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材料结构与强度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301 被引量:1,132H指数:15
- 相关作者:邹雄徐平伟李静叶萃严振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贵阳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工业攻关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钢绞线用盘条钢化学元素含量对盘条力学性能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对国内A钢厂和B钢厂生产的盘条进行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论述不同含量化学元素对盘条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率的影响规律。
- 李伟杨小弟
- 关键词:盘条化学成分力学性能
- 马氏体钢干摩擦表层磨损裂纹形成的力学条件和微观机制被引量:3
- 2020年
- 钢铁材料干摩擦接触表层在较高的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条件下将产生严重的塑性变形,其内部结构将发生演变。结构演变过程包括晶粒被拉长、细化和纳米化,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磨损裂纹的萌生与扩展行为。对干摩擦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进行计算分析,采用聚焦粒子束定位切割制样(FIB)和高分辨透射表征(HRTEM)技术研究马氏体钢干摩擦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力学条件和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在干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累积应力应变条件下,严重塑性变形层形成了纳米层片结构,裂纹将首先萌生于这些结构内部。该研究为评估干摩擦接触表层的应力应变条件、分析板条马氏体在塑性变形层的结构演变规律和揭示磨损裂纹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尹存宏梁益龙
- 关键词:板条马氏体干摩擦
- LF精炼炉渣成分对H13钢中夹杂物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对早期失效的H13钢材进行了金相分析。结果表明:H13钢中大尺寸夹杂物数量多,夹杂物评级达不到要求,影响了H13钢材的使用性能。采用优化精炼炉渣成分的方法来控制钢中夹杂物数量和尺寸。使用优化的精炼炉渣后,在真空处理结束时测得钢液中T[S]、T[O]含量分别为5×10-4%和1.29×10-3%;夹杂物级别明显降低,钢中大尺寸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都有显著下降,大大提高了钢材的冶金性能。
- 杨接明王春琼李长荣白映林王绚张春红
- 关键词:H13钢热作模具钢
- 汽车前轴左主销孔外侧断裂失效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对断裂汽车前轴左主销孔外侧部位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及断口形貌特征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前轴锻造成型后的热处理工艺不当,造成主销孔处材料表面脱碳并产生网状及针状铁素体,降低了零件的强度及硬度,导致该部位的抗疲劳强度降低,从而造成汽车前轴发生疲劳断裂。
- 孙捷李远会王开建
- 关键词:前轴
- 钛铁合金制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被引量:2
- 2014年
- 钛铁合金作为钢的添加剂被广泛运用到各种特种钢的冶炼中。高品质的高钛铁合金需求量大,且生产工艺复杂。对比了冶炼钛铁合金常用的3种方法:金属热还原法,重熔法,电解法。分析了各种生产方法的局限性和优缺点,总结得出钛铁合金的生产应根据钢铁产品的要求选择经济可行的方式生产。
- 邹焕赵以容李金泽李长荣
- 关键词:还原法
- 35CrMo钢全滑移区微动磨损行为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自制微动磨损试验装置,研究了法向载荷F、位移幅值δd和循环次数N对35CrMo钢全滑移区室温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磨损形式和损伤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F、δd、N三参数共同影响35CrMo钢全滑移区微动磨损,磨损随一个参数的增加而加重;摩擦因数变化反应出试验初期磨损比较严重,随后磨损趋于平缓;经磨痕形貌分析,可见黏着磨损、磨粒磨损;磨损机制为剥层和第三体磨损机制。
- 王攀智梁益龙宋洪超易艳良
- 关键词:35CRMO钢微动磨损
- 加热温度对Ti-6242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对Ti-6242合金在不同温度下保温空冷后的组织及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相变点加热,随着加热温度升高,α相的含量逐渐减少;在相变点以上进行加热,晶粒尺寸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开始粗大,空冷后主要得到魏氏体组织;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其冲击性能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在相变点以上进行保温加热时合金强度以及韧性主要取决于α相、β相转变组织的含量、形状及晶粒大小。
- 周磊魏志坚梁宇江飞龙肖志祥
- 关键词:力学性能
- PA6/POE-g-MAH共混物缺口冲击的裂纹萌生韧性及裂纹扩展韧性被引量:2
- 2009年
- 研究了PA6/POE-g-MAH共混物缺口冲击的裂纹萌生韧性及裂纹扩展韧性。结果显示:质量分数为5%和10%的POE-g-MAH对PA6/POE-g-MAH共混物缺口冲击裂纹萌生阶段增韧效果十分明显,裂纹源为锥窝韧性断裂形貌,但对裂纹扩展阶段的影响不大,其裂纹扩展断面为补丁状脆性断裂特征;15%质量分数以上的POE-g-MAH对PA6/POE-g-MAH共混物缺口冲击裂纹萌生及扩展阶段的增韧效果均十分明显。裂纹扩展断面具有抛物线韧性断裂形貌。锥窝形貌是裂纹源区多核心生长伴随基体塑性变形的结果。裂纹扩展断面的抛物线形貌则是主裂纹扩展面与次级断裂源相交的结果。
- 熊玉竹李水娥郝智万明攀涂铭旌
- 一种新型贝氏体钢空冷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
- 研究了一种新型无 Mo 贝氏体钢空冷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以 Si、Mn 为主加元素的贝氏体钢在空冷状态下组织为束状和粒状贝氏体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组织中含有残余奥氏体,无碳化物析出;在空冷状态下抗拉强度σ=13...
- 张晓燕李广宇梁益龙闫超杰赵杰
- 关键词: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文献传递
- 铜-钨复合镀层电沉积工艺及其性能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复合电沉积的方法,通过在镀铜液中加入直径为1~3μm的钨颗粒,在纯铜表面制备了铜—钨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钨质量浓度、阴极电流密度、搅拌速率、镀液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镀层中钨质量分数的影响,测定了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接触电阻。得到了复合电沉积的最优工艺为:钨质量浓度35g/L,电流密度4A/dm2,搅拌强度600r/min,温度50℃。所得铜—钨复合镀层具有合适的显微硬度(98.5—112.0HV)、稳定且较低的接触电阻及较长的电接触寿命,可以取代AgCdO触头。
- 李广宇张晓燕闫超杰朱礼兵陈湘香
- 关键词:电接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