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国际空间生态与生态系统生态研究中心

作品数:69 被引量:1,101H指数:21
相关作者:郭培培窦荣鹏王艳红曹全金清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亚热带
  • 13篇酸雨
  • 12篇凋落
  • 10篇凋落物
  • 10篇土壤
  • 8篇遥感
  • 8篇幼苗
  • 8篇植物
  • 8篇土壤呼吸
  • 8篇模拟酸雨
  • 6篇凋落物分解
  • 6篇遥感监测
  • 5篇气溶胶
  • 5篇气溶胶光学
  • 5篇气溶胶光学厚...
  • 5篇中亚热带
  • 4篇植被
  • 4篇森林生态
  • 4篇物量
  • 4篇胁迫

机构

  • 68篇浙江林学院
  • 58篇南京大学
  • 10篇西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城...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四川省林业科...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省林业科...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浙江省林业厅
  • 2篇阿尔伯塔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不列颠哥伦比...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作者

  • 60篇江洪
  • 45篇余树全
  • 18篇周国模
  • 14篇马元丹
  • 11篇宋新章
  • 9篇窦荣鹏
  • 9篇陈健
  • 9篇郭培培
  • 7篇宋晓东
  • 6篇江子山
  • 6篇王彬
  • 6篇原焕英
  • 5篇肖钟湧
  • 5篇张秀英
  • 5篇刘源月
  • 5篇李雅红
  • 5篇金静
  • 4篇张智婷
  • 4篇李巍
  • 4篇王纯枝

