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作品数:22 被引量:131H指数:7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气候
  • 6篇径向生长
  • 3篇树轮
  • 3篇气候变化
  • 2篇樟子松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树
  • 2篇植被
  • 2篇树种
  • 2篇松林
  • 2篇碳储量
  • 2篇土壤
  • 2篇气候变暖
  • 2篇气候关系
  • 2篇种源
  • 2篇温带
  • 2篇胁迫
  • 2篇锌胁迫
  • 2篇林隙
  • 2篇林线

机构

  • 22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黑龙江省气象...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石家庄市长安...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篇张远东
  • 2篇关旸
  • 2篇徐静
  • 2篇赵慧颖
  • 2篇陈维梁
  • 2篇孙洪志
  • 2篇刘晶
  • 2篇王莹
  • 1篇王兴昌
  • 1篇马克明
  • 1篇王帅
  • 1篇王晓春
  • 1篇杨青杰
  • 1篇张园

传媒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抚育强度对不同林型“栽针保阔”红松林碳源/汇影响
2023年
【目的】揭示透光抚育对不同林型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碳源/汇影响规律,为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及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小兴安岭3种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白桦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冠下栽植红松25~35年及透光抚育25~30年)在不同透光抚育强度(对照、轻度透光抚育、强度透光抚育)下的土壤异养呼吸净碳排放量(CO_(2)和CH_(4))、植被年净固碳量及相关环境因子(温度、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等),并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确定林型和透光抚育强度对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碳源/汇的影响规律及其机制。【结果】(1)3种林型土壤CO_(2)年均通量(159.94~207.43 mg/(m^(2)·h))既受透光抚育强度影响(强度透光抚育使蒙古栎红松林显著提高18.9%),也受林型影响(对照林分白桦红松林显著大于蒙古栎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轻、强度透光抚育下3种林型相近);各透光抚育强度对3者的土壤CH4年均通量(-0.047~-0.028 mg/(m^(2)·h))无显著影响,但白桦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显著高于蒙古栎红松林;(2)轻、强度透光抚育对3种林型的植被年净固碳量(1.66~3.99 t/(hm^(2)·a))无显著影响,但在各透光抚育强度下白桦红松林显著高于蒙古栎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105.4%~124.1%和31.0%~32.6%),山杨红松林又显著高于蒙古栎红松林(55.7%~71.1%);(3)轻度透光抚育对蒙古栎红松林(-1.93~-1.12 t/(hm^(2)·a))、白桦红松林(-0.13~0.46 t/(hm^(2)·a))和山杨红松林(-1.03~-0.65 t/(hm^(2)·a))碳汇已无显著影响,而强度透光抚育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与林型密切相关(蒙古栎红松林源强显著提高72.3%,白桦红松林由碳汇转化为弱源,山杨红松林源强变大但差异性不显著)。【结论】因此,从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维持森林碳汇方面考虑,对恢复较快的白桦红松林和山杨红�
杨智慧牟长城王亚辉李轩男刘珽
关键词:林型
小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内红松光合对林隙大小与林隙内位置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揭示顶极种红松幼年期光合对林隙大小与林隙内位置的适应规律,对我国东北次生林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尤为重要。【方法】采用CIRAS-2光合仪,测定小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大(201~211 m^(2))、中(169~174 m^(2))、小(100~102 m^(2))林隙内中心区、过渡区与边缘区及林内红松幼树(35 a)生长季的光合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等)及其微环境因子(光照强度、叶片温度等),揭示次生林内红松幼树光合对林隙大小和林隙内位置的适应规律及机制。【结果】1)白桦次生林中红松幼树生长季平均最大净光合速率(2.4~8.4μmol·m^(-2)·s^(-1))在各大小林隙内各位置(小林隙边缘区除外)显著高于林内54.2%~250.0%,且在林隙内各位置均呈现出大林隙(20.0%~96.4%)>中林隙(35.4%~57.1%)>小林隙的递增规律性;2)其生长季平均最大净光合速率在大、中林隙内呈中心区(18.2%~52.7%)>过渡区(20.0%~25.0%)>边缘区的递增规律性,而在小林隙内呈中心区(29.7%~71.4%)>过渡区=边缘区的递增趋势;3)红松针叶的光饱和点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在林隙内高于林内(28.7%~250.0%),在大林隙内均高于小林隙(8.7%~75.9%),但其光补偿点、比叶面积(大林隙中心区)及叶绿素含量却林隙内低于林内(15.6%~81.9%),大林隙低于小林隙(14.4%~47.5%),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和形态适应性;4)在大、中林隙内各位置之间同样表现出明显的生理与形态适应性,其光饱和点呈中心区>过渡区>边缘区(8.8%~40.1%)的递增规律性,光补偿点却呈中心区<过渡区<边缘区(28.2%~62.0%)的递减规律性,其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为中心区>过渡区=边缘区(20.0%~96.9%),但其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却为中心区显著低于边缘区(12.7%~31.6%)。【结论】温带小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内红松幼树光合能力随着林隙增大而增大及自林隙内边缘区�
田博宇牟长城李佳欣叶林
关键词:红松幼树
