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作品数:259 被引量:835H指数:12
- 相关作者:黄贵彪钟坚谭琳琳陈懿黄浩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干预被引量:1
- 2014年
- 高危人群是最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HⅣ)的核心人群。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不只是控制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流行,更为重要的是防治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因此,了解该人群所处环境及其决定和影响因素,为改变他们的高危行为采取有效、可行的预防干预措施,是控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的办法。
- 钟坚
- 关键词:高危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
- 2019—2022年梧州市学生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2019—2022年梧州市学生肺结核疫情,为今后科学制订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9—2022年梧州市学生肺结核登记信息,分析梧州市学生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9—2022年梧州市共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382例,各年份登记率在14.45/10万~17.81/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比为1.08∶1;年龄多集中在15~19岁,占所有学生患者的67.27%。诊断结果以病原学阴性为主,占62.52%;其次为病原学阳性,占34.03%。学生患者报告登记高峰在1月,占17.80%;小高峰期在11月,占12.04%。结论 需严格落实各项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以降低学生肺结核疫情。
- 邱曼玲李梦映潘小炎林华兰黎启明范成钧覃容易靖榕
- 关键词:肺结核流行病学监测
- 梧州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梧州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入户调查为主、电话联系为辅的方式,调查1~6岁城市流入儿童及农村流出儿童,了解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91.63%的儿童完成了年龄范围内的各疫苗接种,77.34%的儿童能按期接种所有疫苗。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在册管理率为74.88%,在册的儿童疫苗接种完成率和按期接种率均高于非在册者,市内流动的农村流出儿童通过信息系统网络迁出的接种完成率高于手工迁出者。结论本地区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接种单位对流动儿童的在册管理率不高,应对流动儿童实施多种途径和综合措施进行管理。建议推广应用智能手机APP等信息平台进行预防接种通知,以解决流动人口联系信息变更频繁的难题。
- 李翠芳刘幼平黄仕灿罗华生陈玲许智宏
- 关键词:流动儿童接种率
- SARS与嗜食野生动物所致的人类疾病被引量:1
- 2003年
- 黎天德吴玲
- 关键词:SARS人类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 广西人造宝石加工业流动女工职业健康知识知晓及需求分析
- 目的:了解广西人造宝石加工业流动女工职业健康知识知晓及需求情况,为宝石加工流动女工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统一制定的女工职业健康调查问卷,选择广西梧州市从事...
- 王超英麦志丹韦琳王芳俞文兰
- 关键词:职业疾病
- 文献传递
- 2006—2010年梧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离辐射在医学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辐射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所以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尤其重要。放射工作单位应负责安排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对职业照射的评价主要应以个人监测为基础[1]。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亦是诊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必备条件,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对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做好放射防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
- 李英菊
- 2012—2023年梧州市水产品和水体中O1/O139群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O1/O139群霍乱弧菌在梧州市水产品和水体中的污染状况,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23年每年5—10月,对梧州市各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水产品和养殖池水随机采样,并定点采集易受污染的池塘水、江河水。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2012—2023年梧州市共监测水产品和水体4844份,共检出O1/O139群霍乱弧菌53份,总检出率为1.09%。其中水产品监测3020份,检出率为1.42%(43/3020),水体监测1824份,检出率为0.55%(10/1824),水产品和水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P<0.05)。不同月份的水产品霍乱弧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3,P<0.05),其中9月的检出率较高(3.54%,12/339),7月的检出率较低(0.68%,4/588)。不同类型水产品和水体的霍乱弧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308、15.752,P均<0.05);水产品中蛙类检出率较高(10.27%,23/224),水体中养殖池水检出率较高(2.43%,7/288)。检出的53株菌株中,O1群小川型22株,O1群稻叶型24株,O139群7株;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梧州市水产品和水体均存在霍乱弧菌污染,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力度,及时掌握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严防霍乱疫情发生。
- 林静梅冼桂江
- 关键词:霍乱弧菌水产品水体
- 梧州市331例麻疹疑似患者血清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梧州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排除临床麻疹疑似病例中的风疹患者等其他出疹性疾病,为制定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疑似麻疹患者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同时检测风疹IgM抗体。结果 2005~2010年共收检梧州各市县送检疑似麻疹患者血清331份,麻疹IgM抗体阳性66例,阳性率为19.94%;风疹IgM抗体阳性96例,阳性率为29.00%;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均阳性3例,占总数的0.91%。麻疹发病年龄构成呈两极趋势,发病率以26岁以上年龄组最高,阳性率为41.18%;其次为8月龄以下组,阳性率为31.25%;10~15岁组麻疹发病率最低,阳性率为7.44%,麻疹疑似病例中,经实验室确诊为风疹发病率却最高,阳性率为42.98%;其他出疹性病例占51.06%。结论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初免及时接种率。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麻疹的实验室诊断必须同时进行风疹等出疹性疾病实验室检测,以排除临床误诊。
- 郭永强卢家友谭春柳
- 关键词:麻疹风疹IGM抗体
- 2011—2021年梧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梧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描述分析2011—2021年梧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发病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1年梧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53 118例,年均发病率162.62/10万,发病率无拐点,呈现单调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百(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23.25%,(P<0.01)。发病以夏秋季、冬季为主,主要为<2岁儿童,占总病例的44.55%;散居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幼托和学生呈逐年上升。实验室确诊病例3 434例,占总报告病例的6.46%;在医疗机构、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3种类型报告单位中,妇幼保健院报告的实验室确诊占比最高,3种类型报告单位报告的实验室确诊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88,P<0.01)。结论 应对梧州市重点人群和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病原学诊断率。
- 覃敏兰潘燕兰甘武明
-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
- 原位电离质谱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原位电离质谱(AIMS)是质谱分析中的一组新兴的分析技术,是指样品在常压环境条件下,无需或简单处理后直接检测的一种质谱技术。能够以简单、快速和高效的方式实现样品分析。不仅适用于实验室分析,也适用于现场分析。本文对AIMS目前应用较多的技术分类:解吸电喷雾电离(DESI)、纸喷雾电离(PSI)、探针电喷雾电离(PESI)、液体萃取表面分析(LESA)、实时直接电离技术(DART)、介质阻挡放电电离(DBDI)、激光烧蚀电喷雾电离(LAESI)、快速蒸发电离(REI)和二次电喷雾电离(SESI)从原理到实际应用进行综述,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 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