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7C453)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爱芳陈宇宙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西方国家政党与宪政关系探析
- 2010年
- 从近代西方的立宪史来看,政党曾被作为派系斗争的工具或纯粹的市民社会组织,而为立宪实践所敌视或漠视。随着政党国家现象和政党异化现象的出现,通过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将政党纳入宪政体制之中遂成为现代西方立宪实践的潮流。从政党与宪政的逻辑关系来看,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政党不仅是基于公民自由结社的市民社会组织,更因其组织的准国家机构特性和党权的准公共权力性质而在宪政体制中发挥着不同于一般市民组织的宪政功能,理应获得"宪法机构"之公法地位,成为宪政规范的对象。
- 刘爱芳陈宇宙
- 关键词:政党宪政
- 破解政府机构改革怪圈的路径选择——以治理理论为视角被引量:5
- 2010年
- 从治理变革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之所以难逃历史怪圈,症结在于以往机构改革是一种未能与市场的完善和社会的培育形成有机联动的单向度改革。因此,破解机构改革怪圈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共治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使机构改革走出精简—膨胀的循环怪圈。
- 刘爱芳
- 关键词:怪圈
- 政党与宪政关系的二元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从立宪史的角度看,政党曾被作为派系斗争的工具或纯粹的市民社会组织,而为立宪实践所敌视或漠视。随着政党国家现象和政党异化现象的出现,通过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将政党纳入宪政体制之中遂成为现代立宪实践的世界潮流。从逻辑的角度看,政党不仅是基于公民自由结社的市民社会组织,更因其组织的准国家机构特性和党权的准公共权力性质而在宪政体制中发挥着不同于一般市民组织的宪政功能,理应获得"宪法机构"之公法地位,成为宪政规范的对象。
- 刘爱芳
- 关键词:政党宪政
- 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村民自治改革——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结构性互动关系出发
- 2008年
-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结构性互动说"为村民自治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村民自治改革不仅在现实层面上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而且也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但村民自治改革作为一种内生的政治发展过程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要推行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多元化社会自治,建构市民社会的广泛社会基础;同时对以村民自治权为基础的社会自治权与国家公权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分,并为社会自治权提供侵权法律救济,从而在组织形态和权力形态上实现社会与国家的良性结构性互动。
- 刘爱芳
- 关键词:市民社会村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