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高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批判性思维量表-中文版对某医学院高职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参与科研活动对高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的影响。结果:高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268.03±30.01)分,处于中等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同性别和是否参与科研活动在高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子女在高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高校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效途径,提升高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 周慧丛敬刘佩佩王忠华张忠
-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职医学生影响因素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中Notch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检测Notch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的表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干预作用.探讨bF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神经再生影响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Notch1的表达及bFGF的干预作用.结果:随着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中Notch1 mRNA反应产物在第3天较假手术组增多,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第7天表达最强,以后表达逐渐减少.Notch1 阳性细胞的变化趋势与Notch1 mRNA相似.注射bFGF后Notch1 的表达增加.结论:bFGF促进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Notch1的表达,提示bFGF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可能由Notch信号通路介导.
- 陈双凤吕威力邢雪松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OTCH1局灶性脑缺血海马
- 微课程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实验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作为教学领域中新出现的教学模式,微课程以其微、短、精等特点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变化。微课程视频短小精焊、生动形象、视觉和听觉协同互补,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微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优势,结合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与特征,介绍微课程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 王岚吴怡王东月张忠
-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
- DRR1调节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
- 2023年
- 目的:探究肾细胞癌下调蛋白1(down-regulated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1,DRR1)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以及内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敲减或过表达DRR1后,分别考察细胞分化状态的变化、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其潜在下游因子的表达变化;利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数据库,分析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样本中DRR1的潜在下游因子的表达与DRR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后,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DRR1的潜在下游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DRR1的表达可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分化;敲减DRR1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G_(1)/S期的转换,过表达DRR1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G_(1)/S期的转换;DRR1的表达改变影响其潜在下游因子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样本中DRR1的表达与其潜在下游因子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DRR1的潜在下游因子的表达随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状态的变化而改变。结论:DRR1通过调控下游因子的表达调节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分化。
- 宿芊芊雷明宋京书刘宇希蔡云龙陈晓张珉张忠牟萍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分化细胞周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研究进展
- 2021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全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害。鉴于COVID-19疫情防控的迫切性,世界各国都在加速开展COVID-19疫苗的研发,疫苗成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手段。本综述将围绕COVID-19疫苗的研究进展、安全性和有效性展开讨论。
- 史正涵黄涛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
- 医学专业本科生PBL学习资源的选择利用
- 2014年
-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已成为多数医学院校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和自主学习来解决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这一过程依赖大量的学习资源,因此,如何选择并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客观分析常见的各类PBL课程学习资源的优、缺点,针对学生特点加以合理利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 张珉张玲王旭光张忠
- 关键词:医学教学PBL教学学习资源
- 基于雨课堂的病理学混合式教学策略和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病理学混合式教学策略和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某医学院学生120名,随机选择其中2个班级共60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外2个班级共60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病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统计分析2组学生的病理学考核成绩、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结果:实施雨课堂教学之前,2组学生平时测试的病理学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雨课堂教学之后,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的病理学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学生的循证思维、系统思维、评判性思维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教师认为试验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概念是否理解准确,重点、难点是否把握)、知识面的拓展(对前沿知识的了解、是否能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与其他课程知识的整合)、综合素质(自学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外语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总结和反思的能力)的提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雨课堂的病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 王莹薄威张忠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病理学
- Diversin对胃腺癌细胞恶性转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锚蛋白重复序列6(Diversin)对胃癌细胞恶性转化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转染Diversin过表达质粒Diversin-GV326和Diversin shRNA-GV248分别上调和下调胃癌细胞HGC27和MNK45细胞系中Diversin的表达水平。利用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Transwell和划痕试验分别检测Diversin对胃癌细胞的恶性转化、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GC27上调组和MNK45上调组细胞中Diversin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HGC27上调对照组和MNK45上调对照组(P<0.05),而HGC27下调组和MNK45下调组中Diversin表达水平分别显著低于HGC27下调对照组和MNK45下调对照组(P<0.05);克隆形成试验表明,HGC27上调组和MNK45上调组形成的克隆数分别显著高于HGC27上调对照组和MNK45上调对照组(P<0.05),而HGC27下调组和MNK45下调组形成的克隆数分别显著低于HGC27下调对照组和MNK45下调对照组(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HGC27上调组和MNK45上调组成功到达Transwell小室下室的细胞数分别显著高于HGC27上调对照组和MNK45上调对照组(P<0.05),而HGC27下调对照组和MNK45下调对照组成功到达Transwell小室下室的细胞数分别显著低于HGC27下调组和MNK45下调组(P<0.05);划痕试验显示,HGC27上调组和MNK45上调组划痕区域中的细胞数分别显著高于HGC27上调对照组和MNK45上调对照组(P<0.05),而HGC27下调组和MNK45下调组划痕区域中的细胞数分别显著低于HGC27下调对照组和MNK45下调对照组(P<0.05)。结论Diversin上调胃癌细胞的分化、侵袭和迁移能力。Diversin可能是调控胃癌细胞恶性转化、侵袭转移功能的关键分子。
- 李楠洋吴非韩斌王翠芳栾岚
- 关键词:胃癌恶性转化
- bcl-2,P53蛋白在前列腺癌的表达及对判断预后的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检测bcl-2,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中bcl-2,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cl-2,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0%,37.5%。bcl-2,P53蛋白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bcl-2,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将有助于对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判断,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韩丽华孙佩杰王和王嘉伦
- 关键词:前列腺癌BCL-2P53免疫组织化学
- 纳米硒与亚硒酸钠在高碘致小鼠氧化损伤中的干预作用
- 2015年
- [目的]研究比较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对高碘致小鼠部分组织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适碘组[50μg/L碘酸钾(KIO3)]、高碘组(3 000μg/L KIO3)、亚硒酸钠组(3 000μg/L KIO3+0.193 mg/kg硒)、纳米硒组(3 000μg/L KIO3+0.193 mg/kg硒),每组12只。4周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清、肝脏、肾脏组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DA)水平。观察甲状腺病理变化。[结果]与适碘组相比,高碘组血清、肝脏和肾脏中GSH-Px活力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中MDA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和肾脏脏器系数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碘组相比,亚硒酸钠组血清和肝脏中GSH-Px活力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中MDA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脏器系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均下降。纳米硒组血清、肝脏和肾脏中GSH-Px活力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均明显下降,在肾脏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脏器系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碘组甲状腺组织出现弥漫胶质性甲状腺肿。[结论]高碘摄入可致小鼠氧化性损伤,补硒有一定干预作用,纳米硒的干预效果优于亚硒酸钠。
- 刘艳王家骏吴璠
- 关键词:高碘氧化性损伤亚硒酸钠纳米硒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