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作品数:2,111 被引量:8,617H指数:40
相关作者:吴宗杰黄建滨张建理张慧玉沈国琴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29篇期刊文章
  • 6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1篇语言文字
  • 499篇文学
  • 344篇文化科学
  • 74篇经济管理
  • 64篇哲学宗教
  • 60篇艺术
  • 47篇政治法律
  • 30篇社会学
  • 20篇历史地理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医药卫生
  • 11篇自然科学总论
  • 9篇建筑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6篇英语
  • 191篇语言
  • 164篇翻译
  • 134篇文化
  • 133篇教学
  • 95篇文学
  • 88篇汉语
  • 85篇小说
  • 83篇话语
  • 75篇语料
  • 74篇语料库
  • 74篇教育
  • 65篇语言学
  • 57篇隐喻
  • 51篇英译
  • 42篇语义
  • 41篇外语
  • 40篇跨文化
  • 39篇女性
  • 36篇大学英语

机构

  • 1,893篇浙江大学
  • 15篇江西农业大学
  • 12篇浙江财经学院
  • 1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城市...
  • 10篇浙江科技学院
  • 10篇悉尼大学
  • 9篇南开大学
  • 9篇浙江工业大学
  • 7篇贵州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7篇宁波大学
  • 7篇广东外语外贸...
  • 7篇上海外国语大...
  • 6篇电子科技大学
  • 6篇杭州电子科技...
  • 6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福建工程学院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浙江外国语学...

作者

  • 75篇冯全功
  • 45篇张慧玉
  • 44篇张建理
  • 38篇马博森
  • 34篇黄建滨
  • 32篇高奋
  • 31篇何辉斌
  • 29篇沈弘
  • 28篇王小潞
  • 28篇刘海涛
  • 27篇许钧
  • 26篇沈国琴
  • 25篇刘慧梅
  • 24篇殷企平
  • 19篇何莲珍
  • 18篇谭惠娟
  • 18篇吴越民
  • 17篇庞继贤
  • 17篇程乐
  • 16篇曾小荣