传媒

  • 19篇生态学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浙江林学院学...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地理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遥感信息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4篇2011
  • 20篇2010
  • 31篇2009
  • 11篇2008
  • 2篇2007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对象分类的特征空间优化被引量:48
2009年
为提高图像处理效率,探讨了面向对象分类的特征空间优化方法。以区域增长算法获得的对象为处理单元,根据植被在IKONOS影像上的表征,初步选择了6个形状、2个位置、17个光谱和6个纹理特征,共计31个作为初始特征空间。首先根据每组中特征所代表的信息量和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去掉与其他特征相关性强而方差较小的特征,将特征空间维降到23;以识别城区植被为目标,根据220个植被样本计算2—23维特征空间的类间J-M距离,以最小J-M和平均J-M距离为依据选择最优特征空间,将特征空间维降到14;最后利用类间离差矩阵代替协方差矩阵的K-L变换对特征空间进行压缩,分组压缩后将维数降低到7,而对整个特征空间压缩将维数降低到4。为验证特征空间优化对识别结果的影响,采用CART分类方法对城市植被进行了识别。构建的决策树表明,利用分组K-L变换后的特征空间比利用整体K-L变换获得的训练精度高12%;与K-L压缩前的特征空间获得的决策树相比,结构复杂程度相当(前者包含14个结点,后者包含12个结点),训练精度仅低1%。分类结果也表明,利用分组K-L变换的特征空间比利用不进行K-L变换的特征空间分类,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降低了1.5%和2.3%,但是特征空间却压缩了50%,提高了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处理效率。
张秀英冯学智江洪
关键词:面向对象分类决策树
FORECAST模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数学模型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很好地帮助科学家和政府决策人员进行规划和预测。最近几十年来,数学模型、经验模型和基于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的大量涌现,为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就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林业模型。FORECAST模型,是一个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林分水平模型。它可以模拟多种管理策略对森林的影响,而且能够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服务。主要从FORECAST模型的发展概况、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并针对目前该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简介。
接程月辛赞红信晓颖江洪魏晓华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管理
基于IBIS模型的1955~2006年中国土壤温度模拟及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基于IBIS模型对中国1955~2006年的土壤上层1m的年平均与月平均土壤温度进行模拟,并利用全国气象站点土壤温度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中国南方区的模拟效果优于北方及青藏高原区,春、夏、秋三季模拟效果优于冬季,总体而言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基于模拟结果,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中国1955~2006年年平均和月平均土壤温度进行趋势分析的结果表明,年平均土壤温度,中国北方呈显著上升趋势,南方呈非显著上升趋势,四川盆地、贵州中部、藏东南及天山地区等小部分区域呈现显著或非显著下降趋势;月平均土壤温度,北方基本保持显著上升趋势,南方地区7~9月份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8月份最为显著。
朱求安江洪刘金勋方秀琴余树全
关键词:土壤温度IBIS模型MANN-KENDALL
长白山次生杨桦林采伐林隙乔灌木幼苗更新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2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杨桦次生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冠林隙面积〈50m^2占7%,50~100m^2占21%,100~150m^2占36%,150~200m^2占29%,〉200m^2占7%。28.6%的林隙呈圆形,71.4%的林隙呈椭圆形。椭圆形林隙中55%为南-北方向,30%为东北-西南方向,15%为东南-西北方向。林隙一般由7~10株山杨、白桦或山槐被伐后形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密度和生长状况优于非林隙林分。在林隙形成初期,灌木幼苗在林隙更新中占绝对优势,但随着林隙形成年龄的增加,灌木将逐渐丧失其优势,乔木的优势则逐渐上升。除50~100m^2林隙外,乔木幼苗的平均高和平均基径均大于灌木,但都在100~200m^2林隙内最大。各大小级林隙内更新的主要乔木中阳性树种占大多数,但优势种各不相同。
宋新章张智婷肖文发黄志霖刘晓昕
关键词:采伐林隙次生林
基于遥感的杭州余杭森林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森林作为重要的景观组分,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强烈影响。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沪嘉杭地区,对今后众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示性。以余杭区1978年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MSS,1990年Landsat/TM和2003年的Landsat/ETM假彩色合成影像为原始数据,由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系统Fragstats 3.3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以此对研究区的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和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森林景观破碎度以及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景观破碎度表现为先增后减,森林覆盖面积表现为先减后增。经济林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明显。人类活动对于城郊森林景观结构的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郭徵江洪陈健程苗苗江子山余树全李土生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森林景观遥感
天目山毛竹种群生物量结构被引量:8
2010年
天目山毛竹个体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依次为:竿62.9%、篼13.6%、枝8.8%、鞭6.9%、根4.4%和叶3.6%。胸径与基径、竹竿和总体生物量之间都有着很高的相关性,而基径则与竹篼有着极高的相关性。总体看来,胸径和基径与地上部分各器官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地下部分的竹鞭和根没有什么相关性。用胸径与基径对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拟合的显著度都在0.9以上,说明通过对毛竹胸径或基径的测量就可较准确的推知各器官生物量。毛竹各器官含水量依次为:根〉鞭〉篼〉竿〉枝〉叶;即越靠近叶,则水分含量越低。竹叶N、P含量居首位,而竹竿的N、P含量最低,但其有机碳的含量最高。毛竹种群的有机碳储量为34.483 t.hm-2,其中地上部分碳储量为26.478 t.hm-2,地下部分碳储量为8.005 t.hm-2。毛竹的碳储量相当于每公顷固定了大气CO2126.438 t。而地上与地下部分N的总贮量约为0.306 t.hm-2,P的总贮量约为0.017 3 t.hm-2。
郝云庆江洪向成华马元丹金静余树全
关键词:生物量结构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采伐林隙幼苗更新动态被引量:46
2008年
采用样线调查法,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2个方面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50m^2的林隙占7%,50-100m^2的占21%,100-150m^2的占36%,150-200m^2的占29%,〉200m^2的占7%;林隙一般由7-10株山杨、白桦或山槐被伐后形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种类组成较简单,但分布极不均匀;林隙内更新幼苗的种数、个体密度、叶面积指数、平均高生长和径生长均优于非林隙林分;色木槭、花楸、山槐等适合于在林隙内更新,而水曲柳、山荆等更适合于在郁闭林下更新;随着采伐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凋落物和土壤养分含量不断提高,更新幼苗的种数、个体密度显著增加,生长状况也明显提高,相比于非林隙更新,林隙更新的优势更加突出;由于林隙内的光照、土壤养分和凋落物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不同位置的更新状况差异也较大,3龄林隙的西缘最好,中心及北部最差,9龄林隙内规律不明显;〈50m^2林隙内的更新状况与非林隙林分相近,〉200m^2林隙内的更新最差,100-150m^2林隙内更新状况最优,不但幼苗个体密度大,而且叶面积指数、平均高生长和径生长也最好,这主要是由不同大小林隙内和非林隙林分光合有效辐射的强度差异较大造成的。100-150m^2是长白山杨桦次生林林隙更新的最适面积。
宋新章张智婷肖文发李冬生张慧玲
关键词:采伐林隙次生林
模拟酸雨胁迫与植物叶片光谱反射率特征间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酸雨是一个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中国亚热带地区的严重酸雨污染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文章研究了中国亚热带地区常见的6种常绿阔叶树种幼树在不同强度的模拟酸雨(pH 2.5,pH 4.0和pH 5.6)作用下,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可见光部分的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模拟酸雨强度的增加,受试树种在pH 2.5和pH 4.0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H 5.6的处理;而可见光部分的光谱反射率则普遍低于pH 5.6的处理;pH 2.5和pH 4.0间的差异无显著规律。在经不同强度模拟酸雨作用后,各树种叶片在可见光部分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绿光反射峰及红边附近。受试树种对酸雨胁迫均表现出了一定的耐受性,较强的酸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生长起到正的生物效应。
宋晓东江洪余树全周国模江子山
关键词:酸雨叶绿素光谱反射率常绿阔叶树
基于Landsat数据的新疆和田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基于区域尺度的荒漠-绿洲植被覆盖变化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选择干旱区典型荒漠-绿洲——新疆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该地区1973年5月、1990年6月和2000年6月3个时段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MSS、TM、ETM+),并结合气象数据,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对该区域绿洲植被覆盖面积和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政策、人口等因素对其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期内,绿洲内的林地、耕地和水域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由于受雪山融水供给的影响,该地区水域变迁幅度较剧烈;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田地区气温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而降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已经而且还将对和田地区的植被产生重要的影响。
程苗苗江洪陈健郭徵江子山周国模高智慧余树全
关键词:植被覆盖全球气候变化
模拟酸雨胁迫对马尾松和杉木幼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25
2009年
利用LI-8100测定模拟酸雨不同处理下(pH2.5、4.0和5.6)盆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幼苗(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温度、含水量,研究酸雨对其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喷淋下马尾松和杉木土壤pH值呈现下降的趋势且下降幅度同酸雨酸度呈现正相关性;马尾松和杉木各个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显著,且同地下10cm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趋势一致,pH2.5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79μmol.m-.2s-1和1.12μmo.lm-.2s-1,比对照组(pH5.6)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1.57μmo.lm-.2s-1和1.54μmol.m-.2s-1分别高14%和低39%;马尾松和杉木各个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同10cm土壤温度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指数关系(P<0.001),与5cm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性不明确;在P=0.05水平上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土壤呼吸速率同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综合拟合方程,和单因素(温度、含水量)拟合相比能够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的变化情况;马尾松和杉木在pH2.5和4.0处理下的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1.36、2.01和1.51、2.25,同对照组1.14和1.58相比,均有明显差异,且两者Q10值的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证明酸雨是影响马尾松和杉木土壤CO2通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谢小赞江洪余树全刘源月原焕英李雅红
关键词:模拟酸雨土壤呼吸马尾松杉木Q10值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