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研究所
- 作品数:21 被引量:71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鹤玲顾丹丹孙江文房登科杨千朴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个体释放呼唤构建主体性伦理被引量:2
- 2003年
- 作者着重探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伦理重构的问题,剖析了传统社会中个体缺失主体性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缺失的历史心理原因,阐明了社会转型中何为个体的释放,以及处于释放状态的个体迫切需要的具有主体性的伦理体系应从何入手重构。
- 陈鹤玲
- 关键词:社会转型主体性
- 论公民道德教育的层次性被引量:3
- 2002年
- 当前 ,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推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关键是要落实与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我国现阶段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道德教育层次性的不力 ,甚至缺失。因此 ,应从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内容层次、方法层次等角度入手 ,以求道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郭良婧姜普敢
- 关键词: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道德为体 法律为用——新世纪道德建设的一种思路被引量:3
- 2003年
-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两大基本的规范体系,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传统的“体”和“用”的关系出发,理清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对新世纪的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资源性意义。
- 张树志
- 关键词:道德法律
- 论德性对健康的支持机制被引量:4
- 2004年
- 德性对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性是健康的根本,德性对身心健康、精神健康和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健康具有根本的支持机制,是健康即生命质量的最终担保。
- 孙江文
- 关键词:德性健康
- 人性与信仰被引量:1
- 2003年
- 着眼于人性中本然具有的超越自然生命之有限性、追求无限性的内在动因,说明信仰作为人对存在意义、理想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内心趋向。人存则信仰存,信仰使人性更为完善和丰富。
- 顾丹丹
- 关键词:信仰人性自我价值
- 孔、孟、荀义利思想的承接与流变被引量:4
- 2002年
- 孔、孟、荀三者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义利观总的倾向大体相同 ,但在承接发展中也有变化 ,特别是对“义”的阐发上 ,三者间有明显的区别 ,孔子强调的是“仁礼而义” ,孟子提倡发挥“善端之义” ,荀子则要求人们“隆礼贵义”。本文即从“义”入手 ,剖析孔、孟、荀三者义利观的发展变化。
- 陈鹤玲
- 关键词:义利
- 论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被引量:3
- 2004年
- 现阶段我国仍存在着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为此,必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增加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经费;保持教育规模合理适度扩张;广泛开展成人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
- 袁旭东
- 关键词:教育平等教育机会教育经费成人教育
- 孝之本质论被引量:3
- 2005年
- 孝为“善事父母”,其“事”应该具有养和敬两个方面的内容。奉养是孝之基础,但不是孝的全部内容。奉养表现出来的过和不及,奉养与物质条件的富裕程度成正相关性,由此可以得出孝之本质不在奉养,而在于敬爱而不失奉养。在现代社会,认清孝之本质问题对于完善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吴锋
- 关键词:善事父母敬爱
- 伦理建构的过程特点简析——兼评当代中国伦理建构的现状被引量:1
- 2001年
- 伦理建构是一个整合的过程 ,它要求个人与社会、个别与一般、理想与现实不断走向统一。以此来反观当代中国伦理建构的四大主要流派 。
- 程海霞
- 关键词:伦理建构社会功利论正义论主体论
- 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被引量:19
- 2004年
- 价值冲突实质上是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引起价值冲突。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道德价值与利益价值的冲突;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一元价值指导思想与多元价值思想并存的冲突。价值冲突对转型时期的社会既有负面的影响,又具有正面的作用。在当前我国要通过健全社会制度与客观运行机制,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挖掘与转化中国传统价值论中的生生和谐的和合之学来克服价值冲突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实现价值观念之间的新的动态和谐发展。
- 郭良婧
- 关键词:社会转型