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师范学院固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 作品数:29 被引量:24H指数:2
- 相关作者:安正发更多>>
- 相关机构: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宁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艺术更多>>
- 才干还是媚术——徐学谟三仕三已的宦海沉浮及其应对
- 2022年
- 张居正临终前向神宗推荐“可大用”的人才,有礼部尚书徐学谟(1521-1593),但《明史》中的《徐氏小传》仅二百一十三字,附在《邹元标传》中,作为对其弹劾对象的介绍。在这则类同注释的小传中,关于徐氏政绩和品行的表述,颇有龃龉之处:前写他力抗景王,为荆州百姓保住沙市,不谄媚皇亲权贵,几罹牢狱之灾.
- 刘霞
- 关键词:宦海沉浮《明史》
- 虚拟现实技术在地方历史文化传播中的运用——以宁夏师范学院固原丝路文化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为例被引量:4
- 2019年
- 历史上的宁夏固原,是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外国使节、西域客商以及佛教徒往来于这条通道,留存下大量的文化遗产。传统的文化遗产传承方式都存在便利性和全面性,与传播发展和保存保护难以平衡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新的途径。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有形化,可以让用户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更加全面、准确、细致地再现文化遗产的形态,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可视化的教育培训或互动体验,使地处西北的固原丝路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 刘衍青蒋浩安正发王兴文
- 关键词:虚拟现实丝路文化
- 固原老街道--□沱街的过去与现在
- 固原旧城改造工程已于2015年启动,一些老旧的街巷将面临着被拆迁、改造的命运,其中,不乏历史悠久、故事丰富的街巷,位于固原老城区的东口沱即是这样一条街巷,它是固原"土著"居住的街道之一,至迟在光绪年间,已经是功能齐全、建...
- 刘衍青
- 关键词:城市街道文化遗产历史变迁
- 固原古城(寨)调查与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古代的固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一直扮演着防御漠北少数民族入侵,保障中原的重要角色。历朝都在这里筑城修堡,驻以重兵,拱卫中原的安危。本文在对主要城池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古城堡(寨)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固原在军事防御方面的重要意义。
- 佘贵孝郭勤华
- 西海固贫困的历史认同述论被引量:1
- 2014年
- 西海固以"贫瘠甲天下"而著称于世,这一认知源于其自晚清以来贫困现象的客观存在,而这一认知被世人所熟知和强化则得益于扶贫开发所引发的持久、有效的宣传以及文学作品形象的塑造。贫困现象被认识后的西海固获得了社会各界帮扶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要被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 杨钧期
- 关键词:西海固贫困
- 明清文人眼中的六盘山
- 明清时期一些在六盘山周边为官或途经此地的文人学者留下了大量描写六盘山的诗作,这些诗歌既写出了对六盘山高耸崎岖难于攀登的感受,也将六盘山的风物和寒冷多变的气候作了如实的描绘,使人们对其时六盘山有了直观全面的认识。同时,这些...
- 安正发方建春
- 关键词:诗歌明清时期文化积淀
- 文献传递
- 日常生活二重性的诗性呈现——石舒清小说简论被引量:2
- 2013年
- 宁夏回族作家石舒清以其诗性表达方式,书写了西海固民间日常生活的二重性,表现出精神维度上的崇高美学追求。在当代人文精神失落、庸俗欲望泛滥、信仰危机弥漫的文化语境中,这种审美取向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 王兴文
- 关键词:二重性诗性
- 民国《红楼梦》京剧唱片的艺术价值被引量:1
- 2018年
- 民国初年,随着唱片业的兴起,京剧名角的"红楼戏"经典唱段被及时"收音",留下了宝贵的声音资料。梅兰芳"红楼戏"唱片兼顾唱腔创新与听众需求,在唱段选择上精益求精;欧阳予倩没有留下"红楼戏"唱片,但由他编剧,小杨月楼、刘艳琴等演唱的《宝蟾送酒》《馒头庵》唱片,在唱腔设计上颇有特色;荀慧生《红楼二尤》《晴雯》唱片在编排设计上用心良苦,注重悲喜调和。民国《红楼梦》京剧唱片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红楼戏"演出的热潮与流行趋势,唱片本身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研究民国京剧名角唱腔和"红楼戏"的珍贵资料。
- 刘衍青
- 关键词:《红楼梦》京剧唱片民国
- 传承丝路文化 弘扬华夏文明-读《固原历史文化研究(第三辑)》
- 2016年
- 固原历史文化,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众多的研究人员广查资料,实地调研,结合出土文物,挖掘、整理、考证历史资料,使研究领域得以扩展,研究项目逐渐增多,研究内容更加充实,研究结果更加丰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佘贵孝
- 关键词:历史文化研究华夏文明传承出土文物历史资料
- 曾畹交游考被引量:4
- 2012年
- 曾畹早年游学吴门,与复社人士交往密切。明亡后随父曾应遴组织抗清,兵败远走西北边塞,并著籍宁夏。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不断奔波游走中度过,故而也结交了各类社会人士,有学界名流吴伟业、顾炎武,官员周令树、唐采臣,隐士张光启、钱驭少,甚至还出家为僧。考察曾畹的交游,既可以了解其人生的重要经历,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思想有积极意义。
- 安正发李拜石
- 关键词:交游清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