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7 被引量:8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翠张雷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生物学
  • 17篇农业科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基因
  • 9篇细胞
  • 7篇植物
  • 5篇微生物
  • 5篇小蜂
  • 5篇古尔班通古特
  • 5篇古尔班通古特...
  • 4篇小蜂科
  • 4篇胁迫
  • 4篇活性
  • 4篇测序
  • 4篇传粉
  • 3篇蛋白
  • 3篇生物活性
  • 3篇生物胁迫
  • 3篇土壤
  • 3篇微生物群落
  • 3篇物种
  • 3篇系统发育
  • 3篇响应面

机构

  • 67篇新疆大学
  • 8篇教育部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韶关学院
  • 1篇新疆农科院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阿勒泰戈宝茶...
  • 1篇新疆旺源生物...

作者

  • 9篇马媛
  • 3篇马纪
  • 3篇张帅
  • 2篇刘小宁
  • 2篇刘宁
  • 2篇吕光辉
  • 2篇陈静
  • 2篇陈静
  • 1篇涂亦娴
  • 1篇秦新政
  • 1篇黄丽娜
  • 1篇常巧英
  • 1篇赵洁
  • 1篇张富春
  • 1篇刘忠渊
  • 1篇窦君
  • 1篇李强
  • 1篇兰海燕
  • 1篇耿小芳
  • 1篇王新绘

