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作品数:611 被引量:6,923H指数:53
相关作者:钟强罗四维郭昌明陈玉春董文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69篇期刊文章
  • 21篇科技成果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37篇天文地球
  • 19篇农业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电子电信
  • 11篇文化科学
  • 10篇水利工程
  • 7篇电气工程
  • 6篇机械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生物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5篇青藏高原
  • 94篇青藏
  • 72篇气候
  • 61篇降水
  • 33篇气象
  • 32篇雷达
  • 31篇闪电
  • 31篇雷暴
  • 31篇环流
  • 30篇干旱
  • 29篇地表
  • 26篇数值模拟
  • 26篇值模拟
  • 25篇地震
  • 23篇双线偏振
  • 23篇夏季
  • 21篇黑河实验
  • 19篇双线偏振雷达
  • 19篇气候变化
  • 18篇雷电

机构

  • 610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兰州大学
  • 13篇南京大学
  • 7篇兰州中心气象...
  • 6篇北京大学
  • 6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甘肃省气象局
  • 5篇日本京都大学
  • 5篇上海市气象局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大阪大学
  • 4篇岐阜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名古屋工业大...
  • 2篇冈山大学
  • 2篇广东省电力试...
  • 2篇厦门大学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78篇汤懋苍
  • 43篇胡隐樵
  • 42篇王介民
  • 38篇刘欣生
  • 36篇刘晓东
  • 32篇季国良
  • 30篇张义军
  • 27篇钱正安
  • 26篇言穆弘
  • 26篇吕世华
  • 26篇钟强
  • 24篇瞿章
  • 23篇罗四维
  • 22篇刘黎平
  • 22篇王致君
  • 21篇张强
  • 20篇韦志刚
  • 18篇沈志宝
  • 18篇郄秀书
  • 17篇陈玉春

