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语言文化系
- 作品数:45 被引量:89H指数:5
- 相关作者:马可利张东昌吴云霞罗宜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性灵”诗歌的情感内蕴与文学价值探寻被引量:1
- 2016年
- 以明代公安三袁为代表的性灵文人,摒弃了传统诗歌创作中的宏大题材和高尚情感,将庸碌人生、琐碎生活、平常心情诗意化,正式确认了人的自然情感及日常情感的诗意价值。这种将日常生活诗意化、审美化的做法,不仅为当时面临困境的明代诗歌探索出了一条发展道路,更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传统中起着完善文学经验、平衡文学生态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性灵诗歌所呈现出的俗情、闲情、艳情等情感类型,对此给予具体分析与阐述。
- 李小贝
- 关键词:俗情闲情艳情
- 柯尔律治“想象”观对德国古典美学的传承与改造
- 2010年
- "想象"作为西方美学史上的核心范畴之一,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代,基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贡献,它分别承载了超验主义的与经验主义的两种意涵,由此开启了后世研究的基本路径。柯尔律治身为英国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传承经验主义文化传统之余,适时对其加以改造,德国古典美学在此无疑充当了行之有效的理论工具,其中尤以康德与谢林的"想象"观最具代表性。通过梳理其内在相关性并比较了两者之不同,意在彰显柯尔律治在发展"想象"学说的过程中做出的创建。
- 董琦琦
- 关键词:柯尔律治
- 从文学、文学理论到视觉文化、当代艺术及美学
- 一以当代全球视角来看,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尤其是到了20世纪上半叶(至少是在欧洲),文学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在此期间,小说这种体裁最为盛行。20世纪80年代,这种潮流因"视觉转向"和同一时期在艺术、文学、理论领域兴起的、...
-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李小贝
- 文献传递
- 《洛神赋》的双重叙述方式被引量:1
- 2013年
- 对于于曹植《洛神赋》,学界多围绕“洛神”原型和象征来探讨其主旨。以洛神为甄后的,指其是感甄之作;谓其为神女的,指其为思君之作;谓其为曹丕的,指其为“申述君臣大义”;而谓洛神为曹植亡妻的,则指其为悼亡之作。
- 杨柳
- 关键词:《洛神赋》神女悼亡
- 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本主义教育观被引量:2
- 2008年
- 人本主义教育原则强调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观,自我实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核心,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完整个人,推崇意义学习和自主经验学习。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以人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崇尚、展现、张扬、培养、发展和塑造学习主体的个性。
- 李淑琼
- 关键词:大学英语人本主义教育观
- 后现代主义浪漫传奇文本与当代学术界的荒诞景观被引量:1
- 2012年
-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戴维.洛奇集文论家与小说家于一身,在其重要作品《小世界》中,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叙事建构了一个后现代主义浪漫传奇文本。小说文本由"谈这部小说如何成为小说的小说"和"类文本元小说"构成,使关于传统人文批评、解构主义、读者接受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文学本体论等的批评理论探讨转变成小说叙事艺术。同时,作者使用互文手法将高雅的专业知识阐释与表现当代学术界荒诞景观的通俗故事情节并置,讽刺性地质疑文学研究的目的和公共学术批评机构的性质。
- 陈世丹张东昌
- 关键词:浪漫传奇元小说互文
- 策略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笔者结合多年阅读教学实践经验和方法,阐释了通常性策略阅读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阅读、教师分析策略应用以及策略详释与策略性阅读教学模式。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力求使教学从过于注重学生陈述性知识的培养转到同时注重学生程序性知识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认知策略的能力。
- 张东昌
- 关键词:教学模式
- 浪漫主义的现代性反思被引量:1
- 2011年
-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在现代性反思过程中意义重大。现代性问题发端于古今艺术之争:区别于古典艺术趣味,浪漫主义传达出了强烈的现代意识,标志着艺术趣味的时代转向。传承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精髓,浪漫主义者深入人类内心世界寻觅神迹的存在。无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经历了一场信仰危机,浪漫主义在加速现代信仰危机的同时,为新一轮的哲学、美学、神学思考肃清了道路,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探索着宗教发展的未来方向。
- 董琦琦
- 关键词:浪漫主义信仰危机
- 图像中的“他者”被引量:2
- 2011年
- "自我"与"他者"所标榜的二分逻辑结构在本质上是同一性思维使然的结果,由此决定了文明与蒙昧、正统与异端、男人与女人的差异被确立并延续了下来,它们作为同一性思维在种族、信仰、性别层面上的具体衍生物,经由视觉图像获得了不同程度地传播与表征。鉴于此,本文着力从上述三个方面,就图像与同一性观念的内在相关性分层加以评述,旨在强调图像作为由来已久的一种视觉符号,持续不断地与意识形态、政治权力、性别身体等范畴发生着关联,是我们解读"自我"与"他者"关系的重要凭据。
- 董琦琦
- 关键词:图像他者自我同一性
- 释“形”与“型”——兼论字母词“X形/型”的规范化
- 2009年
- “形”与“型”二字因读音相同,在现代汉语的规范使用中往往容易混淆。其中字母词“X形/型”的运用更加含混不清,特别是其所属的第三类字母词。本文为“形”与“型”二字的区别以及“X形/型”的第三类字母词的规范化工作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 杨丹
- 关键词:字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