传媒

  • 12篇新疆大学学报...
  • 5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生命科学研究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四川动物
  • 3篇植物学报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保鲜与加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28篇2024
  • 26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6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牧4号紫花苜蓿受精前后胚珠发育及种子形成动态
2024年
果实水平上的“胚珠多种子少”现象是种子生产中的一个共性问题,其中,有性繁殖过程至关重要,进行受精前后胚珠发育及种子形成动态的研究,对揭示种子产量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通过切片、荧光观察及人工控制试验等,对其受精前后胚珠的发育、受精过程及结籽格局等进行研究,探讨有性繁殖方面制约种子产量形成的因素。结果表明:1)受精前,胚珠发育没见异常,腹缝线上也不具有维管分布的位置效应,但在受精过程中,19.6%的成熟胚囊被胼胝质包裹而不能正常受精。2)异花授粉较自花授粉具有更高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度,进入子房后的花粉管优先达到子房的中部和基部,并使得这些位置的胚珠优先受精。3)自然条件下,授粉后第2天,中部和基部胚珠优先膨大,第3~6天,膨大胚珠的比例进一步增加,随后基部和中上部已经膨大的部分胚珠出现败育,最终形成荚果内两端胚珠败育率高、中间低的结籽格局。4)资源调控试验表明资源限制不仅影响受精前胚珠形成的数目,还加剧受精后已膨大胚珠的败育率。综上所述,新牧4号紫花苜蓿胚珠的发育与种子的形成受胼胝质沉积、受精顺序、资源分配状况及位置效应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由胼胝质沉积引起的受精率低以及资源限制引起的受精后胚珠的败育率高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
约仁萨·阿卜迪力木赵伟王晓伟黄岩张爱勤
关键词:胚珠发育种子形成影响因素
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土壤微生物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与土壤养分的一个重要因素。雪岭云杉林是天山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珍贵生物资源,其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持续提升。研究雪岭云杉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微生物与土壤养分之间的互作关系,对维持雪岭云杉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促进雪岭云杉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林表层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探究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表现为细菌相对丰度82.5%,真菌1.3%,古菌0.5%,其他15.7%。细菌Alpha多样性在中东部和西部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古菌Beta多样性在中部与西部存在显著差异,且中部和东部之间极显著;细菌Beta多样性在3个区域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西部与东部极显著;真菌Beta多样性仅中部与东部存在极显著差异。古菌多样性主要受有机碳、总氮、pH和土壤湿度的影响;细菌多样性主要受氮素、pH、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摄氏温度的影响;真菌群落多样性主要受微生物碳和年均摄氏温度的影响。综上说明,土壤因素和水热条件在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中起主要控制作用,其中pH值和年均摄氏温度是微生物类群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该研究探讨了环境因子对雪岭云杉林土壤微生物分布的调控作用,为今后森林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马媛田路露吕杰柳沛张旭李二阳张清航
关键词:雪岭云杉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圣草酚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2022年
为探讨圣草酚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多个数据平台获得圣草酚对DC、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并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不同浓度(210μM、280μM和350μM)圣草酚单独或与细菌脂多糖(LPS)联用处理D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MMP9的表达.获得圣草酚作用靶点96个,DC相关72个,免疫抑制相关14个,炎症反应相关48个,共有核心靶点包括AKT1、SRC、MMP9及MMP2等,主要关联氧化应激及细胞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涉及癌症的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性、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圣草酚与MMP9具有更强的结合作用.体外实验显示,圣草酚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DC表面分子CD40(P<0.01)和CD86(P<0.001)、细胞因子TNF-α(P<0.001)及IL-6(P<0.00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P<0.01)的表达.圣草酚通过抑制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和CD86、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表达及MMP9等抑制DC成熟及迁移.
刘晓颖阿力木·艾麦尔樊栩王为兰王新绘李金耀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网络药理学免疫抑制
艾比湖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分析
2022年
艾比湖(Ebinur Lake)是中国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面急剧萎缩,水体污染愈发严重,湖水中的微生物资源亟待研究和保护.通过多点采集艾比湖水样,提取总DNA,用细菌16S rRNA和真菌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BLAST、USEARCH、QIIME等软件和在线工具分析艾比湖微生物的多样性并预测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成.结果显示:从艾比湖水体样品中获得细菌和真菌的有效读序分别为80290条和80117条,聚类为486个细菌OTUs和391个真菌OTUs.细菌分属25个门158个属,其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菌属为玫瑰变色菌属、盐单胞菌属和嗜冷弯菌属.真菌分属6个门94个属,其中: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菌属为芽枝孢属、散尾鬼笔属和隐球菌属.另外,艾比湖含有多种特有的嗜盐或耐盐的细菌和真菌.功能基因预测分析表明:艾比湖菌群多种代谢功能相关基因的丰度较高,并含有多种异源生物降解相关基因.艾比湖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资源,富含的嗜盐和耐盐微生物,其菌群含有的芳香族和有机氯等化合物降解相关基因,在湖泊污染物的降解和生物修复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地丽胡玛·阿吉常娜娜杜菲马正海
