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作品数:2,530 被引量:5,610H指数:27
相关作者:詹皓肖华军郭小朝杨昌林耿喜臣更多>>
相关机构:空军总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24篇期刊文章
  • 484篇会议论文
  • 191篇专利
  • 19篇标准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76篇医药卫生
  • 175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0篇哲学宗教
  • 71篇自动化与计算...
  • 63篇文化科学
  • 35篇机械工程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3篇军事
  • 29篇轻工技术与工...
  • 27篇理学
  • 19篇生物学
  • 15篇经济管理
  • 15篇电子电信
  • 8篇兵器科学与技...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建筑科学
  • 6篇社会学
  • 6篇语言文字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98篇飞行
  • 421篇飞行员
  • 154篇飞行人员
  • 102篇加速度
  • 96篇睡眠
  • 88篇健康
  • 80篇航空
  • 78篇心理
  • 78篇航空医学
  • 71篇体检
  • 69篇战斗机飞行员
  • 69篇缺氧
  • 69篇抗荷
  • 67篇应激
  • 62篇战斗机
  • 61篇心率
  • 60篇飞机
  • 59篇营养
  • 59篇前庭
  • 51篇生理

机构

  • 2,523篇空军航空医学...
  • 217篇空军总医院
  • 92篇第四军医大学
  • 81篇北京航空航天...
  • 58篇中国人民解放...
  • 5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6篇空军后勤部
  • 25篇清华大学
  • 21篇山东大学
  • 21篇北京军区空军...
  • 20篇北京新兴阳升...
  • 16篇北京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标准化研...
  • 14篇空军航空医学...
  • 13篇贵州风雷航空...
  • 1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1篇卫生部
  • 11篇中华医学会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7篇詹皓
  • 146篇俞梦孙
  • 144篇武留信
  • 143篇肖华军
  • 114篇郭小朝
  • 112篇杨昌林
  • 110篇贾宏博
  • 99篇陈勇胜
  • 98篇耿喜臣
  • 94篇辛益妹
  • 92篇李彤
  • 91篇杜鹏
  • 87篇谢溯江
  • 83篇颜桂定
  • 82篇张清俊
  • 79篇王若永
  • 76篇刘晓鹏
  • 70篇于立身
  • 69篇刘宝善
  • 64篇穆慧玲

传媒

  • 459篇中华航空航天...
  • 206篇航空军医
  • 89篇中华航空医学...
  • 83篇航天医学与医...
  • 66篇解放军预防医...
  • 60篇医疗卫生装备
  • 53篇空军医学杂志
  • 47篇人民军医
  • 44篇中华健康管理...
  • 40篇人类工效学
  • 28篇空军总医院学...
  • 26篇解放军医学杂...
  • 25篇民航医学
  • 19篇北京生物医学...
  • 15篇中国应用生理...
  • 14篇解放军药学学...
  • 14篇2009北京...
  • 13篇医学信息学杂...
  • 12篇中华医学图书...
  • 11篇工业卫生与职...

