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作品数:285 被引量:9,001H指数:53
相关作者:王志恒张玲李书娟韩梅任艳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4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4篇生物学
  • 78篇农业科学
  • 3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天文地球
  • 11篇经济管理
  • 6篇建筑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5篇植物
  • 58篇物种
  • 37篇气候
  • 33篇土壤
  • 33篇群落
  • 30篇植被
  • 29篇丰富度
  • 28篇物种丰富度
  • 22篇物种多样性
  • 22篇草地
  • 20篇海拔
  • 18篇生物多样性
  • 17篇生态系统
  • 15篇青藏
  • 15篇青藏高原
  • 15篇海拔梯度
  • 14篇温带
  • 13篇降水
  • 13篇高寒草地
  • 11篇群落结构

机构

  • 283篇北京大学
  • 37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院植...
  • 8篇中国科学院新...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内蒙古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大理学院
  • 4篇楚雄师范学院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88篇方精云
  • 43篇曾辉
  • 42篇沈泽昊
  • 36篇贺金生
  • 28篇唐志尧
  • 21篇刘鸿雁
  • 18篇王志恒
  • 15篇朱江玲
  • 13篇朴世龙
  • 11篇郭大立
  • 10篇吉成均
  • 9篇马文红
  • 9篇王襄平
  • 8篇岳超
  • 8篇杨元合
  • 8篇刘晔
  • 8篇郑成洋
  • 8篇王少鹏
  • 7篇郭兆迪
  • 7篇刘增力

