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KS018)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刘歆立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毛泽东
  • 1篇邓小平
  • 1篇哲学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体制
  • 1篇政治体制改革
  • 1篇制度逻辑
  • 1篇中国化马克思...
  • 1篇文本
  • 1篇逻辑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戈尔巴乔夫
  • 1篇戈尔巴乔夫改...
  • 1篇PERSPE...
  • 1篇REVOLU...
  • 1篇THEORY

机构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刘歆立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前沿
  • 1篇Social...
  • 1篇理论探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毛泽东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四个化”
2013年
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毛泽东以躬行实践的革命精神和与众不同的理论敏锐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赋予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人民性与真理性等鲜明特色。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通过知行结合的实践化、古为今用的本土化、人民至上的大众化和实际运用的应用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深深地植根于革命传统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中,成为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大众哲学,并在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刘歆立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重思想取向
2013年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毛泽东以躬行实践的革命精神和与众不同的理论敏锐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与创新理论内容中赋予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人民性与真理性等特色。在这些特色形成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坚持直面问题的实践取向、古为今用的本土取向、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实事求是的真理取向,从而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深深地植根于革命传统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中而枝繁叶茂,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人自己的行动哲学与革命思想,在同"两种主义"等错误思想路线的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刘歆立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The Practical Logic of the Comin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ld Revolution
2015年
As a "World Communist Party" organization, the Comintern was profoundly influential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The Comintern was established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world revolution, but it underestimated how long that would take. Despite being the unified organizational vehicle of the "World Communist Party," the Comintern underestimated the complexity of relations between itself and each country's Communist Party, among these national Communist parties, and between Communist and 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A classic example was the fact that although the Comintern developed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t underestimated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revolution.
林建华Huang Deyuan
关键词:CPC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的文本探析
2013年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掀开了其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提出了一系列丰富而深刻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命题、新判断和新思想:首次使用"中国化马列主义"的概念并进行论述,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象、精髓与实际过程进行深入地理解思考,提出了在实践上走自己的路,在思想上要警惕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两种主观主义的干扰;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创造具体示范了如何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路子,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发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刘歆立
关键词:邓小平马克思主义
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制度逻辑——基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教训的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一夜之间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国家解体的苏联剧变被人誉为"现代世界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谜",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造成苏联剧变的重要直接诱因。从制度变革角度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启示我们,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坚持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立足基本国情实际,规避制度模仿的陷阱;进行必要科学的总体设计,规避制度之间的关系混乱;依靠法治力量来推进改革,规避制度成果的夭折;重视改革中新旧制度衔接,规避制度进步的畸变。
刘歆立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