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

作品数:85 被引量:797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春斌元起洪杰艾勇胡树仁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20篇农业科学
  • 17篇化学工程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理学
  • 7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活性
  • 8篇MATLAB
  • 6篇色谱
  • 6篇相色谱
  • 6篇链霉菌
  • 6篇教学
  • 6篇光谱
  • 6篇发酵液
  • 4篇液相色谱
  • 4篇原子
  • 4篇色谱法
  • 4篇苜蓿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龟裂链霉菌
  • 3篇原子吸收
  • 3篇原子吸收光谱
  • 3篇原子吸收光谱...
  • 3篇脂肪酸
  • 3篇生物活性

机构

  • 85篇大连民族学院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大连工业大学
  • 3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大连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河北华荣制药...

作者

  • 27篇范圣第
  • 17篇杨宝灵
  • 15篇刘俏
  • 14篇姜健
  • 13篇刘秋
  • 9篇于基成
  • 7篇刘长建
  • 6篇姜波
  • 5篇刘宝全
  • 5篇权春善
  • 5篇王剑锋
  • 5篇闫建芳
  • 5篇蒋本国
  • 5篇李春斌
  • 4篇王艳颖
  • 4篇元起
  • 4篇陈瑞
  • 4篇王冰
  • 3篇崔韶晖
  • 3篇姜国斌

