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作品数:206 被引量:249H指数:8
- 相关作者:杨勇李煌明曹青云李本书喻郭飞更多>>
-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湘潭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理性之美,女性之美——诠释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女性生存论思想被引量:10
- 2005年
- 波伏瓦以哲学理性反思和批判女性的生存状态,探求女性解放的道路。她认为,不存在“永恒的女性气质”,女性的“内在性”是历史的产物,也能够历史性地加以克服。实现经济独立、摆脱爱情依附是女性克服内在性的重要条件,实现自由是女性解放的目标。解放了的女性应当在平等中求差别,与男性建立情同手足的兄弟关系。
- 蒋红
- 关键词:生存论内在性
- 康德时空观的认识论意义及局限被引量:1
- 2011年
- 康德把时间和空间理解为人的先天感性直观形式,并对其作了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以此来解决数学的普遍必然性问题,为"作为未来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尽管康德的时空观存在理论上的局限性,但康德既承认认识的感性基础,同时又强调了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这对马克思实践能动性的真理观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吉凯王丽君
- 关键词:时空观感性直观主体能动性
- 康德道德神学的现世理念及建立被引量:1
- 2006年
- 道德神学的现世存在是道德的宗教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世宗教的理念形式(纯粹道德宗教),即以纯粹实践理性为根据的道德信仰(因信得救)和“共同善”相统一的至善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基督教的阐释,证明现世“合理的普遍宗教”的代表就是基督教,从而使道德神学的表象得以现世的建立。
- 王强
- 关键词:道德神学基督教
- 文庙与儒家文化的传播——以建水文庙为例被引量:7
- 2013年
- 文庙以其重要的教育和祭祀功能成为儒学在云南地域化的核心。作为地方官学(儒学)与孔子祭祀相结合的场所,文庙不仅在结构布局和祭祀制度方面蕴含着儒学的核心观念,更在庙学教育中宣扬儒学的价值理想。然而,文庙成为儒家文化在地方传播的媒介并非偶然,其教育与推广功能的发挥亦不是孤立的。只有与传统中央集权的政治背景、特殊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以及儒学自身的哲学特质相结合,文庙才能够发挥儒家文化传播媒介的核心作用。
- 洪晓丽
- 关键词:儒学文化传播
- 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探究被引量:1
- 2006年
- 在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中,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独树一帜。这一伦理思想在当时客观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 朱玉福
- 关键词:道家政治伦理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 道德信仰的历史存在形态
- 2006年
- 道德信仰的问题研究成为当前道德哲学、宗教伦理学、道德教育学的焦点问题,但是诸多认识层次和视角造成其内涵和外延多不一致,理论观念的混乱造成了问题解决的障碍。在此,我们试图从道德信仰其本体的构建着手,进而厘定道德信仰的历史存在,希望以此对道德信仰的历史存在作一粗浅的疏理。
- 王强
- 关键词:道德信仰本体历史存在
- 民族电影语境下的“内蒙古电影模式”被引量:9
- 2008年
- 民族电影产业化时期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内蒙古电影模式"的产生。聚焦民族的电影制片,以民族学视角进行分析,这就是"内蒙古电影模式"的研究视阈和理论立足点。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发现"内蒙古电影模式"的表象特征。"内蒙古电影模式"的出现是内蒙古电影发展历史的必然结果,它建立在一定的民族心理、人才依托、指导思想和电影样式的基础之上,是民族电影产业化的一种探索性实践模式。
- 魏国彬吴运优
- 关键词:民族电影理论语境表象特征
- 哲学追问是如何可能的?——与周国平先生商榷
- 2004年
- 哲学开始于“惊疑”,但“惊疑”的根源是人实践的存在方式。作为关于人自身存在自我意识的哲学 ,不仅是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学问 ,还应当将其理解为是对科学和宗教的超越。面临“生存”危机的哲学 ,出路在于为同样处于“生存”危机的现代人类提供具有时代性的“本体论承诺”。
- 李兵
- 关键词:哲学追问宗教本体论承诺
- 一个隐微的回答——翻译何以可能之方法论解读
- 2009年
- 基于理解的语言性及其诠释学因素的客观存在,伽达默尔提出了"不可翻译性"之诠释学原则。从佛经翻译到全球境域中的东西互译所显露出的种种翻译死角也局部支持这一结论。伽达默尔本人对《真理与方法》中文翻译的态度变化,不仅状写了可翻译与不可翻译之两难,而且也是本体诠释学对翻译何以可能的一个隐微的方法论之回答。
- 李本书杨泽树
- 关键词:翻译伽达默尔
- 自下而上——建构人间佛教的中道“天梯”
- 2017年
- 自民国时代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进而演变成“人间佛教”以来.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这样来解读这场发生在中国的佛教革命,这是一场第二次佛教中同化或者说是佛教世界化的新变革。但是伴随着变革而来的则是这样一种问题.那就是佛教的理论性以及神圣性将如何得到重新的阐释和建构。
- 孙建生
- 关键词:中道人生佛教太虚大师民国时代神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