传媒

  • 126篇浙江大学学报...
  • 57篇文化艺术研究
  • 39篇海外英语
  • 35篇外国语
  • 32篇外语与外语教...
  • 30篇外国文学研究
  • 30篇内蒙古农业大...
  • 29篇外语教学
  • 26篇外国文学
  • 22篇国际学术动态
  • 21篇外语教学与研...
  • 20篇解放军外国语...
  • 19篇外语研究
  • 19篇浙江外国语学...
  • 18篇当代外国文学
  • 18篇兰州教育学院...
  • 18篇赤峰学院学报...
  • 17篇Sino-U...
  • 16篇英美文学研究...
  • 15篇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 8篇2023
  • 78篇2022
  • 157篇2021
  • 104篇2020
  • 114篇2019
  • 111篇2018
  • 106篇2017
  • 118篇2016
  • 122篇2015
  • 97篇2014
  • 125篇2013
  • 108篇2012
  • 109篇2011
  • 108篇2010
  • 103篇2009
  • 71篇2008
  • 52篇2007
  • 55篇2006
  • 57篇2005
  • 35篇2004
2,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斯·阿列克西耶维奇和她的战争纪实文学被引量:2
2006年
陈新宇
关键词:纪实文学
同形反义动词“怀疑”的多维度读解被引量:2
2013年
汉语心理感知动词"怀疑"主要有趋于相信和趋于不相信两义,为同词反义词。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相关宾语的句法类型和动词独有的多义性,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可以观察到如下现象:该动词处于论元结构构式中,对其的择义取决于主语/疑者和宾语/被疑判断的领属关联性。此外,句内外语境对择义也起重要调控作用。鉴于该动词构式的特殊性,构拟该动词构式句的认知读解过程有望揭示词汇、句法、语义、语境的互动和整合,相关英汉语对比可展现语言间在编码机制上的差异。
张建理吴洁雅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心理动词怀疑
新时代美国文学与中国——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9届年会综述
2018年
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9届年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承办,大会主题是“新时代美国文学与中国”(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hina in the New Era)。来自国内外130余所高等院校、研究院、出版社的356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出席了此次会议,大会组委会共收到参会论文摘要368份。
郑洁儒马晔
关键词:文学研究会美国文学语言文化
北美休闲研究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被引量:27
2008年
在北美,休闲学的大学课程始于20世纪40年代。休闲学大量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理论,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如社会群体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流畅理论等。有关休闲制约和协商的理论有助于认识积极的生活。在北美,大众休闲具有牢固的传统,因此中国的休闲研究绝不能无视普通公民获得更大休闲机会的巨大社会需求。该研究必须着重了解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这些变化,了解休闲服务供给组织的需要;同时,该研究的发展还必须符合中国自身的文化与历史。考虑到中国社会更具集体性这一特点,休闲人口分析研究应先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如何在未来十年里打造休闲产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晓杰刘慧梅
关键词:休闲研究工业化城市化
论反讽在《艰难时世》中的运用被引量:5
2010年
从反讽在《艰难时世》中的运用这一视角入手,分析其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场景及揭示人际关系四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探讨反功利主义和反资本主义两大主题如何通过这一手法的成功运用在该著作中得以体现。
高莹方凡
关键词:《艰难时世》反讽反资本主义
法律术语翻译原则的符号学诠释被引量:6
2017年
由于法律术语是法律概念的语言符号,法律术语翻译作为符号意义的转换与重构而兼具语言的符号性和法律的专业性。文章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发现在法律术语制定、解释、翻译到接受整个过程中共实现了两次主动符内联系,并基于语义三角模型与翻译三角模型从符号表象、意义和符号解释角度解读了法律术语翻译五原则。此外,文章还发现语料库从微观角度研究翻译特征对法律术语翻译原则及法律翻译的探索具有指导与反哺意义。
程乐Graig Hoffman
关键词:法律术语翻译原则符号学语料库
基于语料库的外宣新闻话语效度研究——以People’s Daily Online体裁分析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语料库量化分析发现,People’s Daily Online外宣新闻体裁具有强历时稳定性,具体表现为标题结构模式化,信息来源机构身份强化,事件描述宏观化、数据化,事件评论主观化等特点,倾向于构建强势传者,而受众则相对弱势。这种关系造成两种效应:一是在资源高度集中的信息传播中,双方关系虽不平等,但仍处于平衡状态,传播效度较强。但外宣受众参与不足会造成其对信息的相关性感受减弱,对此,可通过增加阅读引导性元素、事件描述的个体性事例、事件评论的社会性引语等策略提升传播效度。二是在资源开放程度较高的信息传播中,双方关系既不平等,也不平衡,传播效度较弱。对此,需通过弱化传者的机构身份、为受众提供发声和交流途径等策略满足受众对平等关系的诉求。
程乐陈程
关键词:DAILYONLINE量化统计
人工智能体犯罪,谁来担责?
2019年
人工智能简称AI,1936年图灵提出'图灵机'设想使之成为'人工智能'之父,而后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术会议上约翰·麦卡锡最早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2016年、2017年谷歌推出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先后战胜围棋欧冠樊麾、世界冠军李世石、柯洁,至此引起全球性AI热潮。同时,AI面临的风险也威胁人类主体的地位,2017年沙特授予机器人索菲亚公民身份,这是首次从法律上肯定智能体享有'公民'的身份。
朱清清陈芳鑫
关键词:刑法体系
行动与反思——“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研究:政策、实践和理论反思”国际研讨会综述被引量:3
2012年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研究:政策、实践和理论反思"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会议以"行动"和"反思"为主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与跨文化思考,作为生活方式的整体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的保护、重构与当下利用、法律与政策思考,实践与研究路径的新探索等多个维度的问题,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本土化转向的趋势。
侯松陈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儒家德性伦理与中国休闲伦理建设被引量:4
2008年
儒家德性伦理对于中国休闲伦理建设的积极意义在于:将中国休闲伦理体系的构建和休闲文明建设的基点置于人的主体素质的升华、人的主体意识的自觉和人的自我伦理鉴别及抵御能力的提高上,其所提供的基本理念植根于人性的德性优化建构与人生审美境界提升上。儒家德性伦理不但为中国休闲伦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文化智慧及实践方略,而且在休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伦理规约和道德实践的功效,具体体现在激发人心向善的道德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与休闲品质以及引导道德自律和构建心灵和谐。
刘慧梅黄健
关键词:儒家伦理休闲伦理
共19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