传媒

  • 340篇高原气象
  • 28篇气象学报
  • 27篇大气科学
  • 17篇地球科学进展
  • 14篇科学通报
  • 7篇气象科学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干旱区地理
  • 6篇中国科学(D...
  • 6篇应用气象学报
  • 6篇大气情报
  • 5篇中国科学(B...
  • 5篇遥感技术与应...
  • 5篇南京气象学院...
  • 5篇干旱气象
  • 4篇图书情报工作
  • 4篇西北地震学报
  • 4篇地理科学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太阳能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9篇2000
  • 58篇1999
  • 60篇1998
  • 59篇1997
  • 56篇1996
  • 50篇1995
  • 61篇1994
  • 49篇1993
  • 50篇1992
  • 39篇1991
  • 47篇1990
  • 38篇1989
  • 7篇1988
  • 1篇1987
  • 2篇1986
  • 1篇1983
  • 1篇1982
  • 1篇1981
  • 1篇1900
6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微机数值模式系统及其预报的可行性试验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嵌套细网格数值预报模式从VAX计算机移植到SUN-386微机上,与微机实时资料处理系统配合形成一套微机业务数值预报模式系统。通过与VAX-11/780机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式移植的正确性。用实例进行了实时数值预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微机配备适当的协处理器并充分利用内存运行,其计算速度接近VAX-11/780机。本模式系统在微机上用于研究及业务天气预报是可行的。
陈玉春吕世华
关键词:微机可行性
500年来中国东部雨带的南北摆动被引量:6
2002年
研究表明 ,在世纪时间尺度上 ,14 70年以来 ,在 10 8°E以东、4 0°N以南的中国东部发生了 7次多雨和 7次少雨过程 ,它们都最先从中国北方开始 ,然后是江淮地区 ,华南地区出现最迟。中国温度高时 ,多雨区偏南 ,温度低时 ,多雨区偏北。中国多雨区自北向南的位相差异可能与Hadley环流的变化有关。
董安祥冯松张存杰
关键词:雨带温度长江流域干旱大气环流降水变化
干旱地区地表辐射的计算——个例研究
1993年
我们利用在中国西部黑河流域所进行的陆气相互作用实验的预试验期间地面和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在干旱地区地表辐射收支演算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理论辐射传输计算和用卫星资料对云的反演可以得到地表辐射。计算结果与地表测量的太阳辐射和红外辐射比较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会发生较大的误差。误差主要是由于缺乏气溶胶资料、云反演时的不确定性以及地面观测与卫星测量之间的时间差异所引起。在无云情况下,模式计算的太阳辐射通量系统大于测量值,当地面温度大于50℃和由于不稳定边界层造成尘埃含量大时计算误差特别大,误差的原因是计算中没有考虑气溶胶。我们发现在下午当气溶胶单次散射反射率取为0.5,光学厚度近似地取为0.2时计算误差可以减小,计算的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和实测值比较一致,然而在大气中太阳辐射如此强的吸收原因仍不清楚。对地面测量和卫星测量资料都可以用的个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净太阳辐射通量和红外向下辐射通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3和-4.7W/m^2,相应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4和22.1 W/m^2。较大的误差出现在云量较少时,这可能是反演中误把气溶胶当成了云所造成的。研究结果强调了气溶胶在地表辐射计算中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该地区地表温度的日变化非常大,而地面红外辐射的计算。
Ming-Dah Chou季国良Kuo-Nan LiouSzu-Cheng Ou
关键词:地表卫星测量陆气相互作用干旱地区预试验
绿洲边缘内外大气中水汽影响辐射传输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水汽是大气中影响辐射传输的重要因子之一,实验观测表明在绿洲边缘内外近地层大气中水汽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绿洲边缘内外大气中辐射传输特性也不同.本文遇过应用MODTRAN辐射模式和“干旱环境综合研究计划95”(简称AECMP95)野外实验近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局地大气中水汽对达到地面辐射通量密度或辐射率、透射率的影响,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绿洲边缘内外太阳辐射近红外1.55~1.7μm带和大气窗区10.2~12.0μm带大气透射率、辐射率及其随高度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
文军王介民
关键词:绿洲边缘水汽大气透射率辐射率
一个新的划分第四纪的标志──高原季风演变的地质环境后果被引量:34
1995年
本文提出将深厚高原季风的开始形成作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它的形成产生了三个后果:1)全球性大变冷;2)非洲变干,人属始现;3)黄土高原的黄土开始堆积。三者几乎是同时发生在2.5—2.4MaB.P,它们都是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度达到平均凝结高度后的必然产物。将此三者合起来作为第四纪的标志,显然比单提一种要合理得多。在青藏高原的扩展过程中,其水平尺度达到斜压大气地转适应的临界尺度时(约37MaB.P.),浅薄高原季风开始出现,它伴随一次全球大变冷。在此之前地球上并无季风。
汤懋苍刘晓东
关键词:高原季风黄土堆积地质环境
不同下垫面大气边界层湍流的混沌特性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根据3 种不同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有关诊断具有耗散结构的系统混沌运动的特征量:功率谱、关联维数、Lyapunov 指数和关联熵。结果表明:尽管下垫面明显不同,大气边界层湍流均为混沌运动。
高志球苏中波王介民甄广炬
关键词:混沌功率谱关联维数大气边界层
下垫面强迫对东亚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就我们5年来在下垫面强迫对东亚区域气候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这些工作包括青藏高原、陆面过程及热带西太平洋热源异常对短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积雪、地温及海温等下垫面状况与短期气候变化关系的分析研究,以及在特征地质时期的边界条件下对东亚古气候的数值模拟。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下垫面强迫作用在东亚区域气候形成、变化中的重要性。
刘晓东
关键词:下垫面气候变化气候影响
地气耦合研究进展简介被引量:12
1993年
简要介绍了近十多年来地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从整体地球系统的角度探索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成因.在总结和评述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幔对流节律性假说,并利用这一假说解释了板缘地震、地球自转和厄尼诺之间的关系;利用地幔中存在中小尺度对流这一设想并结合绝对涡度守恒原理讨论了板内地震、地热流和旱涝分布之间的联系.最后提出了对今后地气耦合研究工作的一些看法.
汤懋苍董文杰
关键词:地幔对流厄尔尼诺地热流旱涝分布地气耦合
高原季风的年代际振荡及其原因探讨被引量:41
1995年
This paper had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Tibet Plateau Monsoon, and had pointed that the Plateau Monsoon was the result of Tibet Plateau’s uplift. After analyzing the phases of the Plateau Monsoon during last nearly 100 years, the paper had shown that there were 3 strong phases and 3 weak phases, the mean period was about 34 years. Finally, the causes of inter-decade Oscillation of the Plateau Monsoon had been discussed.
汤懋苍
关键词:季风年际振荡青藏高原
50年来蒙古国与北半球的气温变化被引量:10
1995年
利用蒙古25个台站52年月平均气温资料(1940—1991年)分析了蒙古的气温变化趋势,并与北半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2年来蒙占年平均气温以0.019 0℃/年的速率上升,冬、春季和秋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速率最大,为0.054 0℃/年;夏季气温以-0.0110℃/年的速率下降。50年代是蒙古相对较冷的时期。北半球自1940年以来年半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000 3℃/年,冬、春季升温,最大在冬季(0.003 3℃/年);夏、秋季降温,最大在秋季(-0.0032℃/年),60年代和70年代为较冷时期,其余为温暖期。蒙古气温分布主要有3种类型:(1)全暖;(2)西暖东凉;(3)北暖南凉。最主要周期冬季为13.0年,夏季为2.4年。海拔高度对气温、方差及其线性趋势在某些月份和季节有显著影响。蒙古与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相关系数为0.34,冬季为0.41,春季为0.38。气候变暖主要表现在冬季变暖。冬季变暖夏季变凉不仅是我国。
马晓波
关键词:北半球气温变化
共6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