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333 被引量:529H指数:9
- 相关作者:李毓萍王佳崔燕常蕾杨静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妇女特殊利益的历史逻辑被引量:1
- 2017年
-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特殊利益的高度关注,缘于妇女特殊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动员妇女参加革命的突破口,也是妇女通过参加革命追求自身解放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定位为"阶级基础上的特殊利益";从性别视角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理解为"富有性别内涵的特殊利益";从战略思维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升华为"具有策略价值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妇女所遭遇压迫的特殊性,通过"找准契合点、抓住关键点、把握平衡点"开创性地解决妇女的特殊利益。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何看见,如何理解,怎样解决"妇女特殊利益的剖析,深入理解中共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妇女特殊利益与革命整体利益的基本逻辑,从而为当前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及更好的实现妇女权益保障提供历史借鉴。
- 张小宝郑德荣
- 关键词:性别差异男女平等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简述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七十年发展历程被引量:1
- 2017年
- 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至今,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三阶段是中共十七大召开后内蒙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阶段,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内蒙古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王正王立平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基于协同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研究
- 2018年
- 现在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改善原有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在协同理论的应用开始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强调教学实践当中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来说其有着天然的优势。本文针对其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塔丽婷
-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创新
-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对策探究被引量:2
- 2023年
-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幸福问题作出科学解答,为人类社会走向幸福提供科学方法。在新时代,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能够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推动新时代幸福中国建设。该文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导向,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出发,提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具体教育对策,助力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 刘志敏闫玉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大学生教育对策
- 协同效应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模式被引量:8
- 2018年
- 凝聚育人合力、实现协同效应既是新时期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要通过课程育人平台、文化育人平台、管理育人平台、科研育人平台的联动,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以"协同"促"联动"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以"重视与造势、合作与合力、共享与共赢"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 闫玉黄佳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关键特质探析
- 2023年
-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精神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需的巨大精神支撑。以红色精神为载体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古今中外的个人、民族、国家、政党或组织的理想、信仰、信念相比,表现出独有的特殊品质、特殊禀赋。
- 于慧颖苏新宇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 新时代大学生义利观培育研究
- 2024年
- 义利观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仍是重要的时代工程。尤其是在科技、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得多元化且更易受到外界影响。尽管新时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基本正确,但依然存在自私、功利主义等问题。所以需要分析新时代大学生义利观现状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 翟文晰任传华
- 关键词:义利观思想政治教育
-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 2023年
-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技术依赖和技术依托的关系,以及技术应用与伦理关切的关系。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技术提供的机遇和工具,提升教育效果,同时明确技术只是教育的依托和手段,教师仍然是教育的核心。此外,高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和影响,并加强对技术伦理的研究和探索,确保技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本文从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需把握的三对关系入手,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及挑战,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途径,以供参考。
- 赵丹杨影
-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思政教育
- 高校在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中技术与资源的探析
- 2022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必不可少的精神保障和重要资源。高校是文化积累与沉淀的地方,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台,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新兴传播媒介,不仅改变了文化传播的形态和路径,提升了文化的感染力,也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但高校在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中还存在技术支撑不力、资源整合片面、创新程度薄弱等问题,本文从资源整合层面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促使高校重新审视自身作用,强化主体意识,完善传承功能。
- 滕梦卿
- 关键词: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资源整合
- 乡村产业振兴视域下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的对策探究
- 2024年
- 农民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创新者,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新时代,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民对产业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需进一步提升。为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需要尊重农民,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促进农民增收,激发农民的生产主动性;通过引领农民创新,增强农民的创新性与创造性。
- 李浩卓刘志会
- 关键词:农民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