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作品数:240 被引量:34H指数:4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百奥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一株高效产壳聚糖酶的鲑亚科肾杆菌菌株QD-01及其发酵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高效产壳聚糖酶的鲑亚科肾杆菌菌株QD‑01及其发酵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其中包括对产壳聚糖酶的单因素条件的优化和正交实验优化,获得了最佳的产酶条件。所述菌株产生的壳聚糖...
- 毕旺华王世欣管华诗
- 文献传递
- 一种预测肽毒素生物功能的机器学习模型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预测肽毒素生物功能的机器学习模型,该学习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肽毒素序列并进行处理;步骤2、采用嵌入了机器学习分类器的PU学习方案,对肽毒素进行学习,并通过特征选择和超参数调整获得了该预...
- 初燕燕赵俊于日磊杨金波
- 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所述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匀浆、酶解、纳滤脱盐、超滤分离、浓缩和冷冻干燥等步骤。本发明采用生物酶解、超滤分离的方法,得到...
- 杨雪马晓青胡淑曼魏宝红杨文哲张鹏卢乾管华诗
- 一种葡聚糖在制备药物的应用
- 一种葡聚糖在制备药物的应用。所述β‑1,3/1,6‑葡聚糖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或制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制剂可以增强免疫治疗,放疗,或化疗的抗肿瘤效果,用于治疗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
- 杨金波于广利宋巧玲吴丽娟赵俊吕友晶赵晨阳管华诗
- 基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的双靶点抗凝活性物质的液相色谱-质谱筛选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的双靶点抗凝活性物质的液相色谱‑质谱筛选方法。具体包括:建立靶标酶酶反应产物的定量方法;获得用于筛选的酶反应溶液;进行高效液相‑质谱联用分析。本发明保证了所述筛选方法的准确度高、干扰少...
- 许哲刘若男管华诗
- 文献传递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聚古罗糖醛酸丙酯硫酸酯钠中的钠含量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建立聚古罗糖醛酸丙酯硫酸酯钠(PGGS)中钠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氯化铯为电离抑制剂,分别在589、330 nm 2个吸收波长下进行了PGGS钠含量测定,并进行方法学的比较和验证。结果在589 nm吸收波长下,Na元素在0.4-2.8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定量限为0.4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15%(n=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4%。在330 nm吸收波长下,Na元素在20-2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0);定量限为2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65%(n=9),RSD为2.07%。结论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GGS中钠元素含量,可根据供试品中Na元素含量高低选择不同的分析波长。该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PGGS等褐藻胶硫酸酯衍生物中钠含量的质量控制。
- 李建杰胡婷王箴言辛萌辛萌刘晓坤于广利
- 关键词:火焰原子吸收法钠
- 一种海茸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其在制备防治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和功能性制品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茸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其在制备防治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和功能性制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细胞实验证明所述岩藻聚糖硫酸酯能显著促进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形成,同时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通过体内实验...
- 胡婷赵峡于广利李建杰杨英杰管华诗辛萌李全才吕友晶
- 文献传递
- 一株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C127及其制备的石莼硫酸鼠李聚糖酶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株海洋细菌<i>Pseudoalteromonas?</i>sp?SC127及其制备的石莼硫酸鼠李聚糖酶。该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5422,其具有硫酸鼠...
- 江晓路沈照鹏
- 文献传递
- 一种抗乙肝病毒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乙肝病毒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提供了一种氨来呫诺缓释片,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氨来呫诺15%‑50%、缓释材料20%‑75%、填充剂5%‑15%、调释材料0.5%‑30%、润滑剂0.5%‑5%、粘...
- 张兴跃董乔杨萌琳王杰贾兰妮王丽萍李鹏丽步玉如陈乐贞王洪光
- 一种3-氯龙胆醇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3‑氯龙胆醇的制备方法;先以龙胆酸甲酯或2‑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为反应物,分别经过氯化生成中间产物3‑氯龙胆酸甲酯或2‑羟基3‑氯‑5‑甲氧基‑苯甲酸甲酯,进而采用还原剂将中间产物还原为3‑氯龙胆酸...
- 宫倩红韩峰路新枝顾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