化,同时在台日普罗文学运动与国际左翼思想交流的跨境视野下,勾勒出台湾普罗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与政治从结合到分离的轨迹。
- 吴舒洁
- 关键词:大众化普罗文学文协
- 反思与弃绝:“保钓”前夜唐文标的现代诗创作
- 2014年
- 1970年爆发的"保钓"运动是唐文标思想转向左倾的关键事件,但是在"保钓"前夜,唐文标的现代诗创作中已然暗藏着对现代主义价值观念的疏离与反思。唐文标在前期的创作活动中逐渐产生对所谓的超越精神和抽象救赎的疑虑,其中更隐约可见现实关切精神与社会实践行动等思想特质,最终导致其与现代诗的彻底决裂,为其后期的左翼革命实践埋下了思想的种子。此外,以唐文标为代表的一代"保钓"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其背后的左翼文化视野也深刻根植于当时全球左翼革命的发展实践。
- 张晓婉朱双一
- 关键词:台湾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