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作品数:390 被引量:1,952H指数:18
相关作者:郭崇涛李锡源姜志新张远谋葛庆仁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天津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8篇化学工程
  • 95篇理学
  • 15篇生物学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医药卫生
  • 5篇核科学技术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电气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1篇催化
  • 64篇催化剂
  • 25篇反应器
  • 23篇动力学
  • 16篇分子
  • 15篇传质
  • 14篇精馏
  • 13篇乙烯
  • 12篇偶联
  • 9篇氧化偶联
  • 9篇一氧化碳
  • 9篇萃取
  • 9篇化工
  • 9篇激光
  • 9篇甲醇
  • 8篇数学模型
  • 8篇填料
  • 8篇膜分离
  • 7篇液相
  • 6篇蒸馏

机构

  • 384篇天津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6篇北京化工大学
  • 5篇华东化工学院
  • 4篇福州大学
  • 4篇天津理工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化工部
  • 2篇成都科技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南工业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2篇天津市化学工...
  • 2篇河北新启元能...

作者

  • 29篇陈洪钫
  • 21篇李绍芬
  • 21篇钟顺和
  • 20篇胡宗定
  • 19篇廖晖
  • 18篇王绍亭
  • 18篇许锡恩
  • 18篇张鎏
  • 15篇马沛生
  • 14篇秦永宁
  • 12篇王榕树
  • 11篇阮湘泉
  • 10篇张凤宝
  • 10篇郑嘉明
  • 10篇辛峰
  • 9篇刘家祺
  • 9篇元英进
  • 9篇李永红
  • 8篇王富民
  • 8篇张瑛

