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工商大学海洋食品研究院

作品数:150 被引量:651H指数:13
相关作者:丁浩宸许刚叶剑钱攀王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8篇轻工技术与工...
  • 20篇理学
  • 9篇农业科学
  • 7篇化学工程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2篇挥发性
  • 21篇风味
  • 17篇脂质
  • 16篇质谱
  • 14篇鱼油
  • 14篇色谱
  • 13篇相色谱
  • 12篇响应面
  • 12篇挥发性风味
  • 10篇萃取
  • 10篇磷脂
  • 10篇酶解
  • 10篇抗氧化
  • 10篇活性
  • 9篇鱼糜
  • 9篇气相色谱
  • 9篇固相
  • 8篇质谱联用
  • 8篇贮藏
  • 8篇挥发性成分

机构

  • 148篇浙江工商大学
  • 13篇浙江省水产质...
  • 9篇大连工业大学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5篇中国计量大学
  • 5篇舟山市食品药...
  • 4篇沃特世科技(...
  • 4篇杭州南开日新...
  • 3篇浙江省淡水水...
  • 3篇中国美术学院
  • 3篇杭州千岛湖发...
  • 3篇浙江华才检测...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计量学院
  • 2篇福建安井食品...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日本香川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香川大学
  • 1篇佐治亚大学

作者

  • 25篇戴志远
  • 13篇李诗言
  • 10篇王扬
  • 8篇薛静
  • 7篇沈清
  • 7篇金仁耀
  • 4篇冯俊丽
  • 4篇朱建龙
  • 4篇王珏
  • 3篇许刚
  • 3篇陈康
  • 3篇吴佳佳
  • 3篇钱攀
  • 3篇徐丹萍
  • 2篇盛鹏程
  • 2篇周冬仁
  • 2篇张燕平
  • 2篇朱蓓薇
  • 2篇张虹
  • 2篇郝贵杰