年份

  • 2篇2021
  • 7篇2020
  • 25篇2019
  • 48篇2018
  • 114篇2017
  • 120篇2016
  • 127篇2015
  • 138篇2014
  • 145篇2013
  • 144篇2012
  • 172篇2011
  • 113篇2010
  • 135篇2009
  • 100篇2008
  • 109篇2007
  • 90篇2006
  • 78篇2005
  • 90篇2004
  • 91篇2003
  • 113篇2002
2,5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头带式脑部电刺激仪及其电刺激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带式脑部电刺激仪,包括控制模块、固定模块和电极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极模块,所述固定模块与所述电极模块相连,并将所述电极模块紧密贴合在前额部待测位置。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头带式脑部电刺激仪的电刺激...
郭大龙葛华陈勇胜周玉彬詹皓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病人满意分析及营造被引量:7
2012年
双因素理论从独特的方法论视角分析病人激励问题,为克服传统病人满意理论的缺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文章应用双因素理论分析病人满意,阐述当前医院对病人满意的理解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运用双因素理论塑造病人满意的医院运营策略。
王冬张晓丽
关键词:病人满意
高空减压病一例
1990年
一般认为在8000m以下高度短时间停留过程中出现严重高空减压痛的情况是罕见的。本文介绍一例在模拟7500m高空停留100s时发生的Ⅱ型高空减压病病例。
李全真朱健徐世南周亚军王相林王朝阳卢子和
关键词:高空减压病
飞行员新型降温背心冷却效果的评定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一种以冰胶为制冷介质的降温背心的降温性能。方法试验环境温度为干球温度(Tdb)45℃,湿球温度(Twb)32℃(相对湿度50%)。受试者为6名男性青年。观察其加权平均皮肤温度(-Ts)、躯干皮肤温度(Tt)、直肠温度、出汗量和综合热应激指数(CIHS),记录温度舒适性评价等级。结果对比受试者穿与不穿降温背心暴露热环境时的各项生理指标后,前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降低,主观舒适性评分等级前者的也明显优于后者。但在使用降温背心过程中,存在受试者躯干局部皮肤温度偏低、感觉略凉的现象。结论该降温背心具有良好的降温性能。建议在重新设计时采取措施纠正躯干局部皮肤温度偏低的现象。
任兆生石立勇薛利豪王琼臧斌付丽珊石强雍伟肖华军
维稳官兵述情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维稳官兵述情障碍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参加某地区维稳官兵1446例为观察组,未参加维稳官兵1197例为对照组,采用军人述情障碍量表对其进行述情障碍水平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述情障碍总分值及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述情障碍总分、情感体验缺失因子和城乡因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躯体化倾向因子与军龄、城乡、职务3因素间,情感应对因子与城乡、文化程度2因素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因素进入以情感体验缺失因子、总分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军龄、城乡因素进入以躯体化倾向因子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文化程度因素进入以情感应对因子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维稳官兵述情障碍水平偏高,且与军龄、城乡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张理义黄家伶徐莲莲陈春霞姚高峰宋华淼李秀珍徐亚金
关键词:述情障碍影响因素
YX-1型便携式数字化隐斜仪在招飞体检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2011年
目的观察YX1型便携式数字化隐斜仪在招飞体检中使用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于眼科暗室内使用YX-1型便携式数字化隐斜仪及东方红型隐斜计分别检查442名受检学生的内隐斜、外隐斜和上隐斜。两种仪器各检查3次,每次间隔3~5min。分析检查结果的稳定性,并对两种仪器的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仪器的检查结果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F=0.070~0.278,P=0.758~0.933)。3项隐斜指标的两种仪器检查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672~0.876,P〈0.01)。3项隐斜指标的两种仪器检出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592~0.811);不合格率两种仪器检出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0~3.25,P〉0.05)。结论YX-1型隐斜仪使用简单、重复性好、性能稳定且检测精度高,两种仪器检测结果密切相关,所以完全可以替代东方红型隐斜计,作为招收飞行学员体检用仪器。
张勇韩学平金玲张清俊赵显亮艾丽曹伟民
关键词:斜视体格检查
弹射座椅与飞行员组合重心分布的研究
弹射座椅的稳定性是决定其能否安全救生的重要因素,人-椅系统的重心分布对座椅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弹射座椅与飞行员组合重心分布的规律进行了理论探讨,证明并求解出了重心的椭圆分布模型,从而为座椅研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稳...
吴铭苏炳君王昌元高健王兴伟刘宝善张行
关键词:弹射座椅稳定性
文献传递
女性战斗机飞行员专项生理功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目的 战斗机飞行员必须具备优秀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品质。但由于女性与男性的一些心身与飞行适应性差异,是否能飞战斗机,用哪些指标进行评价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在飞行训练中,运动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几项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对运动病的敏感...
张雁歌谢溯江陈勇胜王致洁田大为姜媛媛刘琳金朝
进驻高原前后飞行员维生素营养状况调查
1995年
为了解飞行员高原驻训期间维生素的摄入及营养状况,笔者观察了11名飞行员进藏前及驻藏期间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的膳食摄入及尿中上述三种维生素的排出量。结果,进藏后三种维生素摄入量均明显减少,其中核黄素减少最为突出。硫胺素营养水平有降低趋势,核黄素营养状况变化不大,且后期有所改善,两者均未显示营养状况明显恶化,其原因可能与飞行负在高原热能消耗减少有关。抗坏血酸营养状况则基本未变。
杨昌林余红伊长荣张国文郑业治杨秀芳
关键词:营养状况维生素飞行人员
全文增补中
新型飞行救生食品的人体生存保障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新型飞行救生食品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的影响,推断对生存能力的保障效果。方法10名男性在3 d时间内仅食用280 g新型飞行救生食品,饮用1500 ml纯净水。试验期间进行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并定时测定有关生理生化和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心电图、血压、体温、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糖、尿常规以及体重、脂肪率、握力,计量每日尿量,采用生活作业观察法计算每日热能消耗。通过上述指标综合评价新型飞行救生食品对人体功能的影响,推断其保障效果。结果体重明显减轻,脂肪率、握力和体温没有明显变化,血压虽有所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心电图结果表明,72 h试验对心脏没有产生可见的电生理影响。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糖虽有变化,但是均在正常值范围。尿量显著减少,72 h试验后尿常规仍在正常值范围。主观感觉包括:口渴感、饥饿感、疲劳感、头晕和头痛随试验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加重,但所有受试者一般状况良好。结论新型飞行救生食品可以维持3 d的基本生存需要。
罗丽华杨昌林王若永杜鹏齐颖张可
关键词:食品代谢救生生理功能
共2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