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 作品数:119 被引量:49H指数:3
- 相关作者:曹晓宏钱万民李万杰张勇李得梅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玉溪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老挝留学生HSK四级成绩多元分析
- 2016年
- 以凯里学院老挝留学生的HSK四级成绩作为研究分析依据,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老挝留学生的HSK四级成绩进行详细分析,从总体状况、平行班成绩对比、男女对比、分项技能对比四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老挝留学生的汉语速成动机与传统教学法相契合,该法对通过HSK四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徐林张勇
- 云南大姚县昙华彝族丧俗探析
- 2020年
- 云南大姚县昙华彝族积淀下来的特殊丧葬礼仪,在程序上严谨繁琐,在内容上多样丰富,在内涵上厚重深刻。其中融入了昙华彝族豁达对待死亡的自然生命观、灵魂不灭的感悟以及对后人的精神教导。
- 付昀夕
- 关键词:彝族丧葬礼仪
- 唐宋诗词语言中量词的变异使用考察被引量:1
- 2018年
- 唐宋时期的语言处于中古汉语时期,这一时期的数量词和动量词系统呈现出由发展到成熟的承继性状态。这些数量词和动量词均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量词出现了语言的变异使用。在对这些量词的变异使用进行考察之后发现:数量词在唐诗中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出现明显的语法化特征,但到了宋词里却完成了语法化需经历的三个途径,即语义迁移——语义泛化——语法意义。一方面这些量词语法化的完成为其变异使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语义的双向选择也让量词突破常规搭配成为现实;其次量词强大的"摹形"性为其变异使用提供了可能。
- 徐彩玲
- 关键词:唐诗宋词数量词动量词
- 白族《进亲文》的传承现状及思考——基于云南省南华县雨露白族乡民间传统文化的考察
- 2016年
- 云南省南华县雨露乡《进亲文》是白族举行婚礼时请"先生"念的吉利辞,是婚礼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雨露白族乡民间传统文化的考察,全面展现《进亲文》的主要内容和传承场域,并分析其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鲁国贵
- 关键词:白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现状
- 她的爱
- 2021年
- 如果时间停止……她的爱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如空气一般,溢满我们生活的空间,无色无味,无影无踪。以前读过很多写母亲的作品,总喜欢把母亲比做照亮我们心灵的点点繁星,沁人心脾的幽幽花香,或是温暖舒适的休憩港湾……可母亲到底应该比做什么,才能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情呢?母亲就是母亲,母亲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又需要比做什么呢?
- 张楠(彝族)
- 关键词:繁星
- 浅谈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彝剧的形成与发展
- 禄劝彝剧是一种说唱艺术,是结合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学为一体的新兴民族剧种,禄劝彝剧的发展从无到有,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彝剧的单一化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结构形式,结合了单一的"家歌"、"山歌"、"花灯戏"的多...
- 李颺张开仙
- 关键词:彝剧
- 古典汉语诗学与彝语诗学创作特征比较论被引量:1
- 2018年
- 古典彝语诗学与汉语诗学相比较,其作者的宗教色彩更为浓厚,其身份也具有多重性。汉语诗学理论家一般都是普通的知识分子,其大部分的宗教信仰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大都能诗能文,基本脱离了生产劳动。二者在创作上都有一定的封闭性,在各自的文化环境中自成系统,都具有历史传承连续性的特点,但相对来说汉语诗学更能吸纳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二者的创作思维也有相似的地方,都具有直观性和实践经验性的特点。在诗学理论的溯源上,二者都喜欢把自己的理论根基向远古追探,都有一种"圣人"情结,只不过汉语诗学在根上追溯得更远更形而上,往往从宇宙、天地、人生的高度来定位其理论。彝语诗学与汉语诗学在创作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性方面。
- 袁愈宗刘湘萍
- 关键词:汉语诗学
- 《全清词·雍乾卷》新补四家词作47首被引量:1
- 2017年
-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近955家,词作4万余首,堪称雍乾词作整理汇编的集大成者。然而,由于清代词集文献复杂,遗漏自是在所难免。笔者在翻检清人词集时,为之辑补四家词作47首,以补其阙漏。
- 陈圣争
- 关键词:沈德潜补遗
- 文学与人心的互证——庄伟杰文学批评论
- 2015年
- 在当代文学批评界,庄伟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存在。多年来,他游走于诗歌、学术、书法、教育、出版等诸多方阵之中,并有着不俗的表现。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批评写作更是呈井喷之势,相继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关于当代文学的批评文章两百余篇,出版文学批评论著五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他的诗文写作和文化实践,折射出一名缪斯之子对文学的赤诚爱恋,是观察海外华文写作者心灵镜像的独特个案。
- 杨荣昌
- 关键词:海外华文批评论跨文化视野文化实践蔡其矫
- 简论彝族神话在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图像景观叙事被引量:2
- 2020年
- 彝族神话系统保存于彝族的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中,在彝族地区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中,彝族史诗和神话元素被大量借用,成为景点的名称或构成景点的图像景观。在彝族地区旅游景观建设中,出现得比较多的彝族神话图像景观叙事是彝族创世神话中具有图腾特性的虎、鹰、葫芦和人文始祖阿普笃慕,以及他的六个儿子和神话英雄支格阿鲁等。原始崇拜中的火的图像和色彩也是重要的文化景观构成。具有民族认同建构意义的古老神圣性叙事,在旅游文化图像景观叙事中被世俗化,其原有的民族认同的文化意义被消解和重建,仪式化系统化的神话叙事变成了碎片化的景观图像叙事。传统的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经济资源,变成现代人追求诗和远方的重要精神文化消费产品,在满足现代人的精神审美需求中实现其经济价值,彝族神话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价值转化扩展为与他者共享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
- 陈永香殷鹰
- 关键词: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