阈值温度和积温对川西高原林线岷江冷杉径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高山林线的形成机理一直是高山生态学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其中林线树木生长的阈值温度一直是研究热点。利用川西高原九寨沟弓杠岭林线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树木径向生长数据,通过树轮宽度-气候因子关系分析,探讨阈值温度和积温对林线岷江冷杉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线岷江冷杉径向生长主要受到温度限制,其中林线岷江冷杉径向生长与当年生长季(7、8和9月)、冬季(12、1和2)及上一年9、10月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弱。林线岷江冷杉径向生长与不同起始温度的初日负相关,与不同起始温度的终日正相关,且与9.5℃阈值温度的初日负相关最强(P<0.05),与6.5℃阈值温度的终日正相关最强(P<0.05)。林线岷江冷杉径向生长还与7—9.5℃的积温及9.5℃持续天数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7—9.5℃可能是形成层活动的阈值温度,尤其7℃可能是林线岷江冷杉生长的起始温度。林线岷江冷杉生长期从4月中旬开始到10月初结束,随着1980年后温度的显著升高,生长期活动积温开始增加,生长期初日提前(4.6d/10a,r^2=0.19,P=0.01),生长期终日延后(1.8 d/10a),使得生长期延长(6.4 d/10a),进而对林线岷江冷杉径向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川西林线树木生长增加,林线可能会上移。
郭滨德王晓春张远东
关键词:高山林线径向生长积温树轮岷江冷杉
锌胁迫对长药景天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利用低浓度和高浓度的Zn SO4溶液对长药景天的长期胁迫,研究长药景天锌胁迫下的抗性能力。[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锌以Zn SO4·7H2O的形式供给,浓度分别为0、160和1 600 mg·kg-1Zn SO4,分别于0、7、14、21、28、35 d采集长势健康,且个体相近的植株,在相同部位选取功能叶片,测定长药景天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160 mg·kg-1Zn SO4)锌胁迫下,长药景天叶片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不显著;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高浓度(1 600 mg·kg-1Zn SO4)下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保护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较小。[结论]长药景天对锌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性,低浓度锌胁迫下调节能力较强,高浓度下主要依赖于保护酶系统的调节作用抵抗锌胁迫。在持续锌胁迫过程中,长药景天生理上能迅速作出相应的适应性调节,对锌胁迫表现出一定的忍耐能力和较强的恢复能力。
王莹刘晶杨国亭关旸
关键词:锌胁迫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
帽儿山地区不同种源樟子松树轮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种源的樟子松在帽儿山地区的生长差异,研究该地区气候因子对樟子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来自于阿尔山、高峰、红花尔基、卡伦山、图强罕达盖和金山等7个种源樟子松树轮年表。[方法]通过年轮-气候响应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源樟子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7个种源地樟子松树轮年表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局部也有不同之处,除图强种源外,其余6个种源地樟子松在生长初期年轮宽度呈增加趋势。阿尔山、高峰、红花尔基和卡伦山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当年2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罕达盖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4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高峰、图强、卡伦山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当年6月降水显著正相关,阿尔山、高峰、金山、卡伦山、红花尓基、图强种源樟子松的径向生长主要与前一年8月降水显著负相关。[结论]多数种源的樟子松在初期径增长较快,与当年2月份的温度和6月份的降水量有正相关的响应性,而与前一年8月份的降水量有负相关的响应性。
徐静郭滨德孙洪志
关键词:樟子松树轮径向生长种源气候因子
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跨境区 典型物种栖息地变化
2023年
【目的】金山−阿尔泰山地区横跨中国、俄罗斯、蒙古和哈萨克斯坦4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特有的北亚山地动植物物种和高度的生物多样性。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地区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我国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重点区域。但是,目前我们对我国与其他3国交界区域典型植被类型与典型动物物种栖息地变化状况并不清楚。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可以明确我国所属区域的现状、问题与优、劣势所在,为该地区的申遗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通过选取1996、2016年金山−阿尔泰山地区4国交界区域一平均半径为72.95 km的圆形区域为研究区(以将中国境内主要包括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完全纳入为依据)的遥感影像解译和聚类分析,对比中、俄、蒙、哈4国所属区域主要植被景观类型和典型物种栖息地格局与变化特征。【结果】(1)20年间,我国所属区域西伯利亚红松面积增加9.32%,高于其他3国,但西伯利亚落叶松与西伯利亚云冷杉面积均有所下降;(2)我国境内区域,雪豹、盘羊、北山羊和雪兔、马鹿的适宜生境面积均有所减少(−18.4%~−9.62%),但与其他3国相比,这种变化幅度仍属较低水平。我国境内区域蒙古野驴、鹅喉羚的适宜生境面积略有增高(3.08%),而其他3国境内适宜生境面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聚类分析显示,中蒙植被斑块特征类似,而雪豹、盘羊、北山羊、雪兔、马鹿的适宜生境斑块特征中俄更为相似。【结论】相对其他3国,我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研究区保存了较大面积的区域代表性植被斑块,且西伯利亚红松林面积有所增加;(2)雪豹、盘羊、北山羊、蒙古野驴、鹅喉羚等重点保护物种的潜在生境面积较大或有增加趋势。劣势主要体现在:(1)与邻国相比,我国境内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林和西伯利亚云冷杉林面积均存在较强的减少趋势;(2)林栖动�
赵华龙刘彤张玉红张霜周志强马克明
关键词:跨境自然遗产珍稀动物栖息地雪豹
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降水梯度下高山林线祁连圆柏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的比较被引量:11
