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 作品数:139 被引量:820H指数:14
- 相关作者:丁纯戴炳然朱一平辛强舒旻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欧盟可持续金融发展状况及对我国银行间市场发展绿色金融的启示被引量:1
- 2022年
- 当前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欧盟可持续金融起源较早,发展经验丰富,框架体系较为完善。欧盟《可持续发展融资行动计划》释放明确的可持续金融发展政策信号,促使银行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快制定行动战略;同时统一欧洲绿色金融相关业务标准,提高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业务效率,促进银行间市场各金融机构业务的相互衔接。欧盟可持续金融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 丁纯蒋帝文
- 关键词:银行间市场金融机构业务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政策信号
- 中国—欧盟关系:历史、现状与前景被引量:8
- 2000年
- 中欧关系在1975年至1989年的基本特征是:良好的政治关系,迅速发展的经济往来,但带有冷战烙印。经历短暂低迷后,中欧关系从1992年开始回升。面对新国际格局,欧盟调整对华政策:经贸关系全面升级,政治对话取代对抗;中国也日渐重视中欧关系,充分利用中欧经济互补性、良好的双边环境以及欧元新条件,将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并举。
- 戴炳然
- 关键词:欧盟对外经济对外贸易
- 中欧视域下的“一带一路”竞合:演进、成因与对欧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回顾了中欧视域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演进历程,并梳理了各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成就和挑战。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经历了“相对冷淡”“相对积极”与“竞合并存”三个时期,欧洲由“相对冷淡”到“相对积极”转变的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自身的表达逐渐完善、项目成果逐渐显现以及欧盟加快经济复苏诉求的共同作用;从“相对积极”到“竞合并存”则是中欧产业竞争加剧、欧盟对中欧关系认知变化、欧盟地缘政治转型下经贸问题安全化及美国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但能否为欧洲参与国带来切实的发展利益才是决定中欧“一带一路”竞合长期走向的关键因素。基于全球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欧影响。“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促进效应、投资促进效应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效应三个机制有效提高了欧洲参与国的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水平,部分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开放性和债务陷阱问题的指责不实,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升欧洲参与国民众对中国的平均印象,民心相通仍然任重道远。
- 丁纯张铭鑫纪昊楠
- 关键词:竞合
- 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国家私人债务的发展、与欧债危机的关系及前景被引量:4
- 2014年
- 对欧债问题的研究多倾向于宏观制度层面,本文认为欧元区私人债务问题是主权债务危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微观机制,也是当前欧元区面临经济困局的一个重要掣肘因素。本文首先回顾了自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成员国私人债务的发展脉络、结构特征及形成原因,随后重点阐述了私人债务与欧债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在于,私人债务的膨胀通过扭曲资金、劳动力资源等在可贸易部门及非可贸易部门之间的配置,降低了经济整体的生产率,加速了产业的空心化过程,使得信贷泡沫破灭后希腊等国发生了严重的银行危机,政府对银行的救助则将债务负担转嫁至公共部门,并形成了银行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之间的恶性循环。
- 丁纯高弘
- 试析欧债危机中德国经济社会的表现——兼议德国模式的作用及其前景被引量:9
- 2014年
- 以信奉"社会市场经济"著称的德国在长期的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合自身发展的特征和模式,为其经济、社会的相对平稳健康运行构筑了良好的框架条件,这在2009-2013年的欧债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因之在欧盟成员国中呈现出经济"一枝独秀"、社会相对平稳的良好局面。本文将探讨其背后支撑德国发展模式的原因,以及德国模式在经过此次危机后的发展前景。
- 丁纯李君扬
- 自由主义合法性理论批判
- 2009年
- 现代合法性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分化为自由主义及其批判两大范式。前者宣扬合法性主要来源于"法律、合法性信念和宪政民主",而批判理论认为,这些要素虽然重要,但最终需经真理的检验,以使权力体系重新合法化。批判理论主要来自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但也来自自由主义阵营内部。这两类合法性理论的存在,为当代政治实践提供了较全面的检查视界和参考依据。
- 简军波丁冬汉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与莱茵模式的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法和英、美经济表现和成因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本文以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和莱茵模式典型国家英美和德法为研究对象、以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近30年为考察阶段,通过对其经济增长、物价、就业情况等反映宏观经济表现指标的综合分析,深入剖析其经济表现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这两大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 丁纯
- 关键词:劳工市场
- 欧洲数字单一市场的实践成效
- 2025年
-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欧洲是数字单一市场建设的先行者,30多年来,在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锐力推进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在单一市场建设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欧洲数字单一市场历经曲折,从初始的数据化转型之举到内部市场化、数据要素自由流动,再到当前强调对外防御、保障数据安全、保护数据隐私与强调产业竞争力,成效显著。其建设过程中呈现出高雄心、高标准、安全化等特点,进而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出困境并带动欧盟经济复苏,对外扩大在全球数字领域的影响力。但是,欧洲数字单一市场的建设也面临技术不匹配、基础设施滞后、数字鸿沟等问题和挑战,未来需要继续努力,以推动规制立法,在安全与创新之间、在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之间谋求平衡,最终助力战略自主。
- 丁纯张亚妮纪昊楠
- 希腊债务危机:新博弈刺激新思路
- 2015年
- 2009年以来.希腊就一直是欧元区和欧盟的“阿喀琉斯之踵”.其可能“退出欧元区”的阴影一直徘徊在欧洲上空。期间.希腊几度给欧元区带来惊悚时刻。6月下旬.随着齐普拉斯领导的希腊左翼联盟政府拒绝由国际债权人提出的“改革换资金”协议草案.拒还16亿欧元的IMF到期贷款.希腊再次站到主权债务违约的边缘。
- 丁纯
- 关键词:债务危机博弈欧元区阿喀琉斯债务违约左翼联盟
- 欧洲经济转型和复苏步履维艰
- 2013年
-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经过一系列艰难的结构性改革与机制重建,欧洲经济亮色初现,但成员国间竞争力差异扩大,外部环境动荡,使其复苏和转型步伐依然蹒跚。在此背景下,摈弃贸易保护主义,营造开放的经贸环境,对于推动欧洲经济转型和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 丁纯
- 关键词:经济转型欧洲经济贸易保护主义结构性改革经贸环境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