传媒

  • 70篇中国食品学报
  • 17篇核农学报
  • 14篇食品科学
  • 7篇食品研究与开...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中国油脂
  • 3篇质谱学报
  • 3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食品科技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食品工业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微生物前沿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包装工程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5篇2024
  • 10篇2023
  • 13篇2022
  • 24篇2021
  • 28篇2020
  • 25篇2019
  • 17篇2018
  • 15篇2017
  • 10篇2016
  • 1篇2015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质组学技术及其在水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脂质组学是继蛋白组学、代谢组学之后,研究生物不同脂质分子的化学结构、生物功能及其在代谢调控中的动态变化,揭示脂质在生物样本中代谢调控机制的学科。水产品是农业和食品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分支,脂质组学这一新兴学科正逐步扩展延伸到水产品相关技术邻域,为水产品的代谢、加工、贮藏、营养等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脂质提取方法的发展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创新,水产品脂质组学正逐渐走向成熟。本文探讨了目前脂质组学研究中几种常用的脂质提取方法和分析技术,并从脂质轮廓出发,对脂质组学在水产品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做出总结。目前脂质组学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所涉及的方面广泛,如加工贮藏、功能营养、代谢疾病等,并且发展迅速,正逐步朝着规模性整体性的方向发展,有着无限的潜力。
王杰俞喜娜张燕平宋恭帅李诗言李诗言王扬
关键词:分析方法水产品
生态净养和传统养殖乌鳢的营养品质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为了比较生态净养和传统养殖的乌鳢营养品质。方法测定生态净养和传统池塘养殖2组乌鳢肌肉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并通过生物特性、感官评价、风味物质测定比较其品质和营养价值。结果生态净养组肥满度(P<0.05)、水分、粗脂肪(P<0.01)、Fe、Cu、Zn、P等矿物元素均高于传统池塘组;2组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生态净养组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普遍高于传统池塘组;在穿刺模式下,生态净养组的硬度、弹性、破裂强度均高于传统池塘组,差异极显著(P<0.01);触碰模式中,生态净养组的硬度、咀嚼性、回复性高于传统池塘组,差异显著(P<0.05);生态净养组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与五点快感评价法也总体高于传统池塘组。结论生态净养组品质特性更佳,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有良好市场前景。
王扬许晓军丁雪燕高玲娜周以琳沈清沈水娥周钦陈刘浦吴洪喜
关键词:乌鳢营养成分感官评价
杂鱼油脱胶工艺优化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优化杂鱼油脱胶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脱胶剂复配比例、反应温度、时间对杂鱼油脱胶率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确定杂鱼油脱胶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杂鱼油脱胶工艺的最佳参数为:脱胶剂复配比例1.5∶1(V/V),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脱胶率达14.40%,比普通的磷酸脱胶效果好,可为杂鱼油精炼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宋恭帅朱建龙薛静蔡瑞康王庆和戴志远
关键词:鱼油脱胶响应面法脱胶率
5种脱色剂对粗鱼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为探究凹凸棒土、硅藻土、活性炭、沸石及活性白土5种脱色剂对粗鱼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脱色鱼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感觉阈值确定该鱼油主体风味成分。结果表明,赋予鱼油腥味、脂肪香味、蜡香等主要风味的壬醛、己醛、2-壬酮,其相对含量经脱色后有明显降低,风味改善效果显著。脱色后,鱼油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而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则有增加趋势;酸价与过氧化值变化差异较大,而碘值及皂化值则无明显变化。凹凸棒土和活性白土脱色效果最佳,但脱腥效果较硅藻土、活性炭和沸石差。本研究结果对改善鱼油脱色工艺及脱色剂选择和不良风味等方面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宋恭帅彭茜张蒙娜沈清戴志远
关键词:脱色剂挥发性风味成分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预处理方式对鳙鱼骨蛋白酶解液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对汽爆处理和热处理2种不同预处理得到的鳙鱼骨蛋白进行酶解,对所得2种鱼骨蛋白酶解液(汽爆处理标记为SFBPH,热处理标记为HFBPH)的游离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和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FBPH的水解度高于HFBPH,SFBPH和HFBPH中分子质量小于1000 Da的小分子分别占73.78%和66.56%。SFBPH游离氨基酸总量达到28.36 mg/mL,是HFBPH的1.3倍。SFBPH呈苦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64.88%,HFBPH为64.23%,2种酶解液整体滋味以苦味为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SFBPH中共检测出61种挥发性化合物,HFBPH中检测出47种,其中烃类和醛类物质最丰富。
董烨张益奇姚洪正何光喜戴志远
关键词:鱼骨酶解液游离氨基酸挥发性成分
