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29 被引量:196H指数:7
相关作者:黎卓维罗雪桃罗建斌张灿罗莹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粉虱
  • 6篇烟粉虱
  • 5篇烟色
  • 4篇真菌
  • 4篇生物防治
  • 4篇物防
  • 4篇寄主
  • 3篇植物
  • 3篇致病力
  • 3篇生殖
  • 3篇生殖系
  • 3篇生殖系统
  • 3篇拟青霉
  • 3篇瓢虫
  • 3篇青霉
  • 3篇玫烟色拟青霉
  • 3篇菌株
  • 3篇寄主植物
  • 3篇病菌
  • 3篇捕食

机构

  • 29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贵州科学院
  • 2篇深圳职业技术...
  • 2篇扬州大学
  • 2篇仲恺农业工程...
  • 2篇广州市林业和...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出入境检...

作者

  • 13篇任顺祥
  • 6篇邱宝利
  • 6篇黄振
  • 5篇吴建辉
  • 5篇王兴民
  • 5篇姜子德
  • 3篇习平根
  • 3篇周慧平
  • 3篇李敏慧
  • 2篇向梅梅
  • 2篇黎卓维
  • 2篇秦刚
  • 2篇姚松林
  • 2篇吴洪基
  • 2篇曾大兴
  • 2篇杜予州
  • 2篇王联德
  • 2篇刘志伟
  • 1篇丘麒
  • 1篇姚姿婷