2018年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降水梯度下,高山林线处的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是否存在差异,在青海东北部从西北到东南沿降水梯度设置3个高山林线采样点:乌兰县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HL,年降水量217 mm)、都兰县曲什岗(QS,281 mm)和同德县河北林场(HB,470 mm),运用树轮年轮学方法分析林线优势种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的径向生长-气候关系随降水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降水梯度下,降水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差异不明显,但温度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低降水区域(HL),冬、夏季最低气温主要限制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并且在不同气候特征年中无明显变化;在中降水区域(QS),祁连圆柏的径向生长明显受冬季最低气温影响,与低降水区域相比,春、夏季最低气温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减弱,并且主要限制因子在不同气候特征年存在显著变化;在高降水区域(HB),冬、夏季最低气温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不显著,而春、秋季最低气温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并且主要集中在高温年和干旱年。该研究结果并未支持干旱(湿润)区高山林线树木径向生长主要由水分(温度)限制的假说,但是林线处降水量会影响树木生长与温度的关系。随着青藏高原东北部暖湿化加剧,不同地区林线处树木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可能存在复杂化趋势。
宋文琦朱良军张旭王晓春张远东
关键词:高山林线祁连圆柏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的生态生理机制被引量:22
2018年
刺槐是黄土高原广泛栽植的水土保持树种,然而人工刺槐林的树木个体生长衰退已经成为该区域开展植被恢复建设、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所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的定义、界定标准、量化指标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探讨刺槐生长衰退的机理不仅是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也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持续开展的直接需求,具有实际价值和研究意义.通过汇集相关研究文献,综合国际和黄土高原关于森林生长衰退、死亡率增加的研究,从生态学(气候变化、土壤干化、群落结构失调、森林经营管理不当)和树木生理学(水力学故障、碳饥饿、遗传及分子调节)两个角度概述了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的机制以及取得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韦景树李宗善冯晓玙张园陈维梁陈维梁焦磊王晓春
关键词:人工刺槐林气候变化土壤干化
帽儿山地区樟子松优良种源的选择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进一步揭示不同种源樟子松在帽儿山地区的生长差异性,选择出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采种、1982年育苗、1984年春造林到帽儿山地区的高峰、图强、卡伦山、红花尔基、罕达盖、金山、阿尔山等7个种源31年生樟子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樟子松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年轮宽度及保存率等6个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选择优良种源。【结果】种源间胸径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材积和冠幅达到显著差异(P<005),树高没有显著差异(P>005);区组间各性状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图强种源的年轮宽度最大(369 mm),保存率则最小(5667%);不同种源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及年轮宽度与原产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樟子松种源各性状地理变异模式不明显,而保存率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图强种源综合指数得分最高(2972)。【结论】31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生长性状不同种源之间存在差异,红花尔基、高峰种源生长较好;图强种源表现最好,应用潜力大。
徐静孙洪志郭滨德
关键词:樟子松生长性状种源选择
伊春地区红松和红皮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6
2020年
树木生长-气候关系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预测森林生产力与植被动态及揭示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适应策略至关重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升温可能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碳储量。本研究利用生长-气候响应函数、滑动相关分析等树木年轮学方法,探讨伊春地区阔叶红松林内红松和红皮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及两者径向生长对快速升温(1980年后)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1980年前红松径向生长有明显加速的趋势,红皮云杉上升趋势较弱;而1980年后红松径向生长趋势显著下降,红皮云杉则下降不明显。红皮云杉径向生长与上一年9月及当年6月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而红松径向生长与上一年12月及当年1月、4月和6月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1980年快速升温后,高温对两树种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尤其是红松。生长季末(9月)降水对红松和红皮云杉的限制作用由升温前的负相关转变为升温后的显著正相关。温度是限制红松和红皮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影响相对较弱;其中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红皮云杉更敏感。快速升温后,红松和红皮云杉生长-气候关系的变化可能与升温导致的暖干旱化有关。若气候变暖持续或加剧,二者径向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也将由温度转变为水分;红松和红皮云杉会出现生长衰退,尤其是红松。
苑丹阳赵慧颖李宗善朱良军国淼张远东王晓春
关键词:树轮气候变暖径向生长红皮云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