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 作品数:400 被引量:819H指数:11
- 相关作者:张景峰林国强刘先辉王君祥李延舜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创新人才研究的理论综述与展望(上篇)被引量:2
- 2010年
- 一、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历史演进
(一)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标志性的创新成果。生产工具的发明与创造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掀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实现了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把庞然大物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
- 张项民
- 关键词:人类社会
- 事实婚姻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完善——基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
- 2011年
- 从社会性别理论视野审视我国《婚姻法》和司法解释关于事实婚姻的法律规定及其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实行婚姻登记与结婚仪式双轨制,在强调结婚登记的同时,根据我国实际承认仪式婚的法律效力;改变非婚子女的称呼,把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都改为子女。以期寻求处于弱势地位女性利益的保护。
- 赵秀荣
- 关键词:事实婚姻《婚姻法》社会性别理论
- 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及分析
- 2010年
- 本文在对一次学生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在师资力量、学生英语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笔者对开展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一些看法,在加大职前师资培训、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合理设置双语课程、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
- 李静
- 关键词:双语教学调查问卷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 “程序倒流”下的补充侦查权规制
- 2021年
- 刑事审判程序中出现的补充侦查,是法律为实现实体公正,在线性诉讼流转中设计的例外。从审判程序向审前程序逆转之现象,被诉讼学者命名为“程序倒流”。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中,“程序倒流”呈制度化运行。最新实施的《刑诉法解释》更是扩展了审判阶段补充侦查的空间。“程序倒流”的管径增大,无疑对控辩平等、审判中立、控审分离等正当程序形成冲击,被告方的辩护权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有必要对“程序倒流”中的补充侦查权进行合理限制,对其中可能严重妨碍公正司法的“程序暗流”还需要进行源头管控,堵塞漏洞。
- 薛潮平
- 关键词:补充侦查规制
- 大学生就业难的理性考量——以法学专业为例
- 2012年
-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特别是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文章主要就已毕业1—5年近900名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从人才需求预测、政策制度及自身素质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拓展就业空间的对策和建议。
- 史俊洋
- 关键词:法学专业就业难
- 公共视频监控中的公民隐私权保护研究被引量:47
- 2019年
- 作为一种技术性侦查和创新性管理工具的公共视频监控,正日益受到政府青睐,民众对安全感的渴求也助推了这股浪潮。但正如硬币有两面,公共视频监控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公民隐私在监控社会中无所遁形,公民正在被分类、正在失去个性、自由,公民的私人领域被进一步压缩。面对可能到来的"极权社会"的威胁,必须通过隐私权框架来规制公共视频监控。这种规制由三个方面组成:以数据隐私保护为前提的公共视频监控的合法化、以公众参与和监督为核心的透明性以及以隐私侵权责任承担为保障的公共视频监控的问责制。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公共视频监控与公民隐私权的尖锐对立。
- 李延舜
- 关键词:隐私权数据隐私
- 论网络活动与公正司法之关系——以“于某案”为例
- 2019年
-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所展现出强大的舆论力量,其对司法活动造成的深刻影响逐渐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热议的话题。文章以在网络上掀起巨大舆论浪潮的"于欢案"为例,分析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价值及其对公正司法的影响,并在两者间找寻一种良性平衡的状态,以期实现网络舆论监督与公正司法的理性共存。
- 叶琳枫白迷阳王路路曹蓉张盼凤
- 关键词:网络舆论公正司法舆论监督
- 注册商标撤销机制探析
- 2012年
- 商标权是私权,商标注册是对商标与其商业载体关系的确认,公权力在注册商标撤销过程中仅发挥有限的作用。我国实行行政与司法并行的注册商标撤销机制,其中商标评审行政行为性质定位不准确、注册商标撤销效力的不规范、商标评审委员会尴尬的诉讼地位和陷入循环诉讼的行政救济方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魏昆
- 关键词:注册商标行政诉讼
- 人大常委会制度实践面向的法理基础
- 2016年
- 把握法理基础有助于人大常委会制度功能的实现。人大常委会制度蕴含着性质、地位、会议三个方面的法理。由于没有充分遵循其相关法理基础,人大常委会制度运行无法实现其更多功能。而促进人大常委会运行遵循法理基础可以从事实、规范两个层面来进行。
- 张景峰
- 关键词:人大常委会法理基础
- 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部分被引量:13
- 2012年
-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部分作了较大修改,虽有进步,但缺陷也很明显。将证据的定义由"事实说"改为"材料说",这一修改实无必要;增加了证据种类,但对证据的分类不合理;明确了举证责任的承担,但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需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关于非法取证方法的规定过于笼统,应尽可能详尽地列举非法取证方法;虽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进一步完善,但该规则在实体和程序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增加"反对强迫自证其罪"规定的同时保留了"如实供述义务",这种相互矛盾的规定显属不当;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方面,证据核实主体应包括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建议更换办案人可能导致规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证人和鉴定人出庭不应作出不同的规定。
- 高一飞林国强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