传媒

  • 62篇生物多样性
  • 4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1篇植物生态学报
  • 22篇生态学报
  • 10篇干旱区研究
  • 10篇中国科学:生...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科学通报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科学(C...
  • 3篇自然杂志
  • 3篇山地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明胶科学与技...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24篇2016
  • 14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13篇2012
  • 19篇2011
  • 29篇2010
  • 33篇2009
  • 17篇2008
  • 12篇2007
  • 13篇2006
  • 4篇2005
  • 36篇2004
  • 18篇2003
2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多样性与群落物种共存-兼论宏生态学自然实验设计
1.从物种丰富度到β-多样性2.β-多样性与群落物种共存3.中国山地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分布格局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从物种丰富度到β-多样性Whittaker (1960) 发现:不同群...
唐志尧
碳循环研究:东亚生态系统为什么重要被引量:14
2010年
碳循环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它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为有机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基本的物质资料和能量来源.
方精云唐艳鸿SON Yowhan
关键词:碳循环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O2固定光合作用有机质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变化被引量:172
2010年
准确评估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年际变化,对揭示草地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合理利用有限的草地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中国学者在研究草地碳库及其动态变化方面已开展了很多工作,但目前仍缺乏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的全面认识.通过综述当前中国草地碳循环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本研究组的工作,试图全面评价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植被生物量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不同研究得到的中国草地生物量碳密度(单位面积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为215.8-348.1gC/m^2,平均值为300.2gC/m^2.同样,对中国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单位面积土壤碳库)的估算也存在显著差异,在8.5-15.1kgC/m2之间变动,但考虑到8.5kgC/m2的估算值是基于近千个土壤剖面的实测数据计算得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土壤碳密度一般不会超过此值.因此,若采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草地面积(331×104km^2),那么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约为29.1PgC(1Pg=1×10^15g),其中96.6%的碳储存于土壤有机质中.(2)文献报道的近20年中国草地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量均存在差异.按照最新的估算,中国草地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库在过去20年里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即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处于中性碳汇状态.(3)中国草地生物量的时空变异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密切.土壤有机碳库的空间变异主要受与降水量密切相关的土壤水分的影响,但土壤质地等因素也起一定作用.此外,放牧与围封等人类活动将对草地生物量和土壤碳库及其动态变化产生强烈影响.
方精云杨元合马文红安尼瓦尔·买买提沈海花
关键词:温带草地高寒草地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库土壤质地
城市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干扰评价——以深圳坪山河流域为例被引量:7
2010年
城市化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湿地评价领域相对薄弱,现有的基于环境经济分析的评价模式也难以反映人为活动的干扰影响.本文从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确定和人为干扰方式辨识入手,建立表征干扰影响的评价因子体系,并运用层次决策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两级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考察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式的空间分布异质性.以深圳市坪山河流域这一快速城市化典型地区为例进行试验性研究.结果显示:1)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坪山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干扰的基础要素;2)南部丘陵山区以单一的植被覆被退化为主要干扰方式,干扰强度较低,但保护和管理不容忽视;3)北部平原宽谷地区的干扰强度普遍高于南部丘陵山区,且干扰方式多样化,干扰影响在空间上呈从干流上游至下游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与土地利用格局特征一致,但干扰方式的分布并不连续;4)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干扰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张文娟李贵才曾辉
关键词:城市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模糊综合评判
2000~2050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库:基于生物量密度与林龄关系的预测被引量:60
2010年
中国森林具有林龄小、平均碳密度低、人工林面积大的特点,因而具有很高的固碳潜力.本文根据1994-1998和1999-2003年两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中各主要森林类型的林龄组、以及各林龄组的面积和蓄积数据,分别为36种森林类型建立生物量密度与林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林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50年中国森林(不包括经济林和竹林)的生物量碳汇潜力.结果显示,在自然生长状况下,到2050年,中国现有森林生物量碳库将由1999-2003年的5.86PgC增加到10.23PgC,碳汇量为4.37PgC;新造森林将增加碳汇2.86PgC;2000-2050年中国现有森林与新造森林的生物量碳汇合计为7.23PgC,平均年碳汇量为0.14PgC/a,表明中国森林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徐冰郭兆迪朴世龙方精云
关键词:碳库森林蓄积量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及碳库动态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从1983年以来,2块固定样地清查数据(P8302,P9201)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和碳源汇大小进行估算,并探讨该森林碳源汇大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林分生物量、主要树种各组分碳含量而估算的碳密度,P8302样地在(223.95±45.92)^(254.85±48.86)MgC/ha间变动,平均为(243.35±47.64)MgC/ha;而P9201样地在(201.43±29.38)^(229.16±39.2)MgC/ha间变动,平均为(214.17±32.42)MgC/ha.林分碳源汇的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碳汇为(0.56±0.22)MgC·ha?1·a?1,与非洲和美洲热带森林的碳汇量((0.62±0.23)MgC·ha?1·a?1)相近,表明尖峰岭热带雨林具有一定的碳汇能力.碳源汇的大小与暴雨次数和干旱月份次数呈现二次曲线的变化趋势,暴雨次数和干旱月份次数是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碳源汇大小的两个关键影响因子.
陈德祥李意德Heping Liu许涵肖文发骆土寿周璋林明献
关键词: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碳储量
云南干热河谷植被与环境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6年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组合形成了典型的干热气候环境,在云南省亚热带高原山地河谷下部发育了一类特有的植被类型,即干热河谷植被。干热河谷植被具有非地带性和稀有性,以及由土地利用变化为主的人为活动干扰导致的脆弱性。本文回顾了干热河谷植被的研究历史,分别从干热河谷的植物群落学和植物区系学、干热河谷植被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干热河谷植被保护与恢复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植物群落与区系研究主要集中于群落分类、植被分类、群落特征、人为干扰影响、区系特征、性质和起源;植被与土地关系研究侧重于土壤特性、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退化及水土流失状况;植被保护与恢复的热点在植被恢复目标、植被恢复功能区划、植被恢复引种及筛选及植被恢复效益评价研究。未来在这些区域应注重自然灾害及预防、水电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及其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深入开展大尺度植被时空格局的监测和动态服务功能分析。
杨济达张志明沈泽昊欧晓昆耿宇鹏杨明玉
关键词:干热河谷植物群落植物区系植被恢复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叶属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海北站氮磷添加实验平台,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和叶片碳、氮、磷含量(LC,LN,LP)属性对N添加、P添加和NP同时添加的响应。从10个物种总体来看,N添加使LN显著增加9.4%。P添加使LP显著增加81.8%。N添加和P添加对LDMC和SLA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无N添加条件下,P添加使LDMC减小2.3%,SLA增加3.5%;在N添加条件下,P添加使LDMC减小10.1%,SLA增加15.3%。N添加和P添加对基于叶经济谱的物种排序无显著影响,而NP同时添加显著改变了基于叶经济谱的物种排序。结果表明,通过提高SLA和叶片NP含量,使高寒草地植物对光、土壤可利用性N和P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增强。NP同时添加可以显著改变叶属性的种间变异,进而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在叶经济谱上形成新的分布格局。因此,在利用叶属性预测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对NP同时添加的响应时,应该考虑物种的特异性响应。
李颖林笠朱文琰张振华贺金生
西南干旱河谷植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被引量:15
2016年
西南干旱河谷是分布于我国亚热带横断山区的隐域性河谷景观,其环境受季风气候、岭-谷地形环境和人类开发活动的共同影响。适应于季节性干旱和垂直气候分异,干旱河谷具有独特的植被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资源。在过去几十年中,干旱河谷的气候变化以增温为一致特征,同时经历着广泛的人类活动干扰,特别是道路建设、水利工程、矿山开发和城镇化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普遍的植被破坏、生境退化和生物入侵,给乡土植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带来了严重威胁,然而至今对干旱河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仍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建议及时建立干旱河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因地制宜采取退化植被修复、立体农业规划、特色植物资源利用和风景旅游开发等措施,以维持干旱河谷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以保障西南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服务能力。
沈泽昊张志明胡金明韩杰杨济达应凌霄
关键词:干旱河谷植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环境胁迫生态系统保护资源利用
植物种群的自然稀疏规律-- -3/2还是-4/3?被引量:19
2008年
由密度导致的植物种群的自然稀疏现象,是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但关于植物自然稀疏规律(种群密度和个体平均质量的幂律关系)的机理,却有两类截然不同的理论解释,分别对应着-3/2和-4/3幂律。作者重点介绍这两类自然稀疏幂律的代表性理论模型:Yoda的-3/2自疏法则和基于WBE模型的-4/3自疏规律,以及它们各自的理论基础。由于研究方法等原因,目前的数据尚不足以否定一条自疏上限线的存在,也不能令人信服地推翻-3/2而确立-4/3幂值的自疏规律。
韩文轩方精云
关键词:植物种群自然稀疏异速生长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