关键词:艾比湖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
黄花草木樨种子形成的传粉生物学被引量:1
2023年
在有花植物中,因传粉、资源限制或者母本选择,植物常存在“花(胚珠)多果(种子)少”的现象。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具多枚胚珠,但仅形成1~2粒种子,在传粉方面是否存在影响种子形成的因素仍不清楚。为此,对其传粉系统及种子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为混合式交配系统类型,无孤雌生殖现象。自交亲和,但不能自动自花授粉,需要借助传粉昆虫。居群5月下旬进入初花期,花期40 d左右,单花期为1~1.5 d。该植物为泛化的传粉系统,蜂类、蝇类和食蚜蝇为其主要传粉者。自然状态柱头花粉数为18.19粒,去雄后柱头花粉数为6.04粒,不存在花粉限制。在人工异花授粉条件下,从基部开始,1号位有80%、2号位有21.8%的胚珠可以发育并形成种子;3~7号位的胚珠基本不发育,在授粉后第4天开始大量败育。说明黄花草木樨在传粉方面(花粉来源和数目)不存在制约种子产量形成的因素。黄花草木樨这种通过败育绝大多数胚珠而保留个别种子的现象,可能是为了增加种子适合度或种子扩散强度的一种生殖对策,通常是一种由母本调控的种子选择性败育类型。
梁珍才韩佳玲古丽斯旦·艾尼瓦尔张爱勤
关键词:传粉生态交配系统胚珠发育种子形成
吴氏拟牛毛藓(Ditrichopsis wui):中国新疆牛毛藓科一新种
2023年
迄今为止,拟牛毛藓属(Ditrichopsis)在全世界共有3个种.作者近年在中国新疆天山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新物种――吴氏拟牛毛藓(Ditrichopsis wui M.Sulayman),其主要特征为:(1)叶卵形至椭圆形,具长中肋和扭曲叶尖;(2)叶细胞长方形至长形,薄壁;(3)孢蒴圆柱形,闭蒴,具长喙;(4)蒴帽大,兜形,被覆整个孢蒴;(5)孢子小,直径为9~12μm.该种生境显示极端气候对其生理和形态上的适应特征产生影响.
买买提明·苏来曼地力胡马尔·阿不都克热木尚帅斌祖丽米热·买买提依明
miR169/NFYA模块响应植物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2022年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通过剪切m RNA或抑制翻译调控与其互补的靶基因。近年来,已发现miRNA及其靶基因组成的调控模块广泛且深度地参与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植物miR169及主要靶基因Nuclear Factor Y-As(NFYAs)家族会通过脱落酸介导的激素信号通路参与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本文阐述了miR169/NFYA模块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为抗性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季洁韵李强曾幼玲
关键词:非生物胁迫植物
杏干多酚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4年
新疆地区杏资源丰富,杏含有多酚类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杏干多酚的提取工艺可为进一步利用杏资源开发健康产品奠定基础。以新疆赛买提杏干为原料,采用水浴浸提法提取杏干多酚,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杏干多酚提取工艺,同时考察杏干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杏干多酚提取最佳工艺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70%,液料比21∶1(mL/g),浸提时间2.6 h,浸提温度51℃,在此条件下杏干多酚提取量为(4.1189±0.0201)mg/g;各因素对杏干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杏干多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对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表现出一定的清除能力。最佳提取工艺制备的杏干多酚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赵彩云高文静吴斌郑力傅樱花
关键词:杏干多酚提取抗氧化活性
赤琥珀螺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与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2024年
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赤琥珀螺(Succinea erythrophan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对其结构及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NCBI数据库已公布的琥珀螺科及柄眼目物种序列,以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①赤琥珀螺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023 bp(GenBank No.ON533899),由37个基因和一段富含AT的非编码控制区组成,有20处基因间隔,13处基因重叠。A+T平均含量为77.3%,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性。基因的排列顺序、结构与组成、密码子使用情况与琥珀螺科已报道种类相似。②除tRNA-Phe、tRNA-His、tRNA-Ser1、tRNA-Ser2外,其余tRNAs呈典型三叶草结构。③Ka/Ks选择压力分析显示其受到纯化选择作用。④系统发育研究揭示赤琥珀螺与同属的腐败琥珀螺(Succinea putris)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与同科其他物种形成姐妹群关系。
马蕊张卫红郭阳阳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异源表达异子蓬SaPEPC2基因提高烟草抗旱性和光合特性
2024年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C_(4)光合关键酶,有助于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下抵御逆境。异子蓬(Suaeda aralo-caspica)是一种无须Kranz结构即可在单细胞中高效执行C_(4)光合作用的荒漠盐生植物,在C 3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以转异子蓬SaPEPC2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为材料,探讨了其抗旱功能和光合性能。结果表明,过表达SaPEPC2提高了烟草叶片持水能力,可保持叶绿素稳定;积累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增强了抗氧化酶活性,进而降低了植株体内的活性氧水平,减轻膜损伤程度;同时还增强了烟草抗旱相关基因和内源光合基因的表达,提高了PEPC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可能是促进了烟草体内的“类C_(4)微循环”途径所致。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异子蓬单细胞C_(4)途径PEPC基因培育高光效抗逆农作物品种奠定了基础。
廖星鑫牛祎多兴武阿克也得力·居玛哈孜买热哈巴·阿不都克尤木热孜瓦尼姑丽·胡甫尔兰海燕曹婧
关键词:PEPC抗旱性光合作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