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大学农学院麦作研究中心

作品数:112 被引量:455H指数:12
相关作者:胡梅张俊英杨荣志杨英仓彭昕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四川民族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7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8篇小麦
  • 34篇基因
  • 21篇育种
  • 18篇杂交
  • 15篇谷蛋白
  • 15篇白粉
  • 14篇亚基
  • 14篇籽粒
  • 14篇白粉病
  • 12篇蛋白亚基
  • 12篇性状
  • 12篇远缘
  • 12篇远缘杂交
  • 12篇谷蛋白亚基
  • 11篇抗病
  • 10篇锈病
  • 10篇羊草
  • 10篇野生
  • 10篇山羊草
  • 9篇野生二粒小麦

机构

  • 112篇贵州大学
  • 24篇成都大学
  • 5篇漯河市农业科...
  • 4篇四川民族学院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南大学
  • 2篇安顺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毕节学院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贵州省农业厅
  • 1篇凉山州西昌农...

作者

  • 56篇徐如宏
  • 50篇张庆勤
  • 37篇程剑平
  • 34篇任明见
  • 27篇严俊
  • 17篇薛文韬
  • 13篇赵钢
  • 11篇阮景军
  • 6篇张超
  • 6篇葛昌斌
  • 6篇杨荣志
  • 5篇朱文华
  • 5篇杨英仓
  • 4篇张立异
  • 4篇黄世全
  • 4篇彭昕
  • 4篇思彬彬
  • 4篇吴春太
  • 4篇程晓彬
  • 3篇刘培琼

传媒

  • 23篇山地农业生物...
  • 20篇种子
  • 13篇贵州农业科学
  • 9篇麦类作物学报
  • 7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贵州科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3篇2005
  • 9篇2004
  • 10篇2003
  • 3篇2002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抗病种质贵农775中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
运用RAPD技术,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进行了小麦种质贵农775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其中有一个引物S2018在抗病亲本贵农775和抗病材料中扩增出了特异的DNA片段,而在感病材料和感病亲本丰产3号中...
徐如宏任明见黄世全张庆勤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
文献传递
贵农19号小麦新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鉴定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方法结合,按照亲本选配原则组配杂交组合[中燕96-3(♀)×贵农21(♂)],采用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对杂交后代进行处理与选择,快速培育出贵农006号小麦新品系,经过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9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运用原位杂交、SCAR标记技术对其所含抗白粉病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贵农19号小麦是一个6VS/6AL簇毛麦-普通小麦易位系,其抗白粉病基因为Pm21。育种实践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项快速、准确、高效的育种新技术,既能加快育种进程,又可提高小麦育种成效。本研究培育的贵农19号小麦品种集高产、优质、抗病、矮秆、早熟于一体,现作为主栽品种在贵州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任明见徐如宏
关键词: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原位杂交
大麦茶及大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对比分析4种青稞与24种中外大麦茶和2种国外引进的栽培大麦共30个样品中微量元素Fe、Zn、Se、Mn、Cu的含量,为青稞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Fe、Zn、Mn、Cu和Se的含量,测定结果为:30个样品Fe的含量在19.29 mg/kg^49.04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45.45 mg/kg;Zn的含量在9.04 mg/kg^27.33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22.89 mg/kg;Se的含量在7.57μg/kg^155.12μ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为青稞,达41.39μg/kg;Mn的含量在5.55 mg/kg^12.64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11.76 mg/kg;Cu的含量在1.58 mg/kg^5.78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4.44 mg/kg。实验数据表明:甘孜州青稞营养价值较高,对新产品研发具有一定意义。
程晓彬陈安茹李利娜程剑平严俊
关键词:大麦大麦茶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原子荧光
部分引进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2006年
通过十二硫酸酯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108个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中亚基组成丰富,检测到15种亚基和26种亚基组成。其中,在Glu-A1位点上,1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59.3%;在Glu-B1位点上,7+8亚基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为27.8%;在Glu-D位点上,2+12亚基出现频率最高,达68.5%,5+10亚基出现频率为17.6%。在所分析的材料中,还出现了少见的特殊亚基6*+8*。
秦江敏陆和平李家敏葛昌斌徐如宏张庆勤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品质育种
基因型和环境对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为探讨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对野生二棱大麦营养性状的影响,对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9个群体60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材料在3个环境条件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植酸、无机磷和淀粉含量及粒重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分析(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NA)和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结果表明,野生二棱大麦各被测性状与生长地土壤成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中无机磷、总淀粉含量和粒重受生长环境和基因型的共同影响,而植酸、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性状则主要受生长地环境的影响。
李念阮景军严俊赵钢代永露程剑平
关键词:基因型营养性状
小麦核心种质选育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用节节麦/野燕麦//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杂交,F1自然加倍成节节麦—野燕麦—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部分双二倍体,连续自交后代分离出普通小麦类型,从中筛选出节燕001 2,具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1、5+10、7+9,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株高44cm,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性,经初步研究,矮秆性和抗病性属显性遗传,是一个优良的小麦核心种质。
张庆勤徐如宏
关键词:核心种质品种选育抗病性农艺性状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4及Lr37的分子检测被引量:4
2013年
为给培育小麦抗叶锈病品种的种质选择及抗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利用与小麦抗叶锈基因Lr34和Lr37相连锁的特异分子标记,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6份材料中,6个材料有Lr34基因的特异标记带,占供试材料的7%;27个材料有Lr37的特异标记带,占供试材料的31.4%;其中,材料13-4、163-4-1-3、97012-4-1同时含有Lr34和Lr37基因的特异标记带。
彭昕任明见张珊珊徐如宏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分子检测
蓝粒小麦育种衍生材料染色体的C带检测被引量:2
2017年
本研究应用改良的C-带技术,对供试蓝粒小麦衍生后代11个株系共94个单株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94个单株中有25个单株检测到了长穗偃麦草的4Ag染色体,导入率为26.60%。本研究结果可为蓝粒小麦育种后代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隋建枢姚跃坤胡梅张素勤辛智海王伟陈天青何庆才
关键词:蓝粒小麦C-带
用AFLP标记来自偏凸山羊草的抗条锈病新基因YrG775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研究小麦抗病种质贵农775对条中32条锈病菌的抗性基因的数量、来源,对于抗条锈病新基因的寻找、已知抗性基因的合理使用均有重大意义。方法对西农97148×贵农775的杂交F2后代人工接种条中32条锈病菌进行抗性鉴定,并根据抗性鉴定结果划分抗感病池用AFLP技术寻找其连锁标记。结果根据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确定贵农775的抗病性由两对抗条锈病基因控制。从128个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与其中一个抗病基因YrG775紧密连锁的多态性标记M8P15290bp,该标记仅能在原始亲本偏凸山羊草中检测到。结论由于来源于偏凸山羊草的抗条锈病基因Yr17苗期不抗条中32条锈病菌,综合抗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可以推断YrG775很可能是一个来自偏凸山羊草并与已知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
张超徐如宏思彬彬任明见张庆勤
关键词:小麦偏凸山羊草抗条锈病基因AFLP
小麦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1999年
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新种质以及转移异源遗传物质的有效途径,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进展概况,并根据我们多年的远缘杂交育种实践, 综合分析了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 提出了生态环境与糖蛋白互作诱导远缘杂种育性假说。
陈钢张庆勤
关键词:小麦外源基因导入远缘杂交杂交育种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