传媒

  • 17篇大连民族学院...
  • 6篇计算机与应用...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教学研究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计算机应用与...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化学与生物工...
  • 2篇第二届全国化...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化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6
  • 16篇2005
  • 28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刺参中微量元素的光谱测定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海刺参中Na、K、Ca、Mg、Fe、Zn、Cu、Mn、Cr、Co10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HNO3+H2SO(45:1)混酸作消化液处理样品,各元素在试验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加标回收率为93.8%~106.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结果表明:海刺参中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海刺参中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Na>Ca>Zn>K>Mg>Fe>Mn>Cu>Co>Cr。
杨宝灵姜健马堃王冰马秦
关键词: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微量元素
用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优化γ-氨基丁酸的发酵培养基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提高γ-氨基丁酸的产量,建立一个反映因素与指标之间的非线性的模型,保证得到最优组合。本研究运用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给γ-氨基丁酸发酵过程中培养基组分与GABA产量的关系建模并预测其产量。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为γ-氨基丁酸发酵培养基中三种组分的配比全局寻优,得出三组分最佳配比为:豆饼粉26.88 g/L,玉米浆11.32g/L,葡萄糖8.97g/L和γ-氨基丁酸最大产量3.84 g/L。
赵亮刘俏宋莉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基于pmoA基因的污泥干化芦苇床中甲烷氧化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探讨污泥干化芦苇床稳定化污泥中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干化床污泥中甲烷氧化菌群落的变化。通过DGGE图谱聚类分析发现,同一时期不同干化床污泥中甲烷氧化菌群落相似度较高;而同一干化床、不同时期污泥中的甲烷氧化菌群落有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污泥干化芦苇床中优势种属主要随芦苇生长时期和污泥稳定化时间延长而改变。基于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干化床污泥样品中主要的优势菌属是未培养的I型甲烷氧化菌,表明有通气结构的芦苇床更能有效氧化甲烷,有利于减少甲烷的排放。
王世全朴永哲崔玉波周建康古洋顾晓欣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甲烷氧化菌DGGE多样性
肽脂质(N^+C_5 Gly2C_(16))的合成改进被引量:8
2006年
针对肽脂质(N+C5G ly2C16)的合成中分离纯化过程复杂,产率太低的问题,对它的合成过程尤其是产物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对每一步反应都进行了使产率明显提高的改进,尤其是叔丁氧甲酰甘氨酰双十六烷基胺油状物不经纯化即进行分解生成甘氨酰双十六烷基胺三氟乙酸盐。完全用重结晶取代了层析方法进行各步产物的纯化,使合成过程简捷、高效,肽脂质合成规模可以不受纯化方式的限制,合成总产率由2%提高到了23%。
蒋本国桑光明赵小菁范圣第
关键词:分离纯化
尾式锌卟啉与含氮类客体轴配反应的光谱及热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合成了系列溴代烷烃修饰的尾式锌卟啉,以此为主体,研究了尾式卟啉对含氮类客体吡啶、DABCO 和吡嗪的轴向配位反应,测定了这些轴配反应的缔合常数.结果表明:四个主体对同一客体的平衡常数顺序为 Kθ(ZnTPP)>Kθ(ZnPC2Br)>Kθ(ZnPC4Br)>Kθ(ZnPC6Br);而三个含氮类客体对于同一主体平衡常数顺序为 Kθ(pyridine)>Kθ(DABCO)>Kθ(pyrazine).主体与所有客体的配位数均为1.不同主体体系缔合常数的顺序与主客体结构均有关,是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综合结果.研究了温度对缔合常数的影响,发现各类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根据不同温度下的Kθ,确定了配位过程的热力学函数△rHθm,△rSθm,发现反应均为放热、熵减过程.
刘丹赵小菁章应辉刘洪超阮文娟朱志昂邵迎
关键词:金属卟啉核磁紫外可见光谱热力学量子化学
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被引量:5
2004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了酶工程研究室。目的是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让各年级学生在科研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
杜崇旭孙静郑维
关键词: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生物工程专业酶工程
Biostat@B发酵罐生产低色素短梗霉多糖的研究
2012年
所用菌株是从长期保存的出芽短梗霉菌种经复壮、筛选后得到的一株多糖产量相对高、色素水平相对低的菌株,通过摇瓶发酵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并解决了短梗霉发酵的一些问题,例如:菌丝结团,pH下降过快影响多糖的产量等,使其多糖转化率提高了10%~20%,色素含量明显减少,后通过Biostat@B5L发酵罐发酵培养,确定了最适发酵条件,通气量为1.5 vvm,转速为500 rpm,发酵液颜色在乳白到淡黄之间,无需脱色处理,即可得到白色粗糖产品,多糖产量达到35 g/L,转化率达到65%左右,较好的平衡了多糖量和色素量的关系。
马金龙姜国斌姚善泾金华王长海
关键词:短梗霉多糖发酵条件
黑木耳多糖清除活性氧及保护线粒体被引量:63
2004年
目的:观察黑木耳多糖(AAP)是否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O-2·)、抗氧化、保护线粒体作用。方法:以Fe2+-L-半胱氨酸(L-Cys)体系体外诱发鼠肝、脑线粒体及匀浆脂质过氧化并导致线粒体肿胀。以还原型辅酶I-吩嗪硫酸甲酯-氮蓝四唑(NADH-PMS-NBT)系统产生O-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线粒体肿胀度和O-2·的清除情况。结果:黑木耳多糖可明显抑制MDA生成及线粒体肿胀,并能明显清除O-2·,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黑木耳多糖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抗氧化及保护线粒体功能。
李兴泰高明波
关键词:黑木耳多糖活性氧线粒体抗氧化剂
磁性聚乙二醇微球固定化辅酶维生素B_6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以制备的磁性聚乙二醇胶体粒子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辅酶维生素B6. 对固定化的条件进行了探索,确定了固定化的最佳条件:室温下,0.03g磁性聚乙二醇微球与5mL(8%)戊二醛交联,固定0.01g辅酶维生素B6;振荡时间为12小时.
杜崇旭索朗措姆范圣第
关键词:固定化酶维生素B6戊二醛生产工艺固定化条件
菌株MY02对植物病原真菌作用效果的评价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杯碟法测定了菌株MY02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Y02对多种蔬菜真菌病害如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等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同时进行了菌株MY02发酵液中活性组分SN06对番茄叶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2.0879X+0.7246,相关系数r=0.9653,有效中浓度EC50=111.61μg mL;以清水为对照,菌株MY02发酵液稀释50倍液,对番茄叶霉病的的田间防效可达75.64%。
刘秋于基成范圣第
关键词:发酵液番茄叶霉病防效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