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 作品数:2,751 被引量:10,486H指数:31
- 相关作者:何本超陈友平万书平尹琼周治军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荧光定量PCR检测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DNA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调查我市近5年来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STD)的感染情况及流行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5481例可疑性传播疾病患者,对四种最主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淋球菌、沙[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乳头状病毒进行检测,并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沙[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乳头状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淋球菌略有下降。淋球菌、沙[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乳头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5.90%、22.0%、36.57%、36.06%。结论性传播疾病已构成流行,其原因可能与混合感染和治疗不彻底有关,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 吴穷
-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荧光定量PCR
- 老年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335例的心理干预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全过程进行心理干预,以减少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针对335例60岁以上行FFA的老年患者,通过对其进行全过程的心理干预,观察是否能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335例老年患者中仅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不良反应的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并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获得良好检查效果的重要措施。
- 周媛李振刚
- 关键词:眼底
-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68例体会
- 2012年
-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10%~20%合并胆总管结石[1].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n sphincteroplastry dilatation,EPBD)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romy,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以发挥微创的优势,使大多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我院对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均先行EST或EPBD取石,再行LC切除胆囊,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郭庆斌陈杰张新民宋劲松严想元何正在江应平郭良忠陈友平
-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石症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被引量:17
- 2007年
- 医院要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取胜,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各医院管理中要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建立公开公平择优的选人制度和激励机制,使“人”与“工作”和谐地融合起来,实现医院和员工“双赢”,达到利益最大化。
- 程立琼
- 关键词:人力资源
- 鼻窦内镜下鼓膜修补术60耳
- 2007年
- 何本超郑志刚李建勇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鼓膜修补术
- 预防性护理模式在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围术期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4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均给予预防性护理模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依从性、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手术室消毒质量,并分析预防性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其躯体健康、精神健康、睡眠质量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护士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认知评分与防护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围术期采用预防性护理模式可良好改善患者基本状态与临床依从性。
- 李丽艳
-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
- 176例氯胺酮全麻术后护理体会被引量:1
- 1993年
- 全麻手术结束后,麻醉作用并不能随手术的结束而立即消失,还有一段时间的苏醒期。即使病人神志完全清醒后,麻醉药品的某些反应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而在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医院还没有麻醉苏醒室或术后病人恢复室的设施。因此。
- 贺艳艳陈曼秀
- 关键词:氯胺酮全身麻醉护理学
- ABC-ELISA法检测脑脊液抗PPD-IgG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1994年
- 用ABC-ELISA法检测55例结脑和37例非结脑患者脑脊液抗PPD-IgG并与ELISA法比较。结果两法阳性率分别为96.4%和83.6%,ABC-ELISA法的敏感性高于ELISA法,P<0.05,而两法特异性均为97.3%。同时检测结脑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抗PPD-IgG,脑脊液阳性率为96.4%高于血清阳性率为85.5%,P<0.05。结果表明本法可为结脑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
- 宋立彪韩美华
- 关键词:脑膜结核脑脊髓液
- 子宫内膜癌合并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双基因突变Lynch综合征一例被引量:2
- 2017年
- 患者女,58岁.2003年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B超提示子宫肌瘤,就诊于镇卫生院行全子宫切除,送本院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外院行2个疗程化疗后,个人原因放弃继续治疗.2009年因“大便异常,带血2个月,腹痛,肛门停止排气1”入院,病灶位于直肠,最大径10cm,呈半环状肠腔内生长,侵犯肠壁全层,与后腹膜广泛致密黏连浸润,侵犯腹主动脉,盆腔内子宫缺失.
- 王林叶红朱晓辉李威威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LYNCH综合征基因突变阴道不规则出血胃癌全子宫切除
- 脱钙人牙基质材料联合髂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应用脱钙人牙基质材料联合髂骨与单纯髂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6例牙槽突裂患者分别应用脱钙人牙基质材料联合髂骨(实验组)及单纯髂骨移植治疗(对照组),分析两组牙槽突裂患者术后的Bergland分级、植入骨成活率和成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牙槽突裂患者的植入骨成活率和成功率分别为92.86(26/28)和85.71%(24/28),对照组成活率和成功率分别为67.86(19/28)和60.71%(17/28),实验组成活率和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牙槽突裂患者使用脱钙人牙基质材料联合髂骨治疗,较单纯使用髂骨移植修复治疗效果更好。
- 王尘帅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