南美白对虾空气油炸过程中脂质组学快检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实时监测南美白对虾在空气油炸过程中脂质组学轮廓变化,本研究采用iKnife-REIMS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探究了不同空气油炸温度(140、170、200℃,10 min)对南美白对虾肌肉组织脂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结构鉴定和相对含量测定,南美白对虾样品中共检出10种脂肪酸与31种磷脂分子,其中,亚油酸(m/z 279,21.88%)、EPA(m/z 301,16.59%)与DHA(m/z 327,15.14%)为主要脂肪酸离子;[PE 36:1-H]^-(m/z 744,20.16%)与[PE 38:5-H]-/[PC O-36:5-H]-(m/z 764,15.92%)为主要磷脂离子。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油炸南美白对虾中饱和脂肪酸与甘油磷脂酸(PA)分子的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而不饱和脂肪酸、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与磷脂酰肌醇(PI)分子的相对含量不断减少。通过共享与特有化合物结构分析图(SUS-plot)确定了6个潜在标记物(m/z 277、m/z 770、m/z 810、m/z 818、m/z 844及m/z 836),可用于空气油炸样品的实时鉴别。经方法学验证,该iKnife-REIMS联用实时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均可满足空气油炸过程中南美白对虾脂肪酸和磷脂的脂质组学轮廓分析测试要求。本研究结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脂质组学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检测技术手段。
宋恭帅张蒙娜俞喜娜王杰王宏海薛静沈清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
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对甲鱼油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为探究三种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脂溶性茶多酚(LTP)、维生素E(VE)、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LRO))对甲鱼油稳定性的影响,以甲鱼油为原料,采用Schaal加速氧化法,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02%、0.04%、0.06%、0.08%)的LTP、VE、LRO,定期测定甲鱼油的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挥发性成分,确定最佳的抗氧化剂添加量;并在最佳添加量条件下,比较三种抗氧化剂对甲鱼油AV、POV、脂肪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LTP、LRO、V_E能有效减缓甲鱼油的氧化速率,当其添加量分别为0.06%、0.04%、0.08%时,随贮藏时间增加,甲鱼油中AV、POV增长速率最慢,且具有强烈鱼腥味等不良气味的壬醛、己醛、1-戊烯-3-醇及表征油脂氧化酸败程度的乙酸、丁酸的峰面积变化最小。对比三种抗氧化剂对甲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作用效果,发现0.04%LRO的抗氧化性最强,0.06%LTP次之,0.08%VE最弱。本实验结果对抗氧化剂的选择、提高贮藏稳定性及延长货架期提供理论参考,对促进甲鱼加工过程中内脏和脂肪块的综合利用有工业化指导意义。
宋恭帅张蒙娜俞喜娜王杰王宏海李诗言沈清
关键词: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稳定性
响应面法优化杂鱼油脱酸工艺被引量:11
2017年
为进一步优化鱼油的脱酸工艺条件,以杂鱼油为原料,在保温时间、温度和碱液含量3个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得出杂鱼油脱酸工艺的回归方程,确定最佳脱酸工艺条件,即:保温时间36.84 min,温度56.38℃,碱液含量16.73%。在此条件下,脱酸杂鱼油酸价理论值为0.074 mg/g,与验证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且模型极显著。
朱建龙薛静宋恭帅王珏王庆和郑振霄戴志远
关键词:鱼油脱酸响应面分析法单因素试验
鱼肉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氯苯胍残留的快速测定
2022年
传统的固相萃取和过膜技术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等问题。本文通过优化相关技术参数,整合通过式固相萃取(PRiME)和微孔滤膜技术,实现进样前操作步骤一体化。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鱼肉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氯苯胍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和盐酸氯苯胍在质量浓度0.5~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LOD)分别是0.51μg/kg和0.53μg/kg,定量限(LOQ)分别是1.67μg/kg和1.68μg/kg,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4.09%~4.48%和3.84%~3.90%,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5.17%~5.73%和4.23%~5.29%。在5,10,50μg/kg 3个水平下,盐酸小檗碱和盐酸氯苯胍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1.2%~93.2%和91.3%~92.4%;RSD范围分别为4.5%~4.6%和1.8%~5.2%。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市售活鱼中目标化合物残留,未检出阳性样品,说明盐酸小檗碱和盐酸氯苯胍在水产养殖方面使用情况良好,该检测方法符合痕量分析的要求。
朱小芳杨会成王萍亚赵巧灵陈康薛静沈清
关键词:盐酸氯苯胍串联质谱
白鲢鱼酸/碱等电点沉淀法分离蛋白及其凝胶特性
2023年
为制备营养特性和功能特性优良的分离蛋白,采用酸/碱等电点沉淀法制备白鲢鱼分离蛋白,并比较不同工艺(pH3.0-5.5、pH4.0-5.5、pH11.0-5.5、p H12.0-5.5和pH13.0-5.5)制备分离蛋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酸法提取相比,碱法提取制备的分离蛋白的蛋白质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溶解性强,且碱法制备(pH12.0-5.5)的分离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高达81.96 g/100 g,且水分含量仅为9.76 g/100 g,同时碱法(pH12.0-5.5和pH13.0-5.5)提取的分离蛋白得率高。此外,酸/碱等电点沉淀法制备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比值42.27%以上,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O/WHO)的蛋白质理想模式。此外,与酸法提取相比,碱法提取制备分离蛋白,其凝胶三维网络结构致密有序均匀,并具有强的凝胶特性和高的持水性,且碱法(p H12.0-5.5)提取制得的分离蛋白凝胶的凝胶特性最强,持水性最高。因此与酸法提取相比,碱法提取分离蛋白的得率高,且碱法(p H12.0-5.5)制备的分离蛋白的质量最优,且营养特性好。
成希祥吴杰
关键词:白鲢鱼分离蛋白溶解性氨基酸组成凝胶特性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