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研究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文化
  • 1篇软实力
  • 1篇全球伦理
  • 1篇全球社会
  • 1篇文化安全
  • 1篇文化传播
  • 1篇文化共同体
  • 1篇文化软实力
  • 1篇伦理
  • 1篇跨文化传播
  • 1篇共同体
  • 1篇安全观

机构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孙英春
  • 1篇孙春霞
  • 1篇王祎

传媒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国际安全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跨文化传播的伦理空间被引量:9
2011年
日益深入的全球性危机使全球伦理建构的迫切性凸显,亦使之成为关系全球秩序和人类共同体利益的全球治理的观念基础。依据跨文化传播的空间维度,全球伦理的建构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的、不同社群之间的交往伦理;不同文化共同体或文化区域内部的交往伦理;全球社会各个文化共同体或文化区域之间的交往伦理。中国社会各界应恰当运用自身及其他文化的伦理经验和信仰资源,以积极的伦理建设履行当代中国对国民和世界的道德承诺,以赋予全球伦理新的内涵和意义作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孙英春孙春霞
关键词:全球伦理跨文化传播全球社会文化共同体
软实力理论反思与中国的“文化安全观”被引量:11
2014年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软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软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软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孙英春王祎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文化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