传媒

  • 87篇化工学报
  • 26篇天津大学学报
  • 21篇石油化工
  • 16篇化工进展
  • 14篇化学工程
  • 13篇高校化学工程...
  • 12篇化学反应工程...
  • 11篇Chines...
  • 8篇精细石油化工
  • 8篇膜科学与技术
  • 8篇分子催化
  • 7篇物理化学学报
  • 7篇天然气化工—...
  • 6篇天津化工
  • 5篇化学工业与工...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化学学报
  • 4篇应用化学
  • 4篇化工高等教育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1篇2003
  • 6篇2002
  • 9篇2001
  • 10篇2000
  • 15篇1999
  • 34篇1998
  • 49篇1997
  • 39篇1996
  • 39篇1995
  • 18篇1994
  • 49篇1993
  • 32篇1992
3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炭化树脂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12
1998年
炭化树脂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高峰孙经武(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天津300072)钟顺和(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天津300072)关键词炭化树脂,磷钨酸,负载型催化剂,烷基化反应分类号O643杂多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催化剂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峰孙经武钟顺和
关键词:磷钨酸负载型催化剂烷基化
管束的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6
1993年
基于Lever与Weaver的“流管”模型,本文对换热器管束的流体弹性不稳定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管子作周期性的衰减(或发散)运动。基本方程以复数形式表示,并用复数解法来求解。证明了作用在管上的流体力与管子运动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密切相关。作出的稳定区图可用来判断管子是否发生流体弹性不稳定现象。将节径比为1.25,1.32与1.41的正方形排列的管束,依次放入风洞中进行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聂清德张明贤郭宝玉申东雄
关键词:换热器
工业过程混合技术新进展——第一届国际工业过程混合会议
1996年
混合技术是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和生物工业的基础。混合问题产生于新设备的设计及现有设备的革新改造。美国马里兰大学R.V.Calabrese教授估计,由于混合问题所产生的损失约占美国化学工业总产值(7500亿美元/年)的0.5%~3%(约10~200亿美元)。企业如欲保持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必须很好地表征混合、传质、反应及其相互关系,发展混合技术,以迈进21世纪。 正因为混合技术的重要,至1994年每3年一次的欧洲混合会议已举行过8次,美国工程基金会关于混合的会议也已举行过十几次。为了及时交流混合技术新进展,第一届国际工业过程混合会议(l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xing in Industrial Processes)于1995年10月15~18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与第45届加拿大化学工程会议同时举行。会议只出版论文摘要,有关论文全文将刊登于1996年第2期的“Trans.Inst.Chem.Eng”。近40篇论文中包括加拿大8篇、英国8篇、美国6篇、日本、中国、法国各4篇、墨西哥2篇、瑞士、埃及及香港各1篇。英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委员会生物化学工程中心主任A.w.Nienow教授作了题为“气-液混合研究:Rushton透平桨与几种现代搅拌桨的比较”的精彩大会报告。长达1小时的报告以大量数据、图表及录像详细描述了Rushton透平桨。
赵学明
关键词:静态混合器化学工程
往复振动式筛板抽提塔轴向混合的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选用30%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用煤油作稀释剂,从稀醋酸水溶液中萃取醋酸。测定了两相逆流的条件下,在往复振动式筛板抽提塔不同高度处的溶质浓度剖面。应用扩散模型原理,通过拟合实测的浓度剖面,得到两相的返混系数(E_x、E_y)。同时,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以及不同塔板结构对返混的影响规律。经过多次优化,得到了两相返混参数的关联式,应用该式所得E_x、E_y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为25%左右。
李秋元靳怀璿
关键词:抽提塔振动
聚乙烯装置的节能降耗技术及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前国内各聚乙烯装置在节能降耗方面均有自己独到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交流和沟通,共同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就聚乙烯装置的节能降耗途径,从装置建设、生产技术改进、科研开发等几方面入手,将装置自开车以来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进行总结。
李延辉
关键词:节能降耗聚乙烯冷凝态
流化床脱硝三氧化铀的氨裂解气还原研究
1993年
应用等温热重法研究了由流化床脱硝三氧化铀的氨裂解气还原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50~660℃和转化率为0~95%的范围内,反应动力学服从Sepencer-Toply方程,符合未反应核化学反应控制模型,测得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3.8kJ/mol。实验证明氨裂解气还原过程与氢氮混合物(3H_2+N_2)的基本相同。测定了氢分压和水蒸气分压对还原反应的影响,求得氢的分压指数为0.57。水蒸汽的存在,明显的抑制了还原反应速度。
康仕芳谢振风葛庆仁
关键词:二氧化铀
Ni—Cu和TiO2—SiO2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1995年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TiO2-SiO2(TSO)表面复合物载休,用TPR,IR,TPD-MS和TPSR-MS等技术研究了Ni-Cu/TSO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O-CuO与T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CuO的还原温度降低和NiO的还原温度升高,并有少量表面物种生成;还原后的Ni-Cu/TSO催化剂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
钟顺和王杰慧
关键词:氧化钛氧化硅金属催化剂一氧化碳
Ni—Cu和MgO—SiO2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和TPR,IR,TPD和TPSR等技术研究了以表面改性法制备的Mgo-SiO(MSO)表面复合物担载的Ni-Cu合金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催化性能影响。
钟顺和王杰慧
关键词:氧化镁氧化硅金属催化剂一氧化碳
非晶态聚苯乙烯膜内气体吸收机理的研究
1994年
在本文设计的吸收装置内,测定了CH_4、C_2H_4等气体在非晶态聚苯乙烯膜(PS)内的吸收等温线,实验压力高达25atm,温度范围是35~115℃。用作者提出的普遍化吸收机理模型对本文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其吻合程度良好。最后还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讨论。
曾作祥薛为岚王绍亭
关键词:非晶态玻璃态高分子膜转变温度
全文增补中
在铂催化剂上-氧化碳氧化反应的多定态特性被引量:3
1992年
对铂催化剂上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的多定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借助于奇异理论和突变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系统可能存在的定态数目,并预测出在定态数目不同的操作参数区域内,描述系统状态变量与操作参数的分岔图型式,最后,尝试利用系统的多定态特性识别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朱建华廖晖李绍芬
关键词:一氧化碳催化剂催化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