传媒

  • 5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昆虫天敌
  • 2篇植物检疫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植物医学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外来入侵性的重大农业害虫,越南斧瓢虫Axinoscymnus apioides Kuznetsov&Ren是其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方法】在温度误差为±1℃,相对湿度为75%,光照周期为L︰D=14︰10条件下,测定瓢虫成虫对烟粉虱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和不同温度下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功能反应以及测定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4龄若虫个体间的干扰反应。【结果】结果表明,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Ⅱ型,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a)逐渐降低,处置时间(Th)基本依次延长。温度对瓢虫的捕食效应影响显著,试验所设温度为15,20,25,30,35℃,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a)分别为0.3226,0.4496,0.5868,0.5788和0.6235,处置时间(Th)分别为0.2348,0.1451,0.1039,0.0904和0.0976,均与温度(T)则呈二次曲线关系。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率(E)在捕食者密度较低(在1~5头)时,捕食作用率下降较快,而在捕食者〉6时,其对捕食作用率的影响效果减小。寻找系数为0.0607,干扰系数为0.5569。【结论】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降低,处置时间延长;越南斧瓢虫成虫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寻找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而在更高的温度条件下,其寻找效率略有下降。瓢虫对烟粉虱的处置时间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缩短;越南斧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产生干扰反应,捕食作用率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周慧平王兴民邱宝利吴建辉任顺祥
关键词:烟粉虱捕食作用
捕食性瓢虫采集与调查取样技术被引量:13
2014年
捕食性瓢虫是重要的害虫天敌类群之一,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对这些害虫的种群数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详细描述和发展了捕食性瓢虫的采集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生态系统中捕食性瓢虫的调查和取样技术,为更好的利用瓢虫防治害虫提供技术支撑。
王兴民陈晓胜邱宝利任顺祥
关键词:捕食性瓢虫
黑刺粉虱的发生、为害及其生物防治国内研究概况被引量:29
2007年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茶园和柑桔园为害严重的粉虱种类之一。本文概述了黑刺粉虱在国内分布、寄主种类、发生与为害等,探讨了近年来生物防治在控制黑刺粉虱为害中的作用,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天敌及昆虫病原性真菌等的利用,以期为黑刺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郭蕾邱宝利吴洪基任顺祥
关键词:黑刺粉虱为害天敌生物防治
21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巴核桃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10 mg(干粉)/ml溶剂处理后5 d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活性较高的是巴核桃、大杨柳和甘草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87.72%、87.20%;对芒果炭疽病菌抑菌活性较好的是水茄提取物,其抑菌率为69.74%。
丘麒罗建军曾勇叶倩文钟国华
关键词:芒果炭疽病菌抑菌活性
粉虱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可持续治理技术透视被引量:45
2011年
针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禾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 David etSubramaniam等粉虱害虫在我国暴发危害的现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粉虱类害虫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组在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开展了粉虱类害虫的调查、监测、预警以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结果表明,烟粉虱在我国的发生区域超过20个省份,温室白粉虱在华北和西南地区,黑刺粉虱在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也分布较广,桑粉虱在我国南方桑植区危害严重,禾粉虱在福建省闽东稻区发生为害逐年严重。利用mt COI DNA测序、SCAR技术和CAPS等技术对B和Q型烟粉虱的鉴定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通过Maxent预测模型和GIS技术,预测了烟粉虱在我国的适生区、自然越冬北线和不同地区的发生世代数量。对烟粉虱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烯啶虫胺是目前华北地区防治烟粉虱较为理想的药剂,而对联苯菊酯、噻虫嗪、啶虫脒和吡虫啉等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研究了苘麻诱集、黄板诱杀、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对粉虱类害虫的控制作用,并在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建立了12个示范基地,分别在不同地区开展了粉虱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累计印刷技术宣传手册12.4万份,培训各类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5.43万人次,累计示范面积4.3千公顷次,技术辐射超过4万公顷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任顺祥邱宝利戈峰张友军杜予州陈学新郭建英林克剑彭正强姚松林胡雅辉王联德张文庆
关键词:粉虱监测预警抗药性监测
孟氏隐唇瓢虫生殖系统结构和卵子发生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生殖系统结构和卵细胞发生将为昆虫的系统进化关系及瓢虫分类提供依据,同时可作为瓢虫人工饲料研究开发的参考。【方法】利用组织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孟氏隐唇瓢虫生殖系统结构,以及自成虫羽化后不同发育阶段卵巢发育状况和成熟卵巢管卵子发生过程。【结果】孟氏隐唇瓢虫雄性生殖系统包括2对附腺、1对精巢、1对输精管、1对贮精囊、射精管、弯管和阳基。雌性生殖系统包括2片生殖板、生殖腔、受精囊、中输卵管、1对侧输卵管和1对卵巢。单侧卵巢管数量在11~14根之间,卵巢管端部延伸出细长的端丝。卵巢管属于端滋式,分为原卵区和生长区。滋养细胞分散且细胞核几乎充满整个细胞,未见合胞体。卵细胞稀疏地集中在原卵区下端,并且可见营养索向卵巢管顶端延伸。根据卵细胞位置和形态,卵黄积累情况,滤泡细胞形态变化,将卵细胞发生分为前期,中期,中后期和后期。卵细胞发育后期,营养索消失,滤泡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增大。【结论】孟氏隐唇瓢虫卵巢管的滋养细胞是端滋式卵巢管滋养细胞中的原始类型,且推测瓢虫科昆虫卵巢管滋养细胞均属于此类。卵细胞早期发育过程中,卵细胞通过营养索从滋养细胞获取营养物质。
刘志伟张灿邱宝利王兴民
关键词:生殖系统卵巢卵子发生
三种粉虱触角、口针及跗节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禾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3种粉虱的触角、口针及跗节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和禾粉虱3种粉虱触角、口针及跗节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和分布,进行了比较。3种粉虱触角上都有刚毛感受器、锥形感受器2种感受器和微毛,烟粉虱触角还有钟形感受器和腔锥感受器;温室白粉虱和禾粉虱触角均没有发现钟形感受器;3种粉虱的口针和跗节上均只有刚毛感受器和微毛,且形态结构相似。
洪慧金任顺祥杜予州王联德
关键词:粉虱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扫描电镜
拮抗真菌菌株LV-12和Zh-20的鉴定及生防作用的初步研究
从广东省采集的绿巨人褐腐病病株分离筛选到2株具有生防活性的真菌菌株 LV-12和 Zh-20,依据形态特征并结合 ITS 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苞叶芋柱帚霉(Cylindrocladium spathiphylli S...
秦刚曾大兴吴庆丽姜子德
关键词:生物防治
文献传递
2株烟粉虱高致病力病原棒束孢菌株的毒力测定
2022年
烟粉虱(Bemisiatabaci)是世界性分布且危害严重的蔬菜花卉害虫.由于烟粉虱的抗药性及传统化学药剂施用潜在的负面影响,利用病原微生物、天敌昆虫等开展烟粉虱的生物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分析了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GZQ-1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YMS01菌株对烟粉虱(MEAM1隐种)不同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2种棒束孢昆虫病原真菌均能侵染烟粉虱各个龄期,且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烟粉虱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在1×10^(8)孢子/mL时,2株棒束孢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感染致死率分别达到92.68%和78.12%;此外,2株棒束孢菌株对2龄若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0.421x-1.665,y=0.33x-1.646, LC_(50)值分别为9.01×10^(3)孢子/mL和9.74×10^(4)孢子/mL, LT_(50)为3.05 d和4.56 d.综上所述,本研究所评价的2株棒束孢均对烟粉虱有较高的致病力,且爪哇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力优于玫烟色棒束孢,可以将2株棒束孢作为烟粉虱的优良生防菌株开展更深入的应用研究.
任丽梅苏正钦欧达SHAUKAT Ali邱宝利
关键词:昆虫病原真菌烟粉虱
紫外线诱变对玫烟色棒束孢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玫烟色棒束孢菌落生长、产孢量、毒力及胞壁疏水蛋白(FAE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紫外线诱变时间,为深入研究玫烟色棒束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玫烟色棒束孢sp.1菌株原始菌落配制成1×10^6个/m L的孢子悬浮液恒温培养20 h后,分别取4 m L孢子悬浮液于紫外光灯下照射5、7、10、20、30min,吸取10μL不同照射时间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培养后测定菌落直径、产孢量、毒力及FAE蛋白含量。[结果]经不同诱变时间处理的sp.1菌株再培养后,其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诱变10 min处理的孢子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多,此诱变时间的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最短,为1.97 d,明显优于其他诱变时间处理的菌株和原始菌株。诱变株FAE蛋白含量也因诱变时间不同有较大差别,其中以诱变10 min处理菌株的FAE蛋白含量最高,达3.46μg/mg,显著高于其他诱变时间处理和对照处理(P〈0.05)。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紫外诱变株与对照株之间FAE蛋白条带也存在明显差异,诱变10 min处理在20.0~30.0 k D和66.2 k D处有较高浓度的FAE蛋白。[结论]玫烟色棒束孢具有耐紫外照射的特性,紫外线诱变10 min能使玫烟色棒束孢产生正突变。
王兴民罗莹龙秀珍赵晶任顺祥
关键词:紫外线诱变生物学特性毒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