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实验学校
- 作品数:341 被引量:147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欣苑辉柳雁张瑾李欣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市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沈阳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和谐的旋律 跳动的音符——沈阳市实验学校“和谐、扬长”素质教育写真
- 2001年
- 沈阳市实验学校1986年首创'幼小同校'的办学模式,实施'和谐、扬长'素质教育.十几年来,学校始终以教育'三个面向'为指针,以'追求正规、发展特长、创造卓越'为办学主旨,在几代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可操作性强的'和谐、扬长'素质教育体系.
- 王东刘剑锋
-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者
- 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 2001年
-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愈灵活、愈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愈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王欣
- 关键词:学生创新能力图书馆被乘数最小公倍数课堂教学
- 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有效纽带——特色家长会被引量:2
- 2018年
- 家校沟通途径之一的特色家长会,是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在构建家校共同体当中,特色家长会起着重要的作用。特色家长会的内容、形式与结构的新视觉,给操作者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操作方向;特色家长会的特色准备、特色互动与特色文化,为家长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 钱惠仙杨军
-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被引量:2
- 2018年
- 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直接依赖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文章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反思质疑能力、拓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学生智力提升、能力提升,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 鲁琳
-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 基于学生理解水平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探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效地开展数学概念教学至关重要。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又是一个怎样的建构过程?教师应如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地开展概念教学?基于这两个问题,我们通过“实践+反思”的闭环式研究模式,研究了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的“是什么”的问题。
- 郑桂斌李静
- 关键词:教育教学规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学生学习数学
- 校园广播站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2019年
- 1.促进校园广播站成为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阵地之一,并使之成为德育教育沁润模式的重要基石。2.让广播站成为小学校园文化知识和良好行为模式重要输出点,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赵慧莹
- 体育与健康考试备考指南
- 2022年
- 中招体育与健康考试日益临近,有些考生认为只要提前锻炼一下就可以拿到满分。事实上,体质的提升要靠日积月累的锻炼,突击锻炼反而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那么,体育与健康考试各项目有哪些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每个月都有哪些训练重点?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身体素质?下面就请看初三体育教师给出的建议。
- 崔震
- 关键词:提高身体素质日积月累初三体育考试
- 用轴对称解决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 2021年
- 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试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轴对称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但需要考生通过练习与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步骤一:了解基础定义轴对称的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姜岩松李秀颖
- 关键词:对应点解题方法中考命题轴对称
- 浅谈以图助思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以小学高年数学教学为例
- 2022年
-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既有助于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指出:学生在愿学的基础上,在数学思想的引领下,提升思维品质,提高数学学习的效能,成为会学数学的学生。即能把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合情推理,转化为熟知的数学知识;能把较为复杂的数学情境,抽象为数学问题,在运用数学的模型予以解决。通过“明晰课型,匹配工具;适配课型,梳理策略;量表反馈,多元评价”,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围绕鱼骨图、圆圈图、流程图、思维导图、表格这五种思维可视化工具,研究出小学高年数学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策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 王博雯
- 关键词:思维能力
- 浅谈初中数学解题错误成因及其应对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易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均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但是两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又截然不同.一些学生跨过小学升入初中后,便显得十分不适应.这集中体现在解题时出现的各种错误上.本文意在从学生各种解题出现的错误入手,分析其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办法,从而降低平常的练习出错率,保证能够